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平面设计兴趣小组活动浅探

2015-05-30颜丽榕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平面设计

颜丽榕

摘 要:主要从兴趣小组的组建,兴趣小组活动计划的制订,平面设计教学与学生创作作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通过实践如何创作出有创意、有个性的平面设计作品。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兴趣小组成员一些来自宣传动员的学生,一些来自高一任教的学生;结合学情,制订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活动常规,科学管理;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巩固知识基础和电脑基本技能,应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开展深入的作品评价,从而不断完善作品。

关键词:平面设计;兴趣小组;制订计划;注重基础

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电脑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以平面设计项目成绩特别突出。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给学校带来了荣誉,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一、招贤纳士,让学生重视平面设计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质量一般,经过高一年级多媒体作品制作与加工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了平面设计软件的制作技巧,对创作电脑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选出在平面设计领域具有潜力的可造之才呢?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渠道来选拔。

1.宣传动员

围绕科技节活动,制订科技节电脑作品活动方案,利用学校的广播、海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动员,营造良好的气氛,让那些既有兴趣又有一技之長的高中生主动报名。

2.主动出击,着眼高一学生

由于与学生已经相处了两个多月,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基本能发现信息技术技能不错的学生,特别是在多媒体作品制作与加工课堂讲授中,部分学生计算机操作基本功扎实,操作熟练,学习效率高。对于这些好“苗子”,教师应创造机会让他们成为电脑兴趣小组的主力。

二、制订活动计划,落实常规,科学管理

制订平面设计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平面设计兴趣小组的活动宗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机构、活动安排等。将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利用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注重基础,步步深入,努力打造“创新型”选手

“如何开展平面设计教学呢?”是摆在笔者面前最棘手的课题。在教学中,平面设计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注重基础、步步深入,努力打造“创新型”选手。

1.实例激趣,导学强化,为平面设计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从学生个体的认知观和兴趣爱好出发,多运用生活例子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设计会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这时辅导老师应该对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自学,让部分同学先“富”起来。同时,对那些接受能力有点滞后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鼓励、悉心讲解;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间的“传、帮、带”作用。例如,在讲授平面作品创意设计专题课时,笔者摒弃了以往的传统模式,而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展示优秀作品,师生共赏,一起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乐学,跃跃欲试。在素材收集中从家庭逐渐普及的数码相机入手,引导学生如何获取图片、处理图片和制作创意图片,每节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学任务(如克隆动物、移花接木等),任务中包含要掌握的图片复制、粘贴、自由变换图层、滤镜等技术。

2.典例解析,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平面作品的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鉴赏和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过程,在实战中学习。该阶段随着作品创作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可采用模仿—自学—协作学习形式教学。教师事先收集作品,分析作品优缺点,使学生了解作品制作过程。接着让学生模仿作品,利用photoshop合成设计图片,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交流、讨论,逐步完成创作。例如,笔者以《倒计时》作品创作为例进行讲授,在案例教学中将图层知识点、图片复制、自由变换、文字设置、色彩应用等知识进行融合,讲解平面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手法。该作品主要应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它把时钟放大,把人、路、大学标志缩小,较好地烘托出主题,告诉学生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争取考进理想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设计导学任务时,有些图片让学生自主登录到因特网上搜索选择。通过任务驱动方法,让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设计平面作品的创新意识。

3.走近生活,通过作品赏析,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平面作品创意设计能力

陶行知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新是平面设计的生命力,重在培养学生日后所需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在作品赏析课中,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一组特点鲜明、创意优秀、制作精良的设计作品。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分析知识要点,让学生动手制作。这样,避免了学生只会使用软件功能,不会自己设计,只会模仿,不会创作的现象。

学生平面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来自课堂教学,而且来自社会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多接触实际问题,在经历中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知识的博大精深,拓宽知识视野,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沙漏与房价》作品是对现实社会中房价问题的一种思考: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许多人为买房而成了房奴,储蓄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造成很多人难以承担房价之重,房产泡沫严重。

4.平面设计应注重个性的张扬

众所周知,做设计的基本是创意,创意的基本是特色,特色的基本是独特。因此平面设计的作品应该是独到、有个性的。笔者认为,设计并没有成功之说,同样没有失败之说,因为设计是活的。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通过对设计原理、内容等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创意个性化,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个设计,可以发挥的想象太多,亦是刻意塑造或是奇妙的巧合。例如,《我不想变成汉堡包》这件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作者用数码相机拍人头像和书堆作为素材,人头像夹在两堆书之间,像汉堡包一样,表达了作者对学业之重、压力之大的一种无奈。

5.广开言路,深入评价,提出改进方案,实现对平面设计作品再加工

创作者展示平面设计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作品有哪些特色,最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等,接着开展生生互评,最后由教师从作品创意、构图、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价。而后师生一起针对作品提出整改方案,为作品的二次创作提供建议,进行再创作。这样,就可以不断完善作品。

一路走来,收获颇丰,以上是笔者在平面设计兴趣小组活动中积累的一些浅见薄识。平面作品设计者运用图形语言来表情达意,赋予作品许多内涵,使作品产生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每件平面设计作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应懂得享受,但我们也不应忙于赶路而错过许多亮丽的风景。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且行且记录,写下平面设计的点点滴滴,为更好地开展高中平面设计兴趣小组活动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马向辉.在作品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J].内江科技,2006(5).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平面设计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周末加油站(V)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论空间视角下平面设计的视觉延展探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平面设计中数码摄影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