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陶瓷山水画的“意境”美

2015-05-30袁芳芳

景德镇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气韵山水画中国画

袁芳芳

摘要

本文通过对陶瓷山水画意境美的诠释,分析了意境产生的几大要素,以中国画为基准,简要阐述了如何表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艺术美。

关键词

意 境

中国画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

陶瓷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构建的艺术实践活动,从而传达精神内容,创造意境美。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触碰琴弦、意味深远却难以明确言表、具体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相互映衬,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与境,意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情与理的统一,境则是将意完美表达的场景,形与神的统一。陶瓷绘画是将艺术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早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就出现了“意象”说和“境界”说,延伸到明清两代,围绕意与境的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广泛探讨。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随之,意境理论广泛渗透到绘画中,以山水画为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从功能性地图的幼稚阶段跨进了讲临摹,重“写生”的时期,提出了“澄怀味象”、“得意之象”的理论和艺术创作旨在“畅神”、“怡情”的思想。是山水画意境构成的先导。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六条标准,其中“气韵生动”是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乃中国画之灵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追求“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即人与自然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这种思想并不否认画家的主观精神,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倍受画家们的关注。这种主、客观关系即表现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又强调“迁想妙得”的创造自由。人的精神性表现在绘画上被誉为总体的美学品格。

如何将画家的主观思想融入到意境中呢?情感与意境的结合。情与景是相互融合、相互诱发的。情景的融合是意境产生的基础,艺术家通过与自然的身心交融,能领悟对万物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意境的开拓。一切意境的构成都以景为准,以情为心。

陶瓷山水画作为独特性质的艺术,如何将情景交融的艺术美贯穿到瓷器上,成为了艺术家思索的重要问题,它是陶瓷装饰的一部分,其特点是材料的不同,以独特的陶瓷类矿物质颜料合成,同时只在高温烧制作用下才能实现它的艺术价值。可分为釉下、釉中和釉上,釉下先是在泥坯上绘制,再进行二次创作--上釉,釉有多种,运用不同的艺术效果烘托画面,最后入窑烧制;釉中彩施釉两次,第一次施釉后上彩,再进行一道施釉。这种工艺第一道烧属于高温,烧好后再进行上彩,晾干后再进行施釉,在进行一道烧,这道的温度属于低温,一般500-600度。釉上彩是一门工艺,陶瓷施釉后上彩,具体又分为第一道工序烧过后,进行上彩装饰。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工笔、写意和工写结合。陶瓷山水画的问世并发展至今,与中国画密切相关。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其形式主流是国画风格,内外均显现出中国画的特色,以陶瓷材质为载体,运用陶瓷釉、颜料为表现手段,采用国画的技法来表现中国画神韵。对中国山水画来说,自然美融于意境,通过丘壑内营作画,凭借意境指导下的笔墨(亦即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创造艺术美,从而体现生动、丰富的自然风光。

说到“意境”,就首先要“立意”。“立意”是画家认识生活的结果,是画家对生活的领悟,是人主观情感的表达,它包括了人的思想、感情、理想、修养并通过经常向客观事物学习、观察、研究、分析后形成和发现的不同一般的认识。意境的表达需要画面的效果、色彩、构图大小、方圆、虚实、气韵、笔触等,来表现画家的情绪与意境,这种情绪表达的是否充分,完全取决于画家的心态和对生活与艺术理解把握的程度。

首先探讨色调对意境产生的作用,色彩具有感情,它是画家表露艺术个性和释放情感的重要手段。以青花山水画为例,青花山水画是一种用天然钴料为色彩,釉下创制而成,在坯胎上运用中国画的技巧,再上釉,最后在高温中烧成的瓷器。青花瓷色料表现力极强,可粗可细,能把中国画技法充分表现。其笔势、构图、气韵、神采等颇似中国画,烧制出的效果也有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创作中,给物体赋彩时并非要追求物体固有色彩绝对的相似,而是着重色彩的类似。强调画家全面完整地去观察客观物象的本质精神,做到物我交融,充分发挥画家的想象力,从而去创造出独特的色彩境界。国画不受光色和环境的局限,而可以变象、变色,独立发挥色彩的作用,与西方油画注意光色效果,自然颜色的再现,色彩的叠加,丰富的色调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采用意象手法,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色彩运用更富主观精神,具有色彩装饰性的效果。

所谓构图,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一幅山水画的好与坏的先决条件。就如同一座建筑物,其骨架不合理,外表装饰与装修再华丽、再讲究,它也不会坚固实用的。其次,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构图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非常强调规律性和辩证法,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我们应把这些对立、统一、均衡运用在画面之中,才能完成一幅好的构图。

笔墨是山水画的气韵,包括各种墨法--破墨、宿墨、浓墨、淡墨、泼墨、焦墨,尤其是积墨法,运用得自然天成、浑然化一。笔墨需强调力,气韵需有气接,这“力”,这“气”,又全在于画家本人,在于画家自身的整体素质。笔墨作为语言形式,包括勾、皴、擦、点、染等方法,而语言在表述过程中却遵循着中国画的写意原则。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又云“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

随着现代趋势的转变,如何在中西融合中寻求中国画意境的现代表现,成为了中国画改革的重要课题,有两种途径可供借鉴:一是以林风眠为代表,通过借鉴西方的现代派艺术形式来改造中国画;二是以徐悲鸿为代表,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这两者探寻的都是现代表现方式的区别并无优劣之分。运用现代绘画表现手法将艺术家的心与境结合就是对意境的现代表现的最好诠释。

陶瓷山水画融入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又结合了西方艺术的精华,将意与境烘托出来,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创新接纳了现代人的思维。意境美是艺术家对生活、人生与自然的领悟,一幅有灵魂的作品需要艺术家培养自身的修养,学习探索自然和人文情怀,做到山无尽,水无尽,行也无尽也。

参考文献:

[1]谢赫,姚最.古画品录·续画品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2]《中国画论》卷一[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3]陈仲先.论水墨画的色彩在青花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N].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2)

[ 4 ]刘溪尧.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 J ] .艺术教育.2011(6)

[5]陈金生.中国陶瓷绘画艺术意境浅析[J].景德镇陶瓷.2008(4)

猜你喜欢

气韵山水画中国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