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高原现象”,促成“二次成长”

2015-05-30李存虎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同伴互助

李存虎

摘 要: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高原现象”。如何克服“高原现象”促成教师的“二次成长”?客观上与专家的引领及同伴互助相关,主观上取决于教师的自主努力。教师“二次成长”的高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现。

关键词:二次成长;专家引领;同伴互助;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深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二次成长”的高度直接關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现。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实验与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像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如果将“高原现象”前的专业成长称为“一次成长”,则“高原现象”后的专业成长即为“二次成长”。造成教师专业成长“高原现象”的因素较多,如何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实现教师的“二次成长”?客观上与专家的引领及同伴互助相关,主观上取决于教师的自主努力。

一、专家引领

身处“高原期”的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因为自身已经过一次快速成长期,自身对教材较为熟悉,同时对教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更发现自己从同事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校长和同事的认可,加上较长时间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没有变化,很多事情在重复做,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偶尔有些尝试变革,也不见明显的效果,他们以为这就是发展的终点。

专家之所以为专家,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熟练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更拥有深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智慧。如果在他们的引领下,不但能拓展处于“高原期”的教师的眼界,而且为他们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更为处于“高原期”的老师点出自身的问题所在。

一方面,学校可采用“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法,让处于“高原期”的老师向专家名师学习,进行“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去体验和感受名师的教学风范,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顺利走出高原期,成为学校课改的“领头雁”,从而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二、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专业对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进归属感,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间通过专业对话,能从各自理解的原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思想出发,通过多次互动,形成视角交融,从而使教师个体的认知结构不断打破、更新、重组,使自我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研究中、合作中提升,促进自我的二次成长。

课堂是教师的工作间,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思想展示的舞台,更是专业水平成长的见证场所。教师间的同伴互助主要是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互动。因此,处于高原期的老师要积极“备课、说课、开课、评课”。

三、自主努力

1.读书学习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育教学是心灵的对话。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教师仅凭“一次成长”的方式和途径(如模仿、经验积累)不可能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它需要长期读书、学习与积累。不读书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纵观教育大师与现代教育名家的成长史,他们都是读万卷书之人。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把眼光投向经典,在思想上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追寻人性的闪光点,追求教育的真理,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增加教育视野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学生和自己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因此,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读书学习就是寻找源源不断水源的最佳工具。

2.教学反思是教师二次成长的关键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活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持有的专业观念、所做出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教学反思有四个层次:①普通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②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③较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④最高级的。课案库建设:教学分类、指标体系、课案、课案原理说明。

(1)彰显自我,突出主体

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己主动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也是充分彰显自我的过程。

(2)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教学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深入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3)提升能力,提高水平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做出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决定,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使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

3.课例评析是教师二次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课例评析就是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计划、标准对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学现场、教学视频、教学实录)进行审议、评价、反思,并提出改善性的建议。

(1)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程

“案例学习”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但很多教师唯独没有在大学学过“教学案例评析”,而是在从教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教学门道,在逐步试写中完善。

(2)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指标

一个教师的专业生涯多半在办公室和课堂上度过,教师的水平完全体现在讲台上、体现在学生身上。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不高,要看他书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就必须在课堂上呈现,观摩优秀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改善、跟进、提高,这个过程就是“课例评析”的过程。评课是为了上课,上课又促进评课。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合理的莫过于上课和评课。

(3)教师从事教研的着眼点和教研资源来源于课堂

课堂呈现着师生的个性、才智、风格,课堂蕴含着教育的规律、价值、艺术。上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当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磨炼上课的技术;当教师作为评课者,它的作用是对课堂技术的认识。观课评教的焦点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当教师为上课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当教师作为评课者,从他人的课上得到一些启发。析课评理的焦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当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帮助教师领会上课的道理;当教师作为评析者,它的作用是实现从经验到理论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孙爱华.让读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现在中小学教师,2011(9).

[2]周如俊.教师“二次成长”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教师,2012(14).

[3]朱宁波.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J].教育科學,2005(10).

[4]侯秋霞.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07(1).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师实施“同伴互助”的意义与手段
专家引领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巧用《家校联系本》,深度挖掘同伴互助的力量
同伴互助学习在英语诵读中的应用研究
在“同伴互助”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
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同伴互助”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英语专业翻译课堂同伴互助教学模式构建之管见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