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进步对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

2015-05-30杨溢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技术创新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乳制品业的重视,我国乳制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技术成果供求系统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技术转化的功力机理与实现和技术进步对乳制品业经济的现实贡献四个方面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以期能为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情况的研究,以及如何促使我国乳制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业;技术进步;技术成果供求系统;技术创新;技术转化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乳制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人均消费量、乳制品产品结构以及乳制品企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乳制品业高速增长的背后,诸如:乳制品产品结构不合理;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乳制品企业规模比例失衡;乳制品业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虽然,现阶段我国乳制品业还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且存在各种问题,但我国乳制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为乳制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以乳制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为主,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发展一批具有差异性、质量水平高的功能性乳制品,逐渐打破以液态奶为主的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增强我国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经济的增长是评价一个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而众多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促使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影响和决定产业经济效率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我国乳制品业发展现状的客观背景下,探寻技术进步对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对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情况的研究,以及如何促使我国乳制品业健康持续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相互融合与依赖的四个环节和阶段:技术的供给、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因此,弄清楚乳制品业技术进步相关过程之间的实现条件和因素,对于揭示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对服务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是很有帮助的。

一、技术成果供求系统分析

技术成果的供给是指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向技术市场提供技术成果,而技术成果需求则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需要并且有能力购买市场提供的技术成果。技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使得技术成果得以流动,实现技术使用权的转移进而在开发新产品、改革新工艺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挥其作用,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乳制品业技术成果供求结构如图1所示:

乳制品业技术成果供求双方在技术市场中存在供大于求或者供小于求的矛盾情况。而一般来说矛盾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乳制品业技术市场处于发展起支配作用的卖方市场时,供给方处于有利地位。而由于各种原因,当乳制品业技术市场面临萧条的局面时,需求方便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供求双方的力量相对强弱更替,矛盾双方主次不断发生变化,促进了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市场的发展,使得乳制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乳制品业经济的增长。

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技术创新是一个包含狭义的技术进步即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创造和创新应用的过程,实现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的动力,即技术创新可为企业带来的获利情况;另一个就是企业外部的动力,即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在垄断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得最大的技术创新动力。因为垄断竞争的市场中,企业为了瓜分更多的市场份额会尽最大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產品,而这些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又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竞争,所以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有关研究表明[1],我国乳制品业属于中度集聚化的产业,垄断竞争还不是很明显,所以说我国乳制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弱的。

我国乳制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之所以整体比较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规模比例失衡。图2为1998~2010年我国不同规模类型乳制品企业数所占比例:

从图2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乳制品企业规模比例严重失衡,大型乳制品企业占乳制品企业总数的比例极小,特别是2002年以后一直处于不足2%的状态,中型乳制品企业所占比例最小为9.2%,最大为19.6%,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小型乳制品企业则占据了高达80%以上的比例。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受资金、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地限制,从而致使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大型乳制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要强得多。“十五”计划实施期间,国家首次建立奶业重大专项课题,带动了大型乳制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各大型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强对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研发关系,共同开展自主创新的研究。以伊利集团为例,其投入到研发活动中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2],并且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乳制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乳制品制造业生物技术平台。

在企业、高校、研究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之下,我国已经迈出了自主创新的步伐,要提高我国乳制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调整乳制品企业的比例结构并加强对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技术转化的动力机理与实现

乳制品业技术的有效转化对于乳制品业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影响乳制品业技术成果转化效果和速度的作用力可以分为静力和动力。静力包括科研和物质技术等静态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精确的衡量。动力包括政府和市场推动力,是乳制品业技术成果研发、管理部门及生产应用等机构和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来源,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力的推动力,这些因素一般难以精确计量,但是对乳制品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实现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技术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成果都能实现转化,进而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增长。

从乳制品业技术成果转化动力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要提高我国乳制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提升乳制品业技术成果转化速度,一方面要加强物质技术和科研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以及政府政策对乳制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扶持。因此,如果乳制品业技术成果能够以较高的转化率顺畅地实现转化,则潜在的生产力得以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技术进步对乳制品业经济的现实贡献

经济增长研究理论表明,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有两个:一个是投入要素的增长,另一个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率。如果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投入要素的增加,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被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如果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则被称为集约型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方式总是朝着集约型转变的,由此可知技术进步愈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对乳制品业经济增长的现实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决定了乳制品业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在生产函数中,无论是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还是各种投入要素的结合方式都与技术条件密切相关。从技术演变历史来看,技术总是在节约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类型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降低人们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在如今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替代传统产业,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对于投入要素的具体形态以及投入要素的组合方式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管理和组织变革,而管理与组织是对各个要素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调节、控制和监督的手段和方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乳制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愈发明显。

第二,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开发出新的乳制品品种和乳制品消费理念,并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和方便快捷的购销途径,带动新的消费,使得乳制品经济得到极大发展。

第三,乳制品业技術进步促进乳制品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来实现的,而乳制品业技术进步反过来也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较高的技术水平一般要求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即要求劳动者提高本身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符合较高的技术水平;其次,劳动者提高自身的教育知识水平需要除去劳动时间外的闲暇,而技术进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闲暇增加,为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溢.技术进步对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熊艳.基于SCP范式的中国乳制品制造业产业组织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肖耀球.技术进步机理与数量分析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

[4]赵剑峰,高启杰.我国乳品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03):15-18

[5]李瑞红,赵慧峰,张春雷.乳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1,(20):31-34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技术创新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
技术进步对就业变化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