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与监管体系

2015-05-30楼梦楚

2015年18期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风险

作者简介:楼梦楚,浙江诸暨人,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

摘要:近几年,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运营模式多样,操作方式简便,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安全风险、政策风险等, 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为保证P2P网络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在对P2P网络借贷的特点和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风险,提出构建监管体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建议

一、 问题提出

“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3月召开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结合所开展的业务,实现了互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目前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融资”、“理财产品销售”三个方面,P2P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作为互联网融资的典型代表,它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模式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模式,它是指借贷双方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而非实体金融机构实现的贷款,其实质是一种民间借贷。从2007年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成立以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我国P2P平台数量已接近20001家,短短几年时间,P2P网络借贷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闪亮之星。P2P网络借贷模式十分便捷,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P2P网络借贷的过程类似于瓦尔拉斯的均衡过程,只要借贷双方在利率、额度方面达成一致,交易便成功了。 P2P网络借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小额投资者,借款期限短,资金少。这一金融创新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融资的“金字塔”结构,给小微企业及小额投资者创造了新的融资渠道。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基于互联网而兴起的金融创新模式,其方便、灵活、新颖的特点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可。然而实践证明,P2P网络借贷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问题和风险性也渐渐暴露出来。如监管缺位,行业门槛低,非法集资,平台倒闭跑路等,给金融市场稳定乃至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据网贷之家统计,2013年,网络借贷平台出现问题的总数为762家,其中诈骗平台为5家;2014年,问题平台总数为275家,其中诈骗平台为126家,占了45.8%的比例,将近一半。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短短一年,诈骗平台的增长率高达24倍。尽管P2P行业仍然以较高的增长率蓬勃发展,但因各种问题倒闭的平台数量也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这一年间,就有287家平台倒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混乱局面已经严重影响到了P2P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5年作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元年,继两会之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潘功胜也提出了加强P2P网络借贷监管的重要性。他们认为,P2P网贷与其他几项互联网金融业务情况有点不一样,其他几个业务总体上发展又快又好,而P2P网贷问题百出,最突出的就是跑路问题。今后如何引导P2P网贷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如何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如何有效的对现有金融机构起补充作用,对监管部门来说是一大挑战。

二、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和主要运营模式

(一)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

P2P网络借贷的实质就是民间借贷,而且目前没有还建立针对P2P网络借贷独立的法律体系,对其的判定仍依据民间借贷的法律条文。但与传统金融结构的贷款模式相比,P2P网络借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

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是P2P网络借贷模式最突出的特点,事实上也可以说,P2P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大数据的应用。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可以把广泛复杂的借贷者信息收集整合到一起,以便借贷双方通过信息的辨别进行交易,提高交易效率。

(2) 参与者的复杂性

基于互联网的网状型,借贷双方也呈现出复杂的网状三点分布。一个贷方可以选择多个投资项目,反过来,借方也可能面对多个贷方,形式多样,错综复杂。P2P网络借贷的参与者主要是小额投资者,资金以短期需求为主。同一时点,只要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信息相匹配,就可达成交易。

(3)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通过借贷平台,借贷双方可以看到借款利率、期限、金额等信息,只要借方信用等级合格的话,交易便可迅速达成,操作十分简单。这大大省去了参与者自己搜寻相关信息所产生的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急需资金周转的借款方,P2P网络借贷的优势更加突出。

(4) 高风险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借款者的信用评定并不完全准确,更重要的是平台一般对贷款方的资金不提供担保,贷款方承受着资金风险,随时面临着亏本的风险;其次,P2P网络借贷发展很快,但并非很成熟, 很多平台出于种种原因,经营几个月就倒闭了;最后,平台所依托的互联网本身就存在着风险,进一步增强了P2P网贷的风险性。

(二) P2P网络借贷的主要运营模式

(1) 纯信用模式

“拍拍贷”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国内首家纯信用无担保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采用纯线上的运营模式。该平台本身不参与借还款,只是提供一种金融信息服务,收取服务费用。借款人的借款利率也可由自己设定,不过平台为了防止高借款利率的出现,规定了一个最高借款利率。只要借贷双方在金额、利息方面的信息一匹配,交易便可达成。对于“拍拍贷”这样的纯信用平台而言,信用等级高低是决定交易能否促成的关键。“拍拍贷”通过线上、线下各类信息的搜索,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作出评定,信用等级高的借款人,其借款成功率自然高于信用等级低的借款人。

“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其不提供担保,这一特点来源于对国外P2P网贷平台的模仿。“拍拍贷”作为最先将P2P网贷引入国内的平台,其致力于坚持P2P网络借贷平台最原始的职能——信息匹配,资金风险全都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就因为这一点,使“拍拍贷”平台受到了众多争议,很多投资者处于风险的考虑,都不愿通过该平台进行投资。事实上,“拍拍贷”在模仿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国外有一个完善、成熟的二级市场体系,有专门的机构处理坏账风险,投资者遇到坏账时,可以将债权转让给该机构,以降低自己的风险。然而,国内的二级市场还不完善,将国外的P2P网络借贷模式照搬照抄,必然导致信用危机。近几年频繁出现的各种平台倒闭、“跑路”现象,就是对征信体系建设提出的一大挑战。

(2) 无抵押债权转让模式。

宜信公司于2012年推出了“宜人贷”网络借贷平台,它除了具有一般网贷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为资金借贷双方搭建一个公开、便捷的互动平台,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对投资者提供资金担保。“宜人贷”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模式也不同于“拍拍贷”,平台本身参与到了借款过程,而且借款人与出借人没有直接的信息交流。平台负责人根据借款人的借款需求,通过对其信用评级审核,合格后,平台会提前用自己的资金出借给借款人,之后将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组和,以理财产品的形式把债权转让给多个资金出借人,最大程度上分散风险。当出现坏账时,“宜人贷”平台通过还款风险金这一保证措施,对出借人的资金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很大程度降低了出借人的投资风险,增强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

(3) 平台保证模式

红岭创投的网络借贷平台是典型的担保模式,大部分的操作流程都类似于“拍拍贷”。借贷双方都需在平台上注册个人信息,借款方还会获得平台对他的信用评级,之后借款方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资金需求信息,包括金额、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出借人根据借款方提供的信息资料和信用等级决定是否借 出,若决定借出资金,则要通过投标的方式来达成交易。对资金出借者来说,红岭创投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对平台的VIP用户提供全额本金担保,就算没有成为该平台的VIP用户,也可获得一半的赔付金额。这一担保模式,将投资风险完全转嫁给平台本身,大大保证了出借人的资金安全。也正因为如此,红岭创投受到了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追捧,其发展明显快于“拍拍贷”。

(4) 风险备用金模式

该种模式的代表平台为“人人贷”,它提供的也是中介服务,并不直接参与借款交易过程,借款人发布借款信息,出借人根据借款人信息选择是否借款。同时,人人贷“优选理财”则是一种资金池模式,出借人购买计划,自动投标到各借款人,并且资金循环使用。平台每笔借款成交时,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放入“风险备用金账户”,借款出现严重逾期时,根据规则通过“风险备用金”向理财人垫付此笔借款的剩余出借本金或本息。

三、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

近几年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呈飞速扩张态势,但伴随其发展的同时,该领域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用风险

正如上文所述,P2P网络借贷主要是一种信用借贷,其风险性取决于借款者的信用等级,而且很难控制。尽管P2P网络借贷平台会对注册的借款者进行征信评估,但这只能是一定程度上核实借款者的个人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该信息的真伪性也难以确切衡量。因此,贷款者很难凭借平台提供的信息对借款者的实际信用水平做出评价,大大增加了他们提供借款的风险性。目前,不良借款者在多个P2P网络借贷平台注册借款,逾期赖账的新闻随处可见。

对于提供风险保证金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看似承担了所有的风险,实则不然。坏账发生时,借款者把借贷平台当做追回贷款的“债务人”,当坏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平台也无力支付偿还,风险最终还是落到了借款者的身上。其次,有些动机不纯的借贷平台,利用“提供担保”做诱饵,吸引众多借贷者来通过此平台实现交易。最后,平台负责人携款而逃,留下贷款者追款无门。截至2014年上半年,先后有“网金宝网站”、“马上有钱”、“中信创投”、“信誉财富”等P2P网络借贷平台短短几个月倒闭跑路。

(二)安全技术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进入门槛低,平台的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很多平台只是在淘宝上买一个“店铺”,就直接开始经营。平台负责人缺乏充分的P2P网络借贷经验知识,一看到高收益率,就盲目“下海”,大大增加了平台的风险系数。其次,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之一,其所有的业务都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所以它面临着互联网常见的风险—病毒。因此为营造安全的交易环境,平台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病毒、黑客防护系统。但事实证明,绝大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科技投入不足,大大增加了平台会员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的可能性,使平台的风险性更进一层。

(三) 政策风险

目前,国家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还处于真空状态,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缺位,只是依靠行业自律维护P2P网络借贷的有序发展。但结果并不理想。各种“跑路”现象层出不穷,非法集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其次,由于没有法律明确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范围,导致平台经营主体混乱,经营范围超越了其本身的界限,进一步扰乱了互联网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由于P2P网络借贷本身发展就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对其进行监管的态度也贬褒不一,这使得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

四、P2P网络借贷监管体系构建的建议

2015年做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元年,针对上述提出的风险,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快监管体系的构建,促进P2P网络借贷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 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

不单是P2P网络借贷,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样面临着监管主体混乱的现状,导致许多业务都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因此加快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成为首要解决的难题。政府部门可以专门构建一个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起到顾全大局,统筹安排的作用,然后在其下构建针对不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独特的监管分支,履行监管职责,并定期向上级汇报情况。同时,建立一个线上的监管平台,两头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力。

(二) 建立第三方资金管理、担保制度

针对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建立第三方资金管理、担保制度,由监管部门筛选出一些具备风险承受能力、担保能力的金融机构作为P2P网贷平台资金的管理部门,并且对资金出借方提供担保。一方面,该制度使得P2P网贷平台不能直接接触、调配资金,避免了平台携款跑路、非法集资的风险;另一方面,资金出借方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资金安全保障,促进了他们的投资信心,降低了信誉风险。

(三) 加快制定相关法规

P2P网络借贷的实质属于民间借贷,现行的金融借贷法规对其没有约束力。因此,尽管P2P网络借贷发展暴露出种种问题,但监管部门仍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对其整顿规范。制定一套属于P2P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使之发展有法可依。特别是对该行业的进入标准、经营范围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从源头上对其进行监管,提高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质。

(四)加大互联网防护技术投入

安全的互联网环境是保证P2P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平台交易的过程中,客户的私人信息,资金信息极易被病毒、黑客窃取。因此,监管部门还需专门设立一只互联网技术科研团队,对交易过程进行加密,保护重要信息不被窃取,篡改(包括防火墙技术,VPN技术等),不断更新技术,保证平台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尔轩. 浅谈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以P2P网贷平台监管为例[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101.

[2]李楠,王阳帅. P2P网络贷款平台潜在风险分析及对策[J]. 时代金融,2014,17:53.

[3]陈静俊. P2P网络借贷:金融创新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2011,13:812+765.

[4]刘绘,沈庆劼. 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02:56-61.

[5]王国梁. 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模式的风险和监管路径探析[J]. 科技视界,2013,25:297-298.

[6]张国文. 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与监管[J]. 武汉金融,2014,04:9-11.

[7]吴晓光. 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2:54-57.

[8]官大飚.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对策[J]. 台湾农业探索,2012,05:61-64.

[9]刘绘,沈庆劼.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5,01:52-59.

[10]王会娟,廖理. 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2014,04:136-147.

注解:

①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②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猜你喜欢

P2P网络借贷风险
基于平台经济视角的P2P网络借贷实质研究
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的监管制度重构
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的监管制度重构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
P2P网贷的风险探析及防控措施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