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天地里乾坤大 构词成段功夫见

2015-05-30蔡桂琴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注意点意义

蔡桂琴

摘 要:语段这个小天地里,有大乾坤在。构词成段不仅能让学生识字用词,而且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体验成功快乐方面也有妙处。构词成段要做到句顺意全,合情在理。教师要常“下水”示范。

关键词:构词成段;意义;注意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每篇现代文课后大多附有“读一读,写一写”。我们面临的一个尴尬现状是,学生只会输入——字会读,词会写,但不会输出——在运用词语方面存在“产出不足”的问题。先看这个例子:

“归省”的意思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一个学生这样造句:“我玩赢了游戏,满血回归,这让我终归省了买武器的钱。”在这里,学生把“归省”一词给拆了用,于是,“归省”拆成了“终归”和“省了钱”。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归省”的运用一无所知。因此,有必要变无意义的机械抄写为有意义的词语运用。构词成段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构词成段训练的意义

下面,我以课堂上学生的一次语段训练为例。所用的词语是《社戏》课后附录“读一读写一写”的7个词语(惮、踱、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要求学生至少选用5个词语写段话,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在100字左右。下文中所引述的语段,均是学生习作的真实再现。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在构词成段训练中,选词的开始,就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始。选什么词,用什么体裁,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这最能体现个性化了。同样这些词,不同学生可以写出内容和主题均不同的语段来。这可在下面我所列举的各个语段中,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进行语段训练,选词构思,离不开设置情境和情节,这需要运用想象。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开发了。

2.创设口语交际平台

构词成段,字数少,交流容易。现场写作、当场交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读、评和议的交流过程,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听与说双方是互动的。学生读习作时,其他学生需要耐心专注地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或意图,并发表意见。从读的一方来说,读准字音,是一次成功交际的前提。学生在读自己的习作时,其他学生能关注到的,首先还不是内容问题,而是音准问题。像上述的那7个词,我让一位学生读自己写的语段,结果他一开口,其他学生便屡屡为其纠错,原来他竟然全读错了所运用的5个词,把“归省(xǐng)”中的“省”读成“shěng”,把“踱”(duó)读成“dù”,把“行辈”中的“行”(háng)读成“xíng”,把“棹”(zhào)读成“diào”。这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起码可以说明一点,读自己寫的语段给别人听,首先是认识了这个字音,其次有利于自己今后更好地表达。对于听者来说,因为写作训练是当场进行的,学生听到的内容是全新的。这时,你要对别人的习作进行评价,发言时要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交流过程,能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平台。

3.提供成功体验途径

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平时写起600字以上作文,总有畏难情绪,但连词成段,只要百字左右。这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的写作恐惧减少,写作兴趣和信心就会有一定的提高。而且语段讲评起来“短、平、快”,学生能得到当场点评的机会变多了,写作积极性易被激发。因此,在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和体验成功快乐这些方面说,构词成段训练比完篇作文训练所能达到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二、构词成段训练注意点

1.句通、意全

首先是句通。句通,就是能准确地用词,使句子通顺。其前提是学生理解了词义,才能用得准,进而用得好。如果望文生义,往往导致用词不当,句子不通。如一个学生的语段这样开头:“暑假,我回家乡看望行辈……”这个句子明显不通,因为“行辈”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指排行或辈分,习作者因为会错意,结果就用错了词。另一个同学的语段是这样结尾的:“于是我们便踱着船走了”。很显然,习作者不懂得这个“踱”只能是人在行走,而不是船在走。因此,在让学生进行构词成段训练时,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义;其次最好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运用这个词的句子来。因为课文无非是例子,文中句子是词语运用的典范。知道了语的意义和用法后,学生运用起词来,就能得心应手。

其次是意全。既然是写一个语段,这个语段,应该是意思相对完整。在学生的习作中,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如果学生长期进行这样表意完整的训练,以后写起作文来,也会注意全文的完整性。请看下面这两个语段。

“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去历险。一些胆小的孩子惮极了,在岸边踱来踱去,犹豫不决。我们在一旁撺掇他们。最后,大家决定一起去。我们棹着小船,往河深处划去。有些孩子还十分大胆地下去凫水,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

“我随母亲棹着小船归省。村里的人都来迎接我们。特别是那些年纪和我相仿,可论起行辈来,却是我叔叔辈的人,更是热情。一下船,我便和他们去凫水。由于很久没有凫水了,我有点惮,但那群朋友却鼓励着我。”

比较这两个语段,两个习作者在运用词语方面都很准确,句子也非常通顺。但是,仔细分析,便可看出,前一个语段语意完整,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后一个语段,意思不够完整。“我”到底去凫水了没有?“我们”玩得开心与否?我们不得而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一个语段,表意也要注意相对完整才行。

2.合情、在理

首先,语段要合情,就是说,在构词成段时,要注意内容合乎情理,切合实际,即便是想象和虚构的,也应该不脱离现实。且看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一个夏天,我们在划船,不小心船桨掉入水中。于是我们大家都急得在船上踱来踱去。一旁行辈比我高的人,撺掇我凫水去找到浆。我惮极了,但是为了大家,我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在这个语段中,“踱”字用得正确但不合情理。因为此船不可能大到可以让你踱步,二是船已无桨,你怎么还可能悠闲地在那“慢步行走”?

其次,语段要在理,这其实就是涉及的语段的思想性了。这个思想性,通俗地说,就是主题的积极性问题。确实,学生在构词成段时,总是偏重于这个语段要表现什么内容,却没有注意到这个内容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性。下面,我举两个学生的习作来谈。一位学生这样写的:“有一次,A撺掇B同学去打C同学。谁知C同学棹着船跑了。于是B便凫水紧追不舍。碰巧D同学在岸上踱步,B同学见状,连忙喊D同学一起去打C。C同学有些惮了,便加快船速,准备登岸。这时钢铁侠从天空飞过,发现了这一幕,于是把他们都抓去送交机械战警审查去了。”如何分析这个语段的思想性问题?在这里,钢铁侠是正义力量的代表,路见纠纷,出手摆平;而那机械战警,应该是如“包公”那样清廉公正的法官了。囿于时间限制,习作者还不能交代机械战警审判的结果,而且导致这场打斗的那个始作俑者A,习作者也没有对他的结局进行特别的交代。但读者在阅读时,自然会进行二度创作,给予这个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那就是施暴者受到审判和惩罚,受虐者得到救助和安抚。这个语段,虽然前半段充塞暴力倾向,但后半段,却是对这个暴力倾向和行为的全盘否定。人间自有公道正,世上当有正义存。这是习作者透过这个语段要告诉我们的真、善、美。而且,还有一个细节不能不提。在习作者上交的这个作业上,我特别留意原稿上的A原本写的是“我”,但习作者最后在“我”上划了一横,改成了“A”。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动。其实,这是习作者自我审视和自我评判的过程。他潜意识里自我察觉这个幕后黑手的“不光彩”,因此,自动摒弃了这个“小我”。可见,习作者有很强的是非观。现实中的这个习作者,也是一个善良、厚道、纯朴、自律甚严的好学生。相较下面这位学生写的一个语段,大家明显可以看出两个语段思想性的高低来。

“一天,我和A吵架,A把我打得落花流水。我凫水跑了。A棹著小船来追。因为她的行辈比我高,A就撺掇B来打我。后来我看见行辈比我高的C老师。我们惮死了,一句话也不敢说。结果老师夺了A的武器——扫把,打了A的屁股。

相信看过这个语段的人都会有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充斥整个语段的便是暴力行为——打”,不但平辈的同学间互打,而且还有长辈——为师者对小辈——学生的打。这个打,可以不讲任何理由,可以不问青红皂白,可以随手就打。这样的语段,即使习作者学会了用词,表了情,达了意,但其主题思想的消极性和不可取也是显而易见的。写作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生活体验的真实再现和反映。现实中的习作者,课间总是和同学追逐玩闹在一起,总是爱打架、爱骂人,常弄出不少事端来。

面对这样两个同样是准确地用对了词的语段,我们的评价就应该是偏重于思想性了,扬善抑恶尤其重要。我在评价这两个语段时,就适时地借对这个语段的思想性评价来对相关学生进行教育,以明是非、辨善恶。

3.教师不惮“下水”

构词成段训练,不限体裁,不定内容,自由度大,但没有现成的可模仿,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意识常“下水”,其所起到的效果往往是不可估量的。至少,在我看来,教师“下水”可起到这些作用:(1)“下水”的教师就是榜样,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2)教师“下水”,能体会写作中的各种甘苦,评讲时就更有针对性。(3)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既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而且更能给学生以范例导引作用。(4)学生评价老师的文章,其实也是再度进行构词成段的一次训练。(5)教师好文采带来的明星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好胜心强的学生,自然就有想超越的动力。由此看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修养,不惮“下水”,如此才能不被学生比下去。

总之,构词成段训练可以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的要求。相信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这样做,假以时日,良好收效可以预期。

参考文献:

李小丽.初级阶段口语教学应重视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文字应用,2001(3).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注意点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
促进小学生阅读困难转化的个别化辅导策略
建构“真学”课堂要注意的几点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惯的注意点
初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初中作文的分层教学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