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马铃薯产业组织模式的优化研究

2015-05-30钱怡帆陆阳欧娟

2015年18期
关键词:模式优化贵州

钱怡帆 陆阳欧娟

作者简介:钱怡帆(1991—),女,在读研究生。

陆阳(1990—),男,在读研究生。

欧娟(1990—),女,在读研究生。

摘要:马铃薯是中国第四大主粮,贵州省具有马铃薯生产的独特优势,但产业组织模式不合理。本文将研究贵州省马铃薯发展的现状,从生产组织模式、市场组织模式和管理组织模式3个角度探寻优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马铃薯产业;产业组织;模式优化

由于马铃薯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并且种植要求低,2015年1月,农业部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主粮。贵州省是中国马铃薯主产地之一,拥有特殊的地理条件、环境资源、市场竞争力等优势,但是毕竟产业化发展的时间较短,许多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不成熟,产业综合效益尚不明显。比如: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加工滞后、科技创新不足、政府管理缺乏规范等。究其原因,是产业组织模式不够合理。产业组织模式是指在产业生产组织、市场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基础上,产业体系的具体构成方式和运行模式的总和,包括企业的规模分布和企业间关系的协调机制,以及联结方式和强度[1]。科学合理的产业组织模式能促进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竞争效力和创新能力,对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产业组织模式的角度出发,探究贵州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组织优化的路径,进而提出促进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一、贵州省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分析

马铃薯是贵州省的特色农产业,在全省范围内都有种植。目前,贵州种植的马铃薯多以威芋3号为主,该品种价格较低并适宜贵州的生产条件,每年保持着较高的产量,此外还有会-2、费乌瑞它、中薯2号等品种的种植。如果按收获季节来分,贵州种植的马铃薯又可以分为春薯一熟区、春秋两熟区和冬作区,造就了贵州马铃薯周年生产的优势[2]。马铃薯种植的方式多以与玉米套种为主、净作为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的空间面积,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生产出来的马铃薯有80%以上直接用作粮食、饲料和种薯,15%作为蔬菜消费,还有5%用于加工成淀粉、薯片等[3]。而为支持贵州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在贵州省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的文件,贵州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和建设意见,成立了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进行马铃薯选育工作的单位,力争把贵州省建设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的重点区域。

虽然贵州省拥有良好的马铃薯种植条件和稳定提升的产量,但是马铃薯的种植仍然以分散的小农种植为主,耕作的方式也是传统粗放型的农耕方式,全省机械化水平普遍偏低,种植品种混杂,种植密度偏低,田间管理粗放,导致产量名列前茅而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果。同时,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迟缓,产业链较短,加工产品单一,没能发挥地区种植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贵州省缺乏颇具规模的、流通广、具有带动性、专业的马铃薯交易市场,大部分马铃薯产区的马铃薯收购或代购依靠的是外地大户。同时,缺乏政府的引导,市场的流通还处于零星、盲目的状态,马铃薯的生产与销售严重脱节,无法体现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效益,更别说打造贵州省马铃薯品牌了。而贵州马铃薯研究单位选育的品种多为中晚熟品种,限制了该产业的产业链延长,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二、优化产业组织模式,能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贵州是中国马铃薯西南地区的主产地,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产业化发展时间较短,使得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存在种种弊端,综合效益尚不明显。反观美国,虽然产量不如中国,但经济效益显著。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马铃薯产业的组织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合理的产业组织模式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美国拥有更加优良的马铃薯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强的抗病虫能力,保证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机械化的推广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稳定了美国马玲火速的经济收益。加工企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经济收益。而各协会和民间组织的推广,促进了美国马铃薯品牌的建立,扩展了经济收益。

合理的产业组织模式能带来更高的生态效益。美国各马铃薯研究机构不仅重视马铃薯的质量研究,也重视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研究。而研究机构与生产商的紧密联系,使得各项研究成果能立刻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美国马铃薯研究所会针对不同地区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该地区施肥的合理用量,为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施肥标准,减少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美国研究所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增加了马铃薯产业的生态效益,为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促进贵州省马铃薯产业组织模式优化的建议

总体上看,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品牌效应尚未建立,带动农户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利益关联机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政府引导和扶持的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产业组织模式的优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探寻组织优化的路径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产业组织的定义,可以分为生产组织的优化路径、市场组织的优化路径和管理组织的优化路径。

1、生产组织优化的路径选择。(1)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发挥生产的规模效应。贵州省不同地区马铃薯的种植状况不同,因地制宜地构建产业集群,能有效提高种植效率,降低成本,利于创新。(2)推进机械化生产,提高产业生产的效率。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制备适宜的生产器械,能大大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生产效率。(3)延长并构建循环的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并实现节能减排。研究机构应重点研发具有深加工价值的薯种,并创新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2、市场组织优化的路径选择。(1)实现农超对接,发挥中间市场的作用。中间市场可以缩短产品流通的时间,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2)重构流通市场的流通方式,督促产品流通的节能减排。在市场流通环节,要尽量使用低碳环保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方式,优化流通环节,促进其高效低碳发展。(3)建立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农户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有利于政府的调控,为市场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3、管理组织优化的路径选择。(1)制定严格的种植标准,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对种薯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对种植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农户种植的都是优质的种薯,这有利于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马铃薯质量。(2)规范制度的出台和执行,提高制度管理的效率。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规范各项农产业制度,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3)建立农产品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基层干部的管理积极性。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产品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发挥基层干部的管理热情,使农产品管理达到预期效果[6]。(4)有偏向性的政府扶持,发挥看不见手的作用。政府应该对具有技术创新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政策扶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蔡绍洪,和思鹏.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产业组织模式的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11,(3):64-67

[2]陈玲.贵州省马铃薯的种植与生产的调查报告[J].贵州农机化,2008,(6):30-31

[3]潘牧.贵州省马铃薯加工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食品与机械,2011,(7):173-176

[4]齐晓辉,李强.关于进一步规范兵团团场农产品管理方式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8(5):59-60

猜你喜欢

模式优化贵州
贵州,有多美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KT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普通本科高校奖助模式优化研究
四川社区式老人看护模式发展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