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化解路径

2015-05-30余成含

2015年44期
关键词:政府干预产能过剩投资

余成含

摘 要: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日益严重,对资源、资本造成大量浪费,使银行及政府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和安稳。因此,找到产能过剩的深层次根源与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我国二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现状,分析问题形成原因,特别提出是地方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地区产能过剩问题达到高位,并阐明化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政府及企业都应尊重经济规律、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产能过剩;投资;政府干预;产能转移

近二十年,我国在快速的经济增长及产业升级过程中,逐步突显出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尽管中央与地方政府通过各种产业政策、措施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但收效甚微,现在这一问题甚至已扩散成为众多行业的通病,且我国比较缺乏对产能过剩的科学评价标准。因此,要解决这一历史累积且呈扩大化趋势的问题,需先分析国内产能过剩的现状及不良影响。

一、国内产能过剩的基本状况及不良影响

1.国内产能过剩的基本状况

三十七载改革开放,我国制造行业已出现相当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钢铁、焦炭、船舶、有色冶炼、平板玻璃、石化等一些传统的制造产业。同时,光伏、风电等新兴能源制造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而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是结构性的,国内企业的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都导致企业依靠进口而无法独立自主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经在2013年表示过:国际上的一般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的幅度,而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的利用大致在70%-75%之间,光伏利用率只有不到60%,出现产能过剩。这导致很多过剩产业的实际亏损较大,如钢铁行业去年的利润率仅约1%。[5]可见,这一难题不仅使过剩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市场竞争进入恶性循环,加速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市场出现分化或断裂现象,进而深入影响到国内平衡改革与增长的重大战略问题。

2.产能过剩问题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

根据我国2001年至2012年之间统计的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系数从约为50%下降至约为40%,而城镇居民系数则从约40%下降至约36%,并呈现出继续下降的趋势,预计至2020年,将下降至30%左右。可见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发展型阶段(根据国际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5%-50%之间为发展型消费),这表明工业需求收缩,居民对住房、家电、汽车等的消费需求增长趋于放缓,投资由传统制造业向民生服务业方向流动转移(详见下表)。因此,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呈现出长期性的特征,这使某些企业陷入困难或退出市场,使劳动和资源使用不合理甚至浪费,也对经济增长开始造成长远且持久的影响,经济增速正逐步进入下行阶段。

表 2014年部分行业投资增长率对比表[4]

行业投资增长率行业投资增长率

钢铁-12.8%农副食品加工业19.4%

有色冶炼-7.3%食品制造业22%

水泥-12.2%平板玻璃-5%

二、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我国近年来不少行业的投资超出预期,如房地产、钢铁等行业都显现投资热,这使国内的投资水平持续过快增长,进而导致产能扩张速度大大超过市场需求扩张速度,使投资消费均衡关系被打破。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15.7%,而2015年5月我国社会消费增幅约为13%,供给增长速度连年均略快于需求,经过长时间累积必然造成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另外,技术发展、资金充分供给、投资增长体制改善也使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发展缓慢,这从某种侧面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

2.根本原因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源在于:存在未能完全适应生产能力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各行业中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具体体现为:

首先,我国的地方政府时常迫于政绩、考核的需要,过度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投资和经济市场的发展,这不仅使地区之间形成恶性竞争与过度投资,更将产能扩张推到高位。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的滞后,迫使生产能力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资金向政府青睐的企业或产业集聚流动,导致国内市场中形成一只中国特色的看不见的手,推动产能持续上升。

其次,我国很多地区特色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在国际或区域间竞争中缺乏资本和品牌竞争力,很多跨行业、跨区域、跨专业的公司兼并重组难以实现,结果往往导致企业在狭小范围内过度竞争,目光短浅,过度投资问题难以得到改善。另外,国内部分产业技术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这使企业间竞争主要体现为资源数量投入、产出数量扩张、单纯价格竞争的粗放方式,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和质量改善方面。

其三,行政垄断与行业市场垄断结合,形成地区特色的高利润行业,促使这类行业逐渐发展成投资不断聚拢的高速增长极。例如,社会资金由于利益的吸引而大量流入地产、汽车等高收入行业,使产能严重扩张。另一方面,暴利行业使社会公共产品的供应产生不足,要素价格扭曲,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客观上导致社会福利的严重损失。

三、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持续高度重视产能过剩问题,已充分认识到该问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非常不利,中央政府屡次针对过剩状况进行治理:首次是在千禧年之际,第二次位于2003年至2006年期间,第三次是2009年十部门联合发文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而本文认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是尊重規律、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且一定要根据产能过剩的不同类型,采取综合措施对症下药。具体建议包括:

首先,要深刻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推进深化改革,完善企业进入退出机制,改革产业政策,着力避免在价格不对、货币失衡时采用政府手段控制投资数量,并以此调整总需求的失衡状况。而且,政府部门应通过提供有用、便捷的经济信息对市场主体进行大方向性的引导提示,从而减少对企业投资的数量限制和审批干预。

其次,在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及各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分类实施不同的产业支持政策。根据产业特点、流程,以及产品的不同采取多种经济、法律、行政调控手段和特色措施,多管齐下,既要解决前期产能累积形成的过度剩余和资源浪费问题,又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以防止将来再出现产能过剩局面。同时,地区要抓住机遇利用技术进步和创新产业来提升当地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对于暂时性的产能过剩,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努力拉动需求回升。而对于长期性产能过剩,应努力提高供给端企业的素质,积极运用企业间兼并重组收缩产能,通过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设定资源、能源、环保标准限制不合规产能。同时,应重点鼓励国内的产业与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实现产能的有效转移。(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单丹,地方政府竞争与产能过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2] 王立国、鞠蕾,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26个行业样本[J]改革,2012年第12期

[3] 于立、张杰,中国产能过剩的根本成因与出路:非市场因素及其三步走战略[J]产业经济,2014年第2期

[4] 2014年中国各行业运行报告,工信部,2014-8-28

[5] 林振芬,国家将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努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新华网,2013-3-6

猜你喜欢

政府干预产能过剩投资
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动机与效果:综述与启示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