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5-30杨坤

2015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杨坤(1981-),女,汉,山东无棣人,科员,工商管理学学士,山东省无棣县审计局。

摘要: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本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促进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对策,旨在从根本上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瓶颈进行突破。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对策

导语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其存在的问题制约着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使政府绩效审计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政府绩效审计的健康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开展的多类审计工作,包括经济责任审计、政府项目投资审计及财政收支审计等,并对其活动事项的效果性、效率性及经济性做出评价。在绩效审计中,一般借助GDP、GNP、国民财政收入及就业率等经济指标对经济绩效进行评价;借助物资生活水平、基尼系数及幸福指数等对社会绩效进行评价。政府绩效审计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政府意志的充分体现,同时要求依法行政,对法律制度进行建立,以促使对绩效审计的有效规划。通过对地方政府的绩效审计,可以对公众满意度及公共责任等进行分析。总之,政府绩效审计作为重要依据,有利于对政府职能运作及执政能力的评估,其不仅涵盖单纯的政治含义,同时也包括社会进步、政府成本等一系列隐形问题。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免疫系统”理论体系框架下审计的免疫职能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1]。基于独立的审计环境,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其相关准则,以公平性、效率性、效果性及环境性原则对国家政府及职能单位进行的活动事项做出客观的审查与评价,让民众拥有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从而实现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对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经济、社会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审计工作人员的实务知识虽然较多,但理论基础相当薄弱。不能够掌握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熟悉传统的审计技术,同时对现代审计技术又比较陌生。部分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现场作业经验,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

2.政府绩效审计标准不完善。我国审计署自1989年对政府审计标准进行制定以来,针对绩效审计内容相继提出了多个国家审计规范和标准。但现有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依然缺乏一个专门的标准对绩效审计进行规范。绩效审计的特点使得审计方法的选择、审计目标的确定等方面存在不同差异,且政府绩效审计对各方利益进行牵动,缺少明确的审计规范标准,就会使得审计责任不够明确,审计工作质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我国可借鉴西方国家颁布的绩效审计标准,对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标准进行制定,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报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实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绩效审计执行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是制约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绩效审计的开展存在评价标准不清晰等严重问题,使政府部门资金利用的社会效益无法得到有效的量化及评价。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数量指标,人事部发布的《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主要用于对地方政府绩效的评价[2],不符合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不能成为标准体系对绩效审计进行评价。我国权威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尚未出台,由于审计对象存在不同层次和内容,对审计对象的效果、效率及效益进行统一衡量比较困难。然而,缺乏健全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势必会制约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不能体现绩效审计的效果。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1.完善审计知识,改进审计人员培训方法。审计工作的宏观性逐渐增强,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完善审计知识,在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现场管理、国际金融及信息技术等知识进行学习。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和手段,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的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知识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操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促使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规范政府绩效审计标准。政府绩效审计标准是指导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标准的制定并不规范,其差异化及形式化的突出给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因此,结合现阶段审计工作的水平,审计部门应当进一步规范政府绩效审计标准,对完整、可操作性强的绩效审计标准进行建立。同时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创造公平、统一、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对财政管理进行完善,进一步规范绩效审计的合法性与真实,有效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

3.建立健全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标准。依据被审计单位对不同体系进行参照,其绩效审计标准的多元性十分突出。地域上存在异地的绩效标准水平;专业类型上存在管理部门、地区、行业及国家颁布的不同标准体系。另外,被审计部门社会的公共评价及其自身评价标准体系的差异性也是绩效审计标准多元性的充分体现。因此,需要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对政府绩效审计标准体系进行完善。定性标准包括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和政策;定量指标包括政府预算和计划的具体指标及其业务的经济指标等。被审计部门的自身评价标准应当具有内部性,社会公共评价标准则应具有长期性和宏观性。由于审计目的的差异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对一套完全适合审计事项的标准进行制定存在较大困难。所以,审计人员应针对每一项审计任务进行“量体裁衣”,依据项目的特点及审计目标对绩效审计标准进行制定。制定项目的审计标准,可以以规范性绩效审计标准作为基础,对具有针对性地审计标准进行重新建立。

4.完善政府审计评价体系。依据我国现有状况,需要以法律形式对政府绩效审计标准进行明确,以相关法律法规及地区性正式标准等作为评价绩效情况的基准。同时以被审单位自身制定的标准、专业机构的标准及经验等作为基准对绩效情况进行评价,但这些标准需要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另外,由于审计对象和内容以及行政级次的不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标准设立不能忽略其差异性,应当运用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对合理完善的政府审计评价体系进行建立。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目的在于实现政府效能的提高与公共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一旦实现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政府就能够以被审计单位在财政预算编制中确定的绩效目标来衡量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行政效能,使政府部门整体绩效的评价更为有效。所以,需要对管理部门自身的绩效责任目标评价体系进行建立。只有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获得权威性的尺度与标准。

5.由简到繁有序开展审计工作。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有关政策,与各单位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制定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由简到繁,有序开展审计工作。各部门首先应当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审计局安排现场审计,对相关资料、台账进行核查,查看有关项目的运营情况;逐步掌握审计工作各环节的不同动态,由简单到繁琐,对全部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并落实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分析并对其进行整改,实现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及稳定实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政府绩效审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传统观念的转变,制定有效的绩效审计标准及评价体系,培养综合素质及能力较强的审计队伍,有序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及实施。(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王会金.国外后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创新研究[J].会计研究,2014,11(10):81-88.

[2]王会金.国外政府绩效审计评析与我国绩效审计战略[J].会计研究,2010,08(5):75-82.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