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2015-05-30朱雪武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朱雪武

摘 要: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读者对文章和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认读—理解—体味—领会的全过程,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良好的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这需要反复锻炼,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语感。语言感受能力敏锐,可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水平提高了,又可以深化语言感受能力,二者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不能偏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又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它包含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判断等复杂的心理因素,是读者对文章和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认读—理解—体味—领会的全过程。敏锐的语感,对于提高阅读速度,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确切地把握作品中的含义和分辨作品中的各种观点和提法,对于作品的风格、作品的层次结构、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及时发现要点、难点从而开展深入思考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全可以说,语感敏锐是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目标。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呢?关键措施是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并有意识地强化这种能力。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训练,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培养对语言运用准确性的感受和把握的能力。准确性是语言运用最基本的要求,即在阅读中不添字,不掉字,不读错字音,不颠倒词语。在阅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使他们能够品评鉴赏语言文字的音、形、义、趣,辨析推断词语,体会一些含而不露语句组合的含义,玩味文章中鲜活有趣的语言或耐人寻味的理趣、妙趣横生的情趣、诙谐幽默的语趣,从而达到准确使用语言的基本要求。这是语感的基础训练。

其次,培养对阅读过程中的语流(或语脉)能力的感受。这类训练包括上下文的衔接,句式的搭配,语气的呼应等方面的感受,是对文章的通顺以至通达的感受。表现在阅读中则是读得流畅自然。在閱读过程中让学生默读或朗读,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在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基础上触发语感,形成对文章整体的笼统感受。从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视觉的不断移动,迅速做好句子中词语与词语的衔接,句子与句子的衔接、不同句式的衔接和语气协调的衔接。

再次,培养对文章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的语感训练。让学生通过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的配乐朗诵,扣住作品中某些语感因素较强的地方,休会作品中隐含和暗示的感情与趣味,引导学生传情朗读,以读激情、读中悟情。达到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感受文章的韵味和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学习语言,而且能够陶冶情操。这就是比较高级的语感训练了。

最后,培养对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整体感受能力,也即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这就必须从整体入手,从大处展开想象,运用思维联想,对文章进行复制加工。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达到所谓“言皆出于吾之口”“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同化境界。从而在脑海中浮现出整体形象来。当然,这种语感层次的训练就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的。

以上四个步骤的语感训练,从对单个词句含义的理解到语言表达系统的整体感受,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语感训练层次,也是由阅读量的巨大积累到阅读质的转变的飞跃过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熟背若干篇文章,才能纯熟地积累若干语言经验,并能在阅读中综合运用这些语言知识,从而培养出语感。

语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敏锐语感的形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指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认知、领会、体味、感悟,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语感层次。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