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2015-05-30陈俊安崔海忠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了解学生情感交流

陈俊安 崔海忠

摘 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否有效,对班主任工作的成败有很大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是前提,情感交流是关键,以理服人是原则,启发引导是策略。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想在一起,坐在一起,说在一起,做在一起;班主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了解学生;情感交流;以理服人;启发引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我们选择了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人。尤其是作为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更是不可或缺。

一、充分了解学生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沟通,怎么才能想到一起?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作为一名班主任,是否能够用沟通的方式来辅助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主要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多少。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师生才可能在心理上形成共鸣,想到一起。因此,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非常注重观察学生,观察他们上课的态度、课间的行为、遇事的态度等。通过建立学生档案及家访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等。当面对一个新班集体时,让他们说说自己有什么计划,能不能适应新班级、新环境和新同学等。笔者还会主动和他们之前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交流,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将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然于心,才能在沟通中“投其所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师生才能想到一起,使沟通顺利且有效地进行。

二、注重情感交流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沟通,怎么才能坐到一起?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言语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而在实际沟通中,前者往往更注重讲道理,而后者更看重的是态度和情感。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单纯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就极易将学生推向对立面,在学生心中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这样,再好的道理学生也会听不进去。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角色和态度,将谈心看做是心理沟通的过程,看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建立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的良好沟通氛围,多用像“我们”“咱们”之类的字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自己人”,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去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无形的高墙”上搭建情感的“桥梁”,让学生敞开心扉,使师生能够真正地坐在一起,得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和教育效果。

三、坚持以理服人是有效溝通的原则

沟通,怎么才能说到一起?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除了增进情感、互相了解之外,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的“疑难杂症”,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必须要紧抓一个“理”字。沟通纠正的力量和效果不在于年龄的大小、权利的高低,而在于有没有道理。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和觉悟出发,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提高认识,让学生接受;也可以是多人讨论,取长补短,交流思想,探讨真理。最终,师生能够真正地说到一起,达到心灵相融见实效的目的。

四、善于启发引导是有效沟通的策略。

沟通,怎么才能做到有效?很多时候,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以解决问题为直接目标,大都是采用规劝和说教的方式。不少班主任往往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哪里错了,应该如何做。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还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要让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的行为做在一起,就必须要善于引导沟通。多提问,少评论;多启发,少说教;多鼓励,少责备;多倾听,少发表。用引导沟通的方式使学生认清问题,主动剖析自己,承担责任,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班主任要抓住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学生有效沟通,和学生想在一起、坐在一起、说在一起、做在一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黄雪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策略[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了解学生情感交流
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谈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