APP下载

赵忠祥开面馆:这个老板挺“抠门”

2015-05-30风筝

女士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赵忠祥倪萍炸酱面

风筝

2015年5月初,赵忠祥在微博上宣称自己将在北京开餐馆。他经营的是一家面馆,只做一样美食:老北京炸酱面。吃过他的“三生面”,不少吃惯了珍馐佳肴的名人都大呼:“绝了!”

老赵到底有着怎样出色的厨艺?

相声大师传授的做面绝活

18岁那年,赵忠祥考进央视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男播音员,他很快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与名气相比,赵忠祥做家务的能力却没有一点长进。看着妻子一个人操劳,他常常愧疚地想:一定要学会一门做饭的手艺,也好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

1984年,赵忠祥首次主持央视春晚。在这届晚会上,侯宝林大师作为嘉宾出席,这是侯大师唯一一次上春晚,在有限时间的接触中,他和赵忠祥一见如故。当时,侯老爷子脾气大,马季、姜昆等后辈门生怕离他太近了挨数落,都不敢和他在一个桌上吃饭,只有赵忠祥经常被老爷子邀请到身边就坐。

因为年纪大了,一般的演出侯大师都不愿意参加,别人也根本请不动,可是只要赵忠祥前去说:“侯老,明天有个演出,恐怕得让您老受累跑一趟。”侯宝林马上就会眉开眼笑地同意了。

赵忠祥发现,德艺双馨的侯宝林还会做一手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侯先生知道赵忠祥饥肠辘辘,就特意将自己做的面给他留了一碗。这碗面,让赵忠祥赞不绝口、过嘴难忘。于是,他马上向侯先生请教炸酱面的做法。侯大师的这门手艺本是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侯氏秘籍,可是三个儿子都不愿意学,如今看到赵忠祥有意,他便高兴地教习起来:怎样选食材,怎样抻面,怎样做炸酱,怎样控制火候等等。

因为侯先生只是用嘴巴教,不是手把手地实践指导,所以赵忠祥心里没谱。为了领会其中的要领,他利用闲余时间反复实践揣摩,很快便成了行家里手。其实炸酱面好吃与否,关键是把酱炸好。

赵忠祥创新性地研究出了“倒炝锅、两头加蒜”的炸酱法:在锅里倒入适量素油,油热后要先煸肉,再搁葱姜蒜末,这就是“倒炝锅”,因为如果糊了一个葱花,整锅酱的味就不正了;肉是黄豆粒大小的五花肉丁,必须肥瘦搭配——肥肉多了腻,瘦肉多了发柴;按8:2的比例倒入六必居的黄酱和天酱园的甜面酱,在小火中翻炒慢炖十几分钟,直到肥肉中的油漂在酱的上层,让酱香入肉、肉鲜入酱;临出锅前再倒入一次蒜末,让炒蒜的浓香和鲜蒜的甜辣兼备。这样炸出来的酱,吃起来鲜香醇厚、齿颊留香。

赵忠祥隆重地在老婆儿子面前露了一手,结果可想而知,全家人对他刮目相看。他如沐春风,感觉自己的人生也如那碗炸酱面一样醇香怡人。从此,给家人做饭成了他最享受的一件事。

王刚步入收藏界的初期,经常向搞收藏较早的赵忠祥取经。第一次看到他为家人做饭,王刚惊讶得嘴巴半天没合上。当他津津有味地吃了一碗赵忠祥做的炸酱面后,感慨万分,自称这次饮食手艺的领教比传授给他的任何收藏知识都珍贵。

好客又抠门的“穷讲究”

赵忠祥从小过惯了苦日子,成名后也非常节俭,外出就餐从来不点海鲜,菜吃不完便兜着走,就连盘里剩下的菜汤他也会用馒头蘸着吃完。就是这样一位“老抠”,在圈里却是一个公认的好客之人。

20年前,老赵在北京十里河桥附近的小区建了一幢二层小楼,并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把这里改造成一个聊天叙旧的私人会所——老赵会客厅。圈里的朋友都喜欢来这里驻足。作为东道主,老赵不仅免费提供场所,还无偿提供水果、饮料,客人们还有口福吃到他最拿手的炸酱面。

老北京有句老话叫“穷讲究”,赵忠祥更是将这句话用到了极致:炸酱面虽然不金贵,但是吃起来必须要有面码儿。“面码儿”其实就是菜豆之类的辅料: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只有两片叶的小水萝卜缨、香椿芽、黄瓜丝、芹菜碎等,都是根据季节调配、切成细长条的时鲜小菜。老赵端上面碗前,一定要码齐8个面码儿,认为这样才能营养全面,如果码不够绝不上面。在他看来,虽然炸酱面是穷人的饭食,可是面可以穷,桌上要摆出传统里透露着的内涵来。

经过这样精心的准备,大家坐在一起吃炸酱面时,便会觉得既温暖又有营养、节俭又讲究,再简单的饭菜也让客人感觉到了很高的待遇。杨澜、斯琴高娃、王刚、张铁林、孙晓梅等圈中好友,都曾吃过老赵的炸酱面。王刚来吃的次数最多,每次都撑得捧着肚皮离开。杨澜的先生吴征为减肥已经很多年晚上不进食了,可是陪妻子前来就餐,闻着炸酱面的香味便禁不住破了戒,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口口相传中,老赵的炸酱面成了人们争相品尝的美味,成为了继他主持春晚之后的又一道引人追捧的难忘今“宵”。很多朋友成了回头客,而老赵则总是大方地表示“分分钟欢迎”。

有人说好,偏偏就有一个人敢唱反调,这个敢整蛊老赵的人当然非倪萍莫属。知道老搭档做得一手好面,倪萍在第一时间就来尝了个鲜,想不到一吃便吃上了瘾,于是缠着老赵下次多准备点菜。可是因为会客厅人气实在太旺,指不定猴年马月才轮到第二次品面,倪萍便把老赵的“抠门、小气”天天挂在嘴上。

2013年3月参加《天天向上》时,倪萍又把老赵一顿“痛损”:“为了这顿饭,我饿了好几天,想去猛吃一顿。结果去了发现只有炸酱面,赵老师还把桌子转得飞快,我那筷子啊根本夹不到菜。才吃了一会儿,他就催着要撤桌。我问他:怎么这么快就收了呀?他回答说:明天王刚、杨澜、鞠萍要来,得给他们留着。原来赵老师是一餐多请啊!还有,为了不让你多吃,他那面还做得特咸,齁得我一下午都找水喝。”不过,玩笑开完了,倪萍也由衷地感叹:一年得有几百人来他家吃饭,虽说这炸酱面不贵,但他一年也得贴补上不少钱呢!

老搭档接连爆料让观众乐开了花,赵忠祥倒是泰然自若:“面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达官贵人都以面食招待贵宾,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俗话说‘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吃面本来就代表着常来常往,我用炸酱面款待朋友,有什么不妥?”

尽管无法和别人奢华招待的大餐攀比,但是老赵亲自下厨费工夫做出来的炸酱面,让客人获得的满足感却非同一般,其中的情谊更是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的。难怪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人汪涵调侃:“能够亲口吃上赵老师做的面,那在主持界里的地位得多高呀。”

传承面食文化的新锐长者

虽然凭着精湛的厨艺增进了和朋友们的情谊,可是多年下来,老赵也遗憾地发现:爱好吃面的朋友太多,想动手做面的很少,真正向他打听做法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炸酱面是老北京最纯粹的饮食文化之一,难道要让这门传统手艺断送吗?自己年事已高,他时常心生恐慌。

从央视退休后,赵忠祥转战娱乐综艺圈,频频出现在多档综艺节目中,以出人意料的娱乐精神完全颠覆了从前的形象。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每次老赵出场,都会让自己的炸酱面亮一下相。

2011年5月,在参加李静主持的《非常静距离》时,炸酱面在节目的最后隆重推出。当李静问这面的名字时,老赵灵机一动,临时想到了一个很响的名字——三生有幸。因为“吃了这碗面的人,会后悔前生没遇到,庆幸今生没白活,希望来生还能吃到嘴里。”

此后,活跃在荧屏一线的赵忠祥在参加天津卫视的《今夜有戏》、湖北卫视的《我爱我的祖国》、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等多档综艺节目时,均介绍了自己制作的面,并现场讲授炸酱的做法,还开心地将做好的面送给观众朋友们品尝,全力推广这一传统美食。

2012年4月,美籍华人靳羽西女士应邀参加《老赵会客厅》的录制,赵忠祥亲自下厨,为她做了一桌丰盛的炸酱面大餐。靳羽西非常感动,青年时就远赴大洋彼岸的她最喜欢有着家乡味道的食物,每次到北京总会迫不及待地吃一碗炸酱面,拌着思乡的泪,过老北京的瘾。靳羽西在微博上大加称赞:“赵忠祥请我吃炸酱面,真好吃!他的面很有名!”

靳羽西对炸酱面的情有独钟,也深深打动了赵忠祥。自古以来,面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集大成者,各地都有各地的面:广东的“碱面”筋斗,兰州的拉面柔韧,四川的红油凉面浓烈,武汉的热干面浓香爽口。虽然都拥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却无一例外地都带有自己家的味道,并成为人们思乡的情愫符号。

2015年4月,老赵的助理小勇向外透露:赵忠祥首先计划在北京开两家旗舰店,还想招聘几个徒弟。这两个店都会在大堂设有灶台和原料,食客们可以尝试着自己做给自己吃。据初步估算,老赵的面馆绝对算得上物美价廉,连面带酱再加上菜码,10个人用餐的费用也不超过100元。如果在北京开店效果好,他就通过开连锁的方式,把老北京的饮食传统文化传到全国去。

虽然面馆还没有开起来,却引来朋友们的一片叫好:美食文化需要创新和传承,而乐在其中的人,其实也品尝着许多艰辛和坎坷。小小的一碗面,承载着老赵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里面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同时,他也用“不爱金钱爱面条”的态度证明:一位不想当厨子的主持人,不算是一位合格的文化传承者。

编辑 乐天

猜你喜欢

赵忠祥倪萍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
“La palabra en español que más me gusta es chévere”Jimena Li Yu,una influencer con una mirada en América Latina
品味老北京炸酱面
蔡明一句话“救”了倪萍
赵忠祥:得过那么多第一, 许多人只记得他的争议
赵忠祥戒烟
倪萍让保姆吃海参
从幸福的臃肿中走出来,倪萍闪电瘦身记
Des nouilles pour vivre longtemps
赵忠祥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