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学生的指路者

2015-05-30范斌瑜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主计算机

范斌瑜

摘 要:在职业教育下的计算机课程更应该重操作、轻理论。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充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自发地学习。以任务目标作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关键词:指路者;计算机;自主;自发

2007年第一次踏上这三尺讲台,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将近7个年头了。在这里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作为计算机组里年纪最轻的老师,在组里经验丰富的老师言传身教下学到了很多,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伙子渐渐成长为一个有些许经验的“老”老师,也有了些自己的想法和經验与大家分享。

记得第一次与我们学校同学的“邂逅”并不是那么如我心中所期待的那么成功。作为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年轻老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指导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难免会把自己的想法理所当然强加在学生之上。第一堂课45分钟我低着头洋洋洒洒讲了30分钟,从理论到具体操作,从重点到难点,事无巨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可能会发生错误都一一细细解释。可当我抬头一看,2/3的同学已经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做起练习来也依然错误百出。我在生气之余,不禁问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渐渐地我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的沟通,自我的反思,我对计算机课老师又有了新的定位。

一、教学过程生动化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技师学院,大部分的学生来自浙江周边,成绩差强人意。我们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没有几分钟就会注意力分散,开始做其他事情——聊天,甚至睡觉,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使用各种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小短片、Flash、图片。从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过程自主化

我认为计算机教学是非常注重实际操作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现在计算机普及程度很高,计算机操作同学们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学生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那么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是否已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

很多上过我的课的同学都知道,对于他们向我提出的问题,我很少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是什么,而是反问。将他们的问题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向正确的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答案并不重要,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最重要。

三、学习过程小组化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同样一个任务的下发,一般的同学可能需要20~30分钟,而动作快的同学可能只要更少的时间,而这些同学往往又是思维活跃,好动分子,他们的无所事事又会成为影响课堂秩序的不稳定因素。于是我就会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来帮助其他同学来解决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这些同学往往会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通过这样的不断激励,又会带动其他同学相互帮助,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对于一节计算机基础课来说只有45分钟,但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好学生的指路者,在课上成为学生的严师,在课下成为学生的朋友,为我们的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助力和推动力。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自主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物理教学“四忌”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