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5-05-30吴爱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8期

吴爱丽

摘 要:俗话说的好:“有金有银,不如有个好习惯”。一个人的习惯,直接影响他一生的生活质量。而习惯的养成一般都是从小时候开始的,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好比盛开的美丽小花,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

关键词:点点滴滴不断积累 良好的学习习惯 榜样激励 热爱读书 反思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06(c)-0155-02

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以微弱的状态存在的,生活中想要刻意去找是很难的。而我们要想克服不良习惯难如登山,因为习惯已经成自然。

习惯是生活中渐渐的自然形成的,比如每天我们上下学,路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会很熟悉,哪里有坑,哪里有桥,这些都像印在我们脑子里的一样,如果有一天你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上学,你就会觉得很陌生,很不自在。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点点滴滴不断积累

1.1 如开车一样,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否则只能即便猛踩油门,车速也提不起来。一个人培养习惯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确定理想目标,为实现目标付诸行动。喊一百句口号不如切切实实的做一件事。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是很了不起的。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有的孩子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说,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坚定的一天不落地去完成;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后,认真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习惯成自然了。决心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

1.2 控制时空,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约束自己

中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虽然认识到打游戏机会影响学习和健康,从内心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首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都安排满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1.3 偶有偏离,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中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一旦发现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发现上课时自己溜神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做出调整。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1.4 进入良好习惯的轨道,放飞自己的心情,自由飞翔

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再不必刻意约束自己,一切都顺理成章。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其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其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吸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情绪使然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当有人向你施加不良诱惑时,你可以寻找理由逃离,远离不良诱惑,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中小学生经常心情不稳,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自卑等情绪波动时,可以通过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合适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好与坏都是后天养成。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没有形成错误的观念以前,没有养成坏的习惯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好说好动,上课时坐不住,当老师说他的时候,他才会发觉自己正在犯错误,甚至有的孩子脸都红了,这是认识错误的表现,老师的提醒在加上学生自觉的克制,这个不良习惯才会改过来,而一旦放纵,或者学生不加克制,那么慢慢的,习惯养成了,恐怕一辈子也无法修正。

2.1 用榜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说能养成就养成的,它需要经过千折百回,更需要客服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而在学生身边如果有好榜样的作用,那么对学生来讲就会事半功倍。(1)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空话。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很多习惯会在父母老师身上不自觉的传染到小学生的内心。(2)同样良好的学生伙伴,优异榜样的示范作用,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更为突出。(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在活动中有意无意中收到群体思维的引导,从而走向良好的走向,比如,开展我是手工制作小能手的活动,很多小学生都能积极的动手动脑,想要在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做出相应复杂的手工制品,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做工要仔细,就避免马虎处事,学生要有整体构造,避免考虑事情只抓片面。久而久之,学生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很多良好习惯也自然形成。

2.2 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读书才会让人智慧,让学生了解读书的好处,让学生养成读书是自身的需要的良好习惯,不读书不是怕老师说怕家长说,而是不读书自己就缺少点什么,就像一日三餐缺少不得。而读好书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很多未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书中学到了很多能够帮助学生远离不良诱惑,追求优雅、品味更高的生活习惯。

2.3 反思质疑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古人教给了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少不了质疑,学习不能没有反思。古人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入口,那么只有敢于质疑的人才能真正去掌握知识的真谛。小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认真的思考,我们不要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多,更不要怕他们提出的问题杂,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事物都是新鲜的,也是极为感兴趣的,我们不能把孩子们的这种兴趣当成他们起哄,不管不问,更不能批评和惩罚,这样只会让孩子们变得不敢质疑,不敢思考问题了,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多加鼓励,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的问题,慢慢懂得的越来越多,养成良好习惯。记得当我讲到小猫钓鱼的时候,有位学生问:为什么小猫要钓鱼啊,他怎么不去买呢?看似无聊的问题,但却恰恰反应了很多学生心中的一个疑问,我顺时引导他们,小猫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那样它才会觉得生活的意义,才会开心,而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小猫学习动手动脑,自力更生的精神。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才能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有耐心的侧重培养,而小学生也要有意识的配合老师。总之,只有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努力,讲求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自觉的养成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当然,也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是作为老师们终身奋斗的目标,有了良好习惯,学生离成才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 吴洪成,主编.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Z].2012.

[2]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

[3] 课程与教学论[Z].2014.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D].

[5] 新课程标准[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