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本贸易的研究与分析

2015-05-30柴清琴

2015年25期
关键词:竞争力

作者简介:柴清琴(1994-),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山东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入世以来,中国水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净出口不断增长的局面,但国内水产品出口总体上主要依靠粗犷的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低,所以面临着诸多问题,致使我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量额均有下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水产品出口发展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增强竞争力,保障企业切身利益。

关键词:水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竞争力

一、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现状

(一)出口规模方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时至今日,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不下百家,仅在日本市场出口总量就高达23%,显然日本已经成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相应的,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水产品最大的进口国。但是中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甚至出现水产品质量不达标被通报等问题。

(二)出口贸易量额方面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国,是中国水产品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市场之一。

近六年来,我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量一定程度浮动,整体上,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对日本水产品出口量平均每年增加0.51%,相应的,出口金额每年平均增加6.0%。

由表1(表中数据根据《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年鉴》相关年份数据计算而得以下表2、表3同)可知:从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量来看,2009-2011年出口量逐年递增,相应的2009-2012年中,出口额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2011-2014年,出口量在以小幅度波动递减,然而2012年之后的出口额,居然大幅度幅度下降。所以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存在量多额少,价格下滑的问题。

(三)出口贸易种类方面

中国水产品对日本的出口以烤鳗为主,多品种出口为辅,整体品种有150余种。由表2可知2006年以来,我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水产品有的加工鳗鱼,加工小虾及对虾,加工的墨鱼和鱿鱼及大量的活、鲜、冷蛤。2009年我国对日本出口的加工鳗鱼达到2.2万t;活、鲜、冷蛤更是高达2.9万t;加工过的墨鱼及鱿鱼也是多达2.8万t,不难得到一个结论——日本进口的烤鳗最主要是来自中国。但是,通过图表统计,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水产品量大而品种寥寥,所谓的加工也只局限于冷藏或者盐腌,科技含量不高。

二、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出现问题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不过关

水产品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声誉,也使养殖渔民和加工企业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

一些生产养殖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过分提高水产养殖密度,养殖产品生长影响,不能达到日本进口食品质量标准(表5),有的甚至在养殖过程中添加激素和滥用药物,使得有害物质检测超标严重。药物残留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需要长期警惕的问题。

我国出口日本的水产品自2010年以来,不合格产品批次从84次降低到53,质量状况提高37%。然而,虽然我国出口水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依然难以保证所有的出口水产品都完全符合日本进口商品安全标准。

我国水产品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参差不齐,但一流的大规模的企业不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个体私营户占了绝大多数,加工水平和国际水平有一定距离。

我国没有形成规范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相关部门对水产品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二)出口种类单一

日本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虽然,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达到一百多个,但是日本市场出口总量接近23%。2014年来对日本出口量有所下降,但不能否认日本仍是我国水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出口量相对稳定,并有上升趋势。

我国水产养殖产品主导了水产品出口品种。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的50%以上主要是鳗鱼、对虾、罗非鱼、贝类、大黄鱼等养殖名优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出口品种单一,造成了我国水产品贸易风险大,更加容易受到日本政治经济形式改变的冲击。例如水产品出口创汇主要产品烤鳗,在2002年开始,日本对烤鳗产品加大检测力度在产品中检出药物残留,使得出口价格不断下滑,创汇水平也一路下滑。

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中,我国出口日本水产品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其中价格涨幅最大的是干、盐腌或盐渍墨鱼及鱿鱼。2006年,冻、干、盐腌或盐渍墨鱼及鱿鱼的出口价格为2896.3美元/t,2009年达到3927.2美元/t,上涨35.6%。其次,出口价格涨幅较大的还有制作或保藏的小虾及对虾,2006—2009年价格上涨近20%,但出口数量却从2006年的2.6×104t下降到1.1×104t,减少了58.4%。同时,加工鳗鱼(烤鳗)的价格平缓上涨,活、鲜、冷蛤的价格有小幅下降(图1)。

(三)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竞争激烈

我国水产品出口日本面临的来自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国际竞争市场上,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水产品的出口;其中,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水产品出口结构和我国极为相像,他们依靠其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扩大市场,不断对我国水产出口企业施加压力,使我国出口到日本市场的产品价格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最常用的手段,通过技术壁垒抬高价格,或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经济发展[5]。日本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很多出口水产品都受到了冲击,在技术性贸易壁下,我国的出口处于“两难境地”。我国水产出口企业由于现阶段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受到非关税壁垒的情况比较严重。

近年来日本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日本对进口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提出了几近苛刻的安全标准,检验检疫项目和精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日本是中国鳗鱼产品的主销市场。近年来,日本政府从维护政治稳定和保护本国产业的角度开始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烤鳗进行进口设限[6]。日本从2002年2月1日起对中国活鳗及冷冻白烧鳗监控查验包括氯霉素在内的11种药物残留,此后,检验范围不断扩大。2002年4月24日,日本厚生省以中国产活鳗发现药物残留为由,对中国鳗鱼进行强制性“命令检查”,逐批检查硫胺类药物残留,其中活鳗需要在通关前“吊水”48小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口。强制性命令检查措施加上日本媒体对中国产鳗鱼含汞量超标炒作使中国活鳗在日本市场上销售量下降30%-50%。2002年5月20日,厚生省宣布对鳗鱼实施水银监控检查,2002年6月12日,又规定了水银检查具体办法,对中国产活鳗及其加工产品按进口申报量的10%抽样检测,对其他国家仅仅按5%抽检。2002年7月17日,厚生省除对活鳗和白烧鳗进行强制检查外,正式规定对中国反蒲烧鳗以进口申报量10%为对象,依氯霉素等10个项目对抗生素及其合成抗生素实时监控检查。2005年11月中旬,根据日本检验所的监测检查,中国的烤鳗被检测出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超标。同年12月,中国厚生劳动省像个检疫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中国产的养殖鳗鱼中合成抗菌剂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AOZ和SEM进行药残检查。2006年初,宁波某进出口公司的27.5吨冻烤鳗由于被检测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超标而遭到日本方面的退货,损失高达54.6万美元。

三、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对策

(一)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相对下降。近年来,日本针对食品质量问题出台了一些绿色壁垒,使得我国在日本市场份额减少。我国要根据国外的检测标准,调整我国质量检测标准[7]。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渔政部门的执法力度,严格监督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入品的监管,加大监测药品残留力度从源头控制好水产质量,对绿色养殖的生产经营者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

加快对日本最新标准和检测方法研究,及时建立系统科学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评价体系。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一方面,要严格自律保持职业素养,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水产品,积极配合渔政部门的监测和调研工作;

要时刻保持对水产行业动态的了解,及时更新生产和加工技术,把食品安全作为己任,努力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

政府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对水产品出口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体系以及认证体系建设,实现水产品出口绿色化及标准化[8]。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尤其要重点把握药物的使用规范、残留限量、残留检测方法,从源头上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大对企业关于渔药相关标准的宣传力度,培养企业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提高企业的安全质量意识,鼓励企业通过欧盟、HACCP、ISO9000等各种质量体系认证。[9]

(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我国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应从生产环节和贸易环节展开。

生产环节产业结构优化:

调整海洋生产结构,我国近海捕捞强度严重超过海洋资源再生产的能力,我国一方面要减轻捕捞强度,要完善休渔制度,使海洋资源得到再生产,另一方面要发展近海海水养殖,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11]。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将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普及推广出去,提高其覆盖率;根据日本市场供求及时调整养殖产品;加大对现代化养殖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亩产量;对以污染水域及时治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调整来料加工业结构,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对来料做好保鲜工作,对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不断挖掘产品价值,以适应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发展与渔业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如与渔业相关的知识培训,市场信息行业动态体系建设,渔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等。

贸易环节产业结构优化,我国要摆脱对单一水产品种的依赖程度,调整和改善日本市场的结构,增加我国水产品品种,减小因对某单一水产品的依赖而带来的风险。在现在的水产品出口格局上,一方面要稳定日本市场的出口量,另一方面要在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同时,根据日本国情制定相对应的贸易战略,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出口品种,不断完善我国水产品出口日本市场格局。

(三)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企业利益

随着出口的不断扩张,反倾销、反补贴等国外限制进口的措施也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建立水产品相关行业组织,来提高组织对行业的规范协调作用,保障国家利益显得越来越重要。

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行业生产。行业协会和商会在调节进出口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应加快其建设。

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是推动渔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渔业行业协会应制定严格的纪律或准则,要适时适地的推出相关政策引导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规范有序的处理好市场竞争。

政府出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水产品出口企业的管理,制定有效的方针政策,防止出口企业间盲目竞争,指导水产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各种非政府组织间的沟通协作,控制好市场秩序。

(四)建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以往的数量取胜的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该迅速加入到品牌竞争的行列中。政府应鼓励出口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严格控制水产品出口质量。

要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品牌认定、保护和推广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认定方法,积极组织品牌宣传推广,对水产品品牌企业先取得国内认证,再开展国际认证,通过品牌效应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

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也要有品牌意识,生产加工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一是要做到有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在原有的出口产品上,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中高端市场的需求;三是水产品出口企业要自主的做好品牌推广工作努力树立自主品牌。

(五)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甚至带来巨大损失,但是辩证的来看,贸易壁垒可以促进我国水产品行业产业优化升级。

一方面,要提高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更新,针对日本变化多端的贸易壁垒做出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出口企业要学会灵活使用WTO规则等法律措施,最终达到降低损失,保障自身的利益的目的。(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2014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报告大厅[T/T](www.chinabgao.com)2014年12月10日

[2]周艳.我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内外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3):31-33.

[3]高强,史磊.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8(4).

[4]黄鑫,马家志.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特点[J].河北渔业,2012,(6):60-62

[5]李辉.黄凌宇.技术壁垒:农产品对日本出口面临的长期挑战[J].现代日本经济,2004,(3):51-55.

[6]张健.王德武.我国水产品贸易浅析,经济与社会

[7]李焱.王孟孟.黄庆波.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测度——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分析[J].价格月刊,2013,(4):50-55

[8]蔡秋红.范永立.庄佩芬.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N].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11,(1):34-38

[9]JieHong Zhou.Zhen Yan.Yuan Wang.Improving quality and safety of aquatic products:a case study of self-inspection behavior from export-oriented aquatic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J].Food Control,2013,33(2)

[10]孙琛,车斌.中国与欧盟水产品贸易关系分析[J].水产科学,2007(2):113-114.

[11]李薇.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状况及应对策略[J].工业技术经济,2005(7):124-129.

[12]钟争光.浅谈我国水产品价格风险管理[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猜你喜欢

竞争力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在校大学生兼职对培养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供应链助力直企打造非核心竞争力
未来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