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5-05-30高庆阳

关键词:动手实践生活经验科学素养

高庆阳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自然科学,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从生活经验入手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倡导多种形式进行科学探究,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生活经验 动手实践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學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都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素质正在成为每一位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因此,我们的科学教学不再是让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科学常识、科学现象,而是以课本为媒介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将来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打下基础。

1 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科学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鼓励探究性学习,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科学基础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生对科学现象、科学知识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很多时候学生关注的科学问题并不在课本范围内,但是,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不以课本内容为局限,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广泛的探究。比如,在学习“燃烧”内容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蜡烛燃烧时,是先从蜡捻附近开始燃烧,还是先从蜡烛周围开始燃烧?这个在成年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在小学生看来是如此神秘?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亲自进行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得到第一手材料,加深学生对燃烧过程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还有学生喜欢进行小制作,比如,利用饮料瓶和废弃物制作建议手电筒;制作香皂纸;自制羽毛球等。学生的这些小制作是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满足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具体表现,教师应给予应有的鼓励。

2 科学教学要从学生经验出发

任何学习都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入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学习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小学科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动植物相关的知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天气知识、营养饮食等。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天气知识时,从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网络、电视天气预报入手,让学生回忆不同的气象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并说说这种天气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感受,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产生哪些影响。学生不再觉得是枯燥的学习,而是回忆自己所了解的常识,趣味性大增,能起到优化学校效果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比如,筷子放到一个有水的碗里,从视觉上看是折的;电扇转起来我们会看到一个虚圆;有过游泳经验的学生都知道:人在水里会有一种力向上托起人的身体等。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都能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和思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抛砖引玉的效果。

3 科学教学要立足发展能力

科学教学不是向学生传达科学信息、阐述科学原理,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事物和现象,思考和探究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或者将所学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科学教学的重点是立足发展学生的各种科学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比如,不倒翁是小孩子经常玩的玩具。教师不是告诉学生不倒翁不到的科学原理,而是从不倒翁不倒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不倒翁不倒科学原理,或者鼓励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制作原理,以自己喜欢的玩偶形象制作一个不倒翁。

教师还要引导、鼓励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探究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比如,学校较长的教学楼中间会流出一道缝隙,中间加上塑料泡沫。学生也会注意到这个现象,却很少有人主动提出“这是为什么”。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类似的生活现象,并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其原因。这种从生活现象入手,探究科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对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科学教学要倡导动手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学习不能靠背课本、记概念,而要通过动手实践来得到丰富的感性知识,进而概括总结升华成科学理论,成为学生常识的一部分。比如,在学习“摩擦起电”内容时,除了操作传统的实验“用玻璃棒摩擦毛皮,然后通过玻璃棒吸起碎纸屑,来证明摩擦起电”外,教师来可以让一位长发学生到讲台上来,教师用塑料梳子为学生梳理头发,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会发现:干燥的头发随着梳子不停的飘动。此时,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的成因。学生很快想到了“摩擦起电”的原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一块儿化纤布料上反复擦手,然后让学生去接触金属物品,学生会发现自己有被电的感觉,有时还能听到“啪”的一声响。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并利用科学术语表达出来。

这种借助动手实践拓展科学视野的学习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热情,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不是科学知识的传达,不是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记忆,而是发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实践、拓展,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科学思维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习惯。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生活经验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