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孕产期预防与保健

2015-05-30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抗病毒孕产妇母婴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保健

(一)加强孕期保健

对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本人和家人对艾滋病以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充分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对本人及胎儿、婴儿的伤害,使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对于要求终止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应尽早实施人工流产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决定终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产服务,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导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为要求继续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提供常规孕期保健、监测和随访,建议并鼓励孕妇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并为感染孕妇提供特殊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

给予优孕、优育、孕期保健及孕期哺乳准备,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应用、产后婴儿喂养等问题的咨询和保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产前避免进行羊水穿刺、胎儿镜等有创性检查。

感染孕产妇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监测和指导。

了解孕产史、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既往分娩方式等,了解其他疾病史和药物(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

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预防和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

(二)提倡住院分娩

在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以使孕产妇及家庭了解住院分娩时对保护母婴安全和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作用。

倡导住院分娩,鼓励所有孕产妇尤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

为所有住院分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自愿咨询和检测、母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避免产时损伤性操作、产后保健和婴儿喂养指导等服务。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处理

(一)预防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考虑到药物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目前对尚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推荐使用的预防用药方案如下,各地可根据孕妇及当地实际情况选用。

方案一(推荐用药):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NVP联合用药)

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每3个小时AZT300毫克,口服,至分娩

结束。

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NVP)200毫克,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毫克。若选择性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毫克。

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毫克/千克(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

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毫克/千克,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

6周。

方案二: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方案)

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300毫克,口服,至分娩

结束。

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毫克/千克,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

6周。

方案三: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3TC联合

用药)

孕妇从妊娠36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拉米夫定(3TC)150毫克,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齐多夫定300毫克每3小时1次+拉米夫定150毫克,每日两次,至分娩

结束。

产后产妇齐多夫定300毫克每日两次+拉米夫定150毫克每日2次,持续用药1周。

新生儿齐多夫定4毫克/千克每日2次+拉米夫定2毫克/千克每日2次,持续用药

1周。

方案四:分娩期+产后新生儿(维乐命方案)

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NVP)200毫克,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毫克,若选择性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毫克。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毫克/千克(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若新生儿服用维乐命1小时内呕吐,则应重复服用维乐命一次。

(二)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

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孕产妇自身,孕产妇及丈夫以往是否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用药时间,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毒副反应等因素。

(三)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处理

如有条件应定期对艾滋病感染的孕妇检测CD4细胞及病毒载量,随时观察感染水平。

孕早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或CD4细胞<350个细胞/立方毫米者(仅一个条件符合即可),应建议终止妊娠(<孕14周)。

自愿继续妊娠,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或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仅一个条件符合即可),应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但使用时间必须在孕14周以后。

抗病毒治疗原则

对于妊娠期间HIV阳性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必须同时考虑两个相对独立但是又密切相关的问题:其一是针对HI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另外是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对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必须权衡抗病毒药物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用药方案

参考“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的要求,推荐用药方案:

用药标准: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或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

推荐使用AZT+3TC+NVP,AZT+3TC+EFV

若仅有AZT可采用单一用药方案:自孕14周开始服用,AZT100毫克/次,

5次/日。

HIV的垂直传播可以发生在任何CD4水平

AZT在母亲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时对于减少围产期传播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在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如果妊娠妇女的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不论CD4计数是多少,都应该给予AZT。如果无法进行病毒载量的检测,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由于AZT对预防母婴传播有较强的作用,如果该方案不含AZT,应考虑将一种NRTI改为AZT。如果某孕妇还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确定开始治疗的时间和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考虑母婴传播和母、子安全的问题。三联的抗病毒治疗应推迟到妊娠3个月后(妊娠>12周),可以不考虑当时的CD4细胞

计数。

产后应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在产后6~8周进行CD4细胞计数测定。如果CD4<350个细胞/立方毫米,则应使用安全的方式停止抗病毒治疗。

(四)哺乳产妇的抗病毒治疗

母乳喂养造成HI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应避免哺乳并使用配方婴儿食物。如果母亲仍要选择母乳喂养,则要在整个哺乳期其进行抗病毒

治疗。

妊娠和非妊娠妇女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相同的,但是要考虑以下

3点:

使用AZT替代d4T(d4T会增加妊娠妇女的肝毒性,AZT则对母婴传播有较好的阻断作用)。

应避免对基线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的妊娠妇女使用含NVP治疗方案(增加严重肝毒性的风险)。

因为会造成孕妇严重的乳酸酸中毒,应避免d4T和ddI的联合使用。

(五)妊娠期间禁忌的抗病毒药物

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具有潜在致畸性,因此不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和没有有效避孕措施时使用。育龄期妇女应在开始EFV方案治疗前进行妊娠检测。对于那些已经服用EFV的晚期孕妇,应告知可能存在的危险。

由于妊娠时两种NRTI(如d4T/ddI)的联合使用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故在妊娠期应该避免。

(六)避孕药对抗病毒药物的影响

不希望怀孕并且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妇女应采取有效、合适的避孕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抗病毒药物,尤其是NVP、EFZ和PI类药物和激素类避孕药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将对两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产生影响。因此,使用安全套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大力提倡。

安全分娩

(一)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时应避免增加传播机会的产科损伤性操作,如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会阴侧切术、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

如果出现胎膜早破或临产早期出现胎膜破裂,应积极处理,缩短

产程。

(二)剖宫产分娩

择期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机会,在有条件地区可以选择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但由于剖宫产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尚不主张在条件有限地区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指征。临产后的剖宫产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没有明显作用。实施择期剖宫产术同时应按照所选方案正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三)新生儿产科相关处理

新生儿出生时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时避免咽喉部黏膜损伤。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暖。

清洗新生儿时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

新生儿脐带处理严格消毒。

猜你喜欢

抗病毒孕产妇母婴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