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来唐蕃关系研究综述

2015-05-30王婷

2015年24期
关键词:和亲战争

王婷

摘要:早在远古时期,青藏高原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了,在这片神秘而又神圣的土地上,松赞干布于公元7世纪统一了象雄、达布、苏毗等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由此吐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中原地区也经历了隋末李渊的起义,建立了李唐王室,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与吐蕃的关系也随着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而不断地发展,既有矛盾激化,爆发战争,又有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入藏和亲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

关键词:唐蕃关系;战争;和亲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政权,对内迁都逻些,制定吐蕃基础三十六制,积极鼓励创制吐蕃文字,对外积极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为吐蕃发展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努力。与此同时,经过唐高祖李渊一朝的休养生息,大唐也进入了唐太宗统治下的贞观盛世,唐与吐蕃的关系因此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接下来本文主要将近二十年来学者从双方和亲与战争的方面对唐蕃关系作一个综述的整理与分析。国内研究唐蕃关系的论著及文章可谓是硕果累累,并且大多集中在唐蕃之间的和亲,战争,会盟,本文主要是针对学者们在这方面的学术论文而作的一篇综述型文章。

一、和亲

吐蕃与唐的第一次交往可追溯到公元634年,弃弄松赞派遣使者向唐太宗请婚,太宗并未准许,至公元638年,唐与吐蕃交战,吐蕃战败,向唐再次请婚,太宗才许。裴婷婷,何立慧的《吐蕃、唐朝和战交往及对唐朝的影响》一文中将唐和吐蕃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文章简明扼要的对唐蕃关系进行了概括并从政治、經济、军事方面对这种关系对唐朝的影响作出总结。恰白·次旦平措著,何宗英译的《以友好为主流的唐蕃关系》一文中从历史的角度强调唐蕃关系是以和为主流,并不是一些学者所鼓吹的双方一直以来处于战争之中。彭京伟的《也说唐蕃和亲》中却认为不应过分美化唐蕃之间的这种和亲关系,应该以客观的角度正确认识,他还认为唐蕃之间战争发生的频率是多过双方和亲的频率。而对于唐蕃的和亲政策对双方来说有怎样的影响方面众多学者也阐述了他们的观点,陆庆夫、段园园的《唐蕃和亲与汉藏文化圈的形成》中提到文成、金城两位公主的入藏和亲,为藏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医学,种植等大量书籍,加强了汉藏两族的政治经济联系,密切了两族人民的友谊,为形成中华文化圈奠定了基础。安丝薇的《唐与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一文中从军事上认为和亲为唐蕃边境地区赢得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政治上为双方建立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经济上也促进了两个政权的发展。闫祖年的《评金城公主入蕃联姻之历史贡献》一文却是从金城公主的角度来论述和亲带来的历史价值,主要从对佛教的传播的促进作用、加强了彼此经济文化的交流,金城公主入藏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有趣的是,除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双方和亲事宜,当时的唐诗以及藏族流传歌谣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亲提供了证据,王沂暖、唐景福的《藏族文学史略》记载的“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百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五千五百名工匠,带到咱们藏土。给西藏地区工艺,打开了发展门户。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带来了五千五百,各种各样牲畜。给藏地洁白乳酪,打下了丰产基础。”这段诗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到来感到欢欣,以及文成对藏族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二、战争

霍静的《略论唐朝与吐蕃的战争》总结了从公元638至公元821年,唐蕃双方打破了友好交往的局面,在近200年的时间内一直处于战争的状态,最终以吐蕃的失败告终,文章以典型战争论述其影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白云扬的《试论唐与吐蕃战和关系》文章中主要梳理了唐与吐蕃的战和情况,更对吐蕃虽然在大多数战役中获胜看,但却最终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王百岁的《唐蕃战争新探》一文中主要论述了从政治、经济、社会、外交、自然五个方面来探究双方胜负的原因,之后又提到要正确认识唐蕃关系,为我们了解唐蕃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而张海龙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唐蕃战争新探》中主要从青藏高原的这一地理地貌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吐蕃对唐发动战争的原因以及对战争的影响,这是一个新的探究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于赓哲的《疾病与唐蕃战争》又从藏族人居住的青藏高原这一独特地区对唐蕃战争作出新的探索,认为由于这一地区高寒特点,限制了吐蕃与唐发生战争的时间,地点,动机,结果及影响。岳小国的《唐蕃战争与民族文化的传播》主要分析了唐蕃之间的战争,使得双方在民族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彼此的文化层面的交流与发展。吴逢箴的《杜甫反应唐蕃战争诗初探》却是从杜甫的诗歌当中来解析唐蕃战争,同时也分析了诗人杜甫对战争的理解,表达了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愿望。

对于唐与吐蕃的关系,一些学者并不是纵观吐蕃与唐朝的兴亡而进行的学术研究,而是对特定时期的唐蕃关系进行分析。例如马大正的《公元650年—820年唐蕃关系论述》一文中对此期间的唐蕃关系作出评述,认为各民族之间的由于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平等的,就是和亲会盟都不能掩盖民族间的矛盾激发而发生的战争本质,还要揭露由于政治原因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入藏给自身带去的悲剧色彩。周毅的《唐蕃舅甥关系述论》一文中是从文成、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之后,唐蕃之间的关系上升到舅甥的亲戚关系之后,唐蕃之间出现了的舅权制,体现在吐蕃频频与唐朝互派使臣,这对稳定双方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汉藏之间伦理体系的认同感的形成。对于唐蕃关系大多数学者是纵贯唐与吐蕃的兴亡来分析的,李天石的《论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一文,只是针对宪宗一朝对唐蕃关系作出评述,笔者认为虽然元和只有15年,在此期间唐蕃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快,由交好转至交恶,分析这段时间的唐蕃历史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走向。在著名的安史之乱时期,唐蕃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朱迪光的《论“安史之乱”时期的唐蕃关系》这篇文章就为我们阐明了这一时期的唐蕃发展概况,以安史之乱的初期、中期、后期为分界,阐述了唐蕃关系随着唐朝的由盛转衰,双方关系也急转直下,至安史之乱结束,吐蕃的地位上升,称自己为大蕃了。刘京韬的《近二十年来吐蕃研究综述》文章中从政治、人物、宗教、唐蕃战争四个方面论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应如何改进的方法,为我们了解之前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基础。

三、唐蕃关系研究评述

(一)唐蕃关系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近些年来,多数学者研究唐蕃关系就是从和亲政策,双方交往的史实以及双方之间频发的战争来入手对我们今天了解汉藏关系是有很大学术价值的。从研究资料上来说,现今研究唐蕃关系的史料大都来自与汉文典籍,对藏文文献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

(二)对唐蕃关系的研究改进

由于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史籍及资料还没有进行大量的翻译和发掘,因此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大多是参照汉文资料,而汉文史籍当中不免会对史实造成记录上的偏差,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唐蕃关系造成了局限,因此需要我们今后发掘翻译更多的藏文史籍。(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恰白·次旦平措著,何宗英译:《以友好为主流的唐蕃关系》,《中国藏学》,2008年第1期。

[2]白云扬:《试论唐与吐蕃战和关系》,《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和亲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他们的战争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探析
政治关系亲属化才是“和亲”的真正内涵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