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训和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关系的思考

2015-05-30杨克毅赵莹莹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价值追求品格

杨克毅 赵莹莹

摘 要:校训,作为一个标尺,不断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也会心存一份社会责任意识。校训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对大学生在校以及走上社会后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积极和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品格;精神气质;价值追求

校训乃一校之魂,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这就是校训。

一、国内外高校校训所蕴含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校训对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应,包含着较多的信息。大学不是单纯适应社会的产物,而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吹拂”,英国剑桥大学拉丁文校训引用的是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大学的灵魂是它的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创新之意识,自由之思想,科学、人文之传统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最重要的、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培养大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最能反映一所大学传统特色和社会担当的就是校训了,因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对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国家的两个轮子,不能偏废。”当前国家急需高素质、复合型技术精英,作為我们职业院校来说,更要勇担使命。”

二、如何引导大学生通过校训培育责任感

有学者说过,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校训就是大学“味道”最凝练的表达、最直接的呈现。对于快速行进的社会而言,如果说大学是守望精神家园的灯塔,校训就是责任意识最亮的那束光,从文化底蕴中喷薄而出,照亮着核心价值的星空。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大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已有的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去创造新的知识。学生必须学会自己去认识真理。但追求新的真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可能遭到旧的权威或当权者的反对。所以,与真理为友就显得更加可贵。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极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意识甚至民族、人类责任意识,通过对真理的追求也会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独立人格,养成对自己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态度。耶鲁大学的校训也同为“光明与真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基本道德素养。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提倡的是“公能”教育,一方面是培养青年“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训练青年“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为国效劳的能力。这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普林斯顿——为了给国家服务”如出一辙。大学校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可以体现出一个大学良好的精神风貌、优良的学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针政策,甚至是学校的整个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

朱熹曾在岳麓书院讲堂大书“忠孝廉节”四字,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20世纪初,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中坚持“刚毅坚卓”,更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曲折复兴路。面对浮躁、纷繁、迷惑的今天,让大学生重视重温校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价值理念,何尝不是对精神天空的仰望、对社会责任感的凝聚?

校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品格和精神气质,承载着一所大学的历史底蕴与价值追求。透过校训,可以看到一所学校的信仰和坚守。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更应该引领学生了解校训、学习校训、践行校训,不断培育他们的责任感和价值观,正如我校的校训:“财智人生,经纬天地”所蕴含的思想一样,守望校训,就是守望着大学的传统和气质、责任和担当;守望校训,就是守望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望着我们责任感中的梦想和未来。

参考文献:

彭文英.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途径.教育与职业,2011(15).

作者简介:杨克毅,男,重庆永川出,生于1988年10月,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价值追求品格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妖魔化爱国主义的几个错误论调
论刑事侦查中诉讼程序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