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5-05-30王艳兰周盼玲张慧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幼儿成长家园共育沟通

王艳兰 周盼玲 张慧

【摘  要】 《幼儿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沟通,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要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计划之中,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幼儿园只有和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有了家长的支持、拥护和关注,幼儿园教育才会越办越好。

【关键词】 家园共育  沟通  良好师幼关系  幼儿成长

【作者简介】 王艳兰,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直幼儿园园长,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周盼玲、张慧,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直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56-02

一、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经常听见家长说孩子任性、依赖性强。这说明幼儿在幼儿园里已经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却被淡化了,甚至被废止。我们对36名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家长认识到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占总人数的100%,认为幼儿在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占总人数的97%,认为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占总人数的100%。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下列几个要点:

第一,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不可忽视和放松。

第二,幼儿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最为严重,幼儿对待家人或客人没有礼貌,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不爱劳动,事事以我为中心,不能也不会考虑或关心他人,与同伴经常争抢玩具甚至动手打架等。

从以上的调查不难看出:幼儿在家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幼儿坚持每天去做。时间一长,逐渐形成习惯。回到家里,孩子成了掌上明珠,家长娇宠惯纵,大包大揽,使得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半途而废,也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难度。 ?

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家庭与幼儿园的大力合作,发挥家庭与托幼机构的教育合力,满足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长教育观念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诸多的教育观。可是,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懂得如何去教育幼儿,因此,对于那种不知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家长,老师应多给予帮助指导。加强家园联系与沟通,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许多家长一味地重视开发幼儿智力而忽视德育、体育、个性和生活习惯的发展与培养,导致许多“高分低能”孩子的出现,导致孩子以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感到十分迷茫。家园合作正好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可纠正家长一些错误,并向家长解释教育只重视单个智力发展对幼儿以后生活的危害。

二、有效开展家园合作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育中家长的被动状态。学校要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庭、学校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强大合力。

可以通过培训,从思想上改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然后他们运用学到的理论来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在学期结束时大家都以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专题来进行总结。

对于幼儿园来说,重要的是能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共同担负教育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因此,幼儿园应把家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和不断丰富的形式,增加与家长沟通的力度,使得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以取得相互合作、配合、交流的可能,达到一致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家园合作的形式

1. 活动形式

(1)亲子制作。在亲子制作中,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配合完成小制作然后再进行作品展。在活动中,提倡家长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这项活动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也在不断地增加。

(2)家长观摩活动。为能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可以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并使家长具体、直接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及表现,为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创造了条件。

(3)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每年在大班小朋友即将毕业时,为他们精心举办一个毕业典礼活动,同时邀请家长来庆祝。期间可以让家长谈谈自己作为家长的感受,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感受。最后,可以让孩子们表演节目,表达他们对教师的谢意,感谢教师对孩子们的细心培养和哺育之情,同时也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4)社区活动。为了使小区内0~3岁还没入园的孩子也能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幼儿园的幼儿活动室可定时向小区幼儿开放。在每逢过节时,如元旦、“六一”儿童节时邀请他们与园内幼儿共同开展庆祝活动。还可以在重阳节邀请社区和附近敬老院的孤老来幼儿园,给他们送去问候、关心和孝心,让幼儿园小朋友为他们表演节目,让孩子们学会尊老爱幼,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

2. 书面形式

(1)家园联系册。一本小小的联系册是家园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孩子的发展牵动着家长的心,家园联系册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情况。

(2)家长园地。幼儿园可以在班级门口设置“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成为了家长了解幼儿学习的窗口。“家长园地”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教学内容,每周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帮助家长明确学校的本周教学情况,也是让家长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反应去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二是:育儿知识,每月都及时地更换育儿知识的内容,宣传好育儿方法和经验。不断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3)园报。作为幼儿园,宣传工作不能少。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幼儿园可以每两月做一期幼儿园园报。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例如:儿歌的内容、保健常识的内容、育儿知识的内容等等,形式多样。通过园报让每位家长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和保健知识,同时还可以了解园内的教育信息和各种活动情况。

(4)橱窗栏。在幼儿园走廊处可设置橱窗栏。这个橱窗栏中内容可就多了:有许多活动照片、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以及保健老师为家长准备的一些保健知识等。每次幼儿园举行活动,都会把活动的精彩一幕留下作为美好回忆的纪念。在活动过后 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示出来,这对孩子和父母来讲都非常有价值的。

3. 座谈交流形式

一般在教师与家长合作交流时,可以采取座谈的形式举行。一方面,让家长听取一些专家的建议意见,更为重要的是让家长懂得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经验:另一方面,给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便彼此间的相互借鉴和参考。

(1)家访。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家访工作可以有效地消除一些新生幼儿的陌生感。通过家访教师不仅可以达到了解幼儿及幼儿家庭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幼儿熟悉教师,拉近教师、幼儿、家长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家长委员会。幼儿园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各班的家长代表1-2人组成,园领导经常组织委员们在一起讨论,相互沟通和磋商,委员们将最后讨论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每位家长,他们起到了宣传、组织等作用。

(3)家长讲座。为了不断提高家长育儿知识,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开设家长讲座。请了一些有经验的幼儿专家来做一些知识讲座、宣传一些育儿的方法。通过专家的宣传让家长知道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也懂得了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赏识,让孩子充满自信心,而且掌握了一些较为深入系统的家教指导。

(4)家长会。幼儿园可以形成定期召开家长会的习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培养幼儿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上是一致的。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提出近期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和所需的配合工作。同时,为了发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作用:一、提高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摆脱那些不正确的、传统的、习惯的教育方式。二、要掌握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组织家长进行育儿经验交流。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作为幼儿园,只有和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吴雁玲

猜你喜欢

幼儿成长家园共育沟通
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结构活动促进幼儿成长探究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走近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