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空间中景观小品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关系

2015-05-30叶姗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审美性公共空间实用性

叶姗虹

摘 要:公共空间中景观小品的设置是景观环境中的点睛之笔。设计师要十分注重景观小品与景观环境本身的共生关系,充分的使作品融于环境,并准确表达出本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环境特征。

关键词:景观小品 公共空间 实用性 审美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为方便人类生活、沟通、学习和举行复杂的商业运营活动,而建立了各类公共空间。一般而言,公共空间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员,由于他们的年龄、种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他们的体力、智力和创造力亦不同。在这里,无论是开放的私密的亦或个体的、群体的、大型的和小型的并行互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公共艺术网,也造成了我们在公共空间中对于归属感和公共意识更为复杂的需求。城市管理者为了满足大众的这种需求,在公共空间中大量设立各式各样的装饰和装置艺术品,景观小品就是其表现方式之一。

一、景观小品与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实用性与

审美性体现

景观小品就是在公共空间中,用于点缀道路、建筑、广场以及周边公共设施的装置艺术品。是构成景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增添景观环境的表现力。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一般分布广、体积小、数量多,具有装饰性的同时兼备一定的功能性,对绿地景观的影响颇大。大体分为装饰类、服务类、休憩类、展示和游憩健身等几个类别。从审美方面来看,景观小品以各种形式放置于公共空间中并被人们亲近,这就对人的视觉、触觉乃至心灵在审美上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公共空间中景观小品的设计者,追“新”,本身就是设计思维的一大“卖点”。综合吸取大众的美学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城市与公共艺术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景观小品作品。如图1-1中由简单几何形态组成的陶艺瓶式群组更容易取悦大众的审美,它融入都市的小区广场中,让陶艺文化走进大众。因此,创作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实用与审美、功能与自然的相融性,使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更赋予人性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公共空间中景观环境对景观小品的影响

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不仅仅是绿地、花园、休息的场所,也是培养和传播公众文化关系的场所,比如公共空间中的历史名人雕像,经常会让人产生探究人物和地域渊源的联想,这个探究的过程既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知识,提高的个人修养。这些公共空间因功能导向的不同和位置的差异,使得景观小品在信息传达有所差异,比如有些具有教育导向,有的是为了调节环境视觉,有的带有诙谐幽默等特点,有的是对于历史文化的再现和恢复。因此,设计师在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的规划设计中,应在营造人性化情绪氛围的同时,兼顾“文化”的意义不落痕迹地置入其中。

因此,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布置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其原因不仅在于其造型、风格、主题的形式,更在于能否与它周围的自然景观环境和人文景观环境相和谐。共设施中的景观小品是存在于自然景观环境中的实用艺术品(如图2-1),应以周围的自然景观环境为背景,注重景观小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顺应自然环境,又要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景观环境。

三、公共空间中景观小品对景观环境本身的影响

城市是时代和社会的真实映像,公民对城市的参与,使城市的性质、功能、空间和物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共空间的景观小品创作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有机整体,彰显了城市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双重价值。

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犹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公共传媒,只是它是以艺术的形式去传达公共领域的各种意向、审美态度及价值观念,即社会公共精神,这种精神是小品创作不可或缺的。因此,把景观小品融入景观环境体现作品本身的形象也体现景观环境的内涵。为大众配置公共空间时应十分注重生态景观环境的协调均衡和保护,景观小品是人工创造与自然元素的巧妙融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条纽带。景观小品本身的材质就是自然元素的完美体现,在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更是传达出一种源于自然又还于自然的精神内涵。

例如某些设置于公园一角的陶艺景观门(如图3-1),外线条是有規则的矩形,内线条柔化为与自然相协调的曲线,并在表面刷涂融于自然的颜料,与周边的绿色植物相融合。此外,景观门还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引导人们进入公园的其他空间。更有许多景观小品的设置,使得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增添了一些人文风俗的气氛。公众在进入这些陶艺作品构筑的公共活动空间中会自然地感受到陶艺与景观环境融为一体而带来的绿色生态气息,从而在心理及行动上自觉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景观环境。

公共空间是面向公众的,融入了社会与生活的艺术。它讲艺术创作和公共场所必须要使用的物品和器皿进行有机的融合,越发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面貌和人文风采,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风格,为城市和社区树立了形象(如图3-2)。景观小品在景观环境中构成的人文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最持久、最具资源潜力和最有文化意义的识别系统。比如对城市雕塑、路灯、休闲座椅、垃圾桶、公共汽车站、路标、指示牌等的设计,在考虑造型变化、材料的应用、色彩的搭配、情趣的传达,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历史的灌入,以此来达到有效地引导和呼应景观环境特征的目的,更能直接和鲜明地显示这个城市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特性。

四、结 语

随着近期越来越多的景观小品渐渐出现在公众的生活中,它在现实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被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尊重。作为景观设计师应把景观小品的“自然精神”融入设计中,充分的使景观小品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环境相融合,使之成为可以明确展现本土文化的独特艺术品,给人们以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华予.现代公园景观小品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3

[2] 余斌.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林景观小品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福建农林大学,2013

[3] 李斯白,魏春雨.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中景观小品的人性化设计[J].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3

[4] 张行舟.公共设施中的景观小品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作者单位:

江苏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性公共空间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阅读教学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