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联网给传统广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5-05-30潘新

中国广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车联网机遇广播

潘新

【摘 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片唱衰,广播逆势而上,风景独好。细究原因,无非是车轮子拯救了广播,使得广播牢牢守住了那份“非我莫属”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互联网企业与汽车公司的联盟,一种“互联网+”的全新业态车联网呼之欲出,给沉浸在美好小日子之中的传统广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狼真的来了吗?好日子还能过多久?本文通过分析试图梳理出车联网给传统广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车联网 广播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狼来了:车联网推毁了广播的不可替代性

据媒体报道,乐视互联网汽车在2015年4月举行的第16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亮相。这是乐视控股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车联网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一旦启用,意味着乐视将一个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建到了移动车厢内,车上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享用网络带来的一切。原来每辆汽车所标配的车载广播将被抛弃,这对多年来一直独家垄断汽车的广播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而在此之前,互联网三大巨头已开始布局车联网。百度推出CarLife免费智能操作系统,并与奥迪、现代、上海通用三大汽车厂商签订了车联网战略合作协议;腾讯推出了“路宝App+路宝盒子”的智能系统,实现汽车与腾讯云服务的互联;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首款互联网汽车也将于明年推出。

据有关部门预计,2015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四千万。这意味着今后交通线上的人们可以不受地域和信号的影响,让“耳朵”有更多的收听选择。而随着车联网的进一步开发,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智能驾驶仪最终将会实现无人驾驶。谷歌公司已经先行一步,2010年无人驾驶汽车车队在加州道路上试行,并于2012年8月进行了30万英里无事故的路测,今年还会在比实际路况更复杂的情况下进行正式路测。

在我国,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已在2011年完成了首次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另外,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也在2012年完成了京津高速公路的测试,今年还将进行北京到深圳的测试。

世界顶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的博世集团发布信息说,到2025年,全球销售的每一辆新车都会被接入移动数据网络,无人驾驶的汽车可能会在未来10~15年内实现应用和普及。

当无人驾驶彻底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和注意力,广播对于驾驶员的那种不可替代性将消失殆尽,被车轮子拯救了的广播业还有多久的小日子可以过?

有人会说,即使这样,广播也还会有至少10~15年的好光阴。错!其实狼已经来了!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因为它已将未来车联网的雏形展示给了交通线上的人们。现在,已有不少私家车族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不再听车载广播,改用“手机+蓝牙+4G”的全新“车厢内联网模式”了,落后的车载调频FM收音机正在被更好的音质、更多的内容选择、更佳的互动体验所取代,就连出租车司机也忙着利用这个系统,看打车软件,接打车定单,无暇听交通广播了……

狼真的来了!

二、与狼共舞:寻找广播发展新途径

1.重新定位传统广播

车联网即将汹涌而至,但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妄自菲薄,放弃自我。

要坚信:不管新媒介怎么发达,它永远只是人类身体的延伸。人类通过声音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属性永远不会改变,而且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这种功能会从单一的交通线上的特需,迁移到生活的更多方面。比如休闲运动、机械劳动、睡眠陪伴……等等,音频不死!就如“死的是纸,活的是报”一样,未来广播或许会是“Radio不存,听者众”。

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移动人群将是音频产品的主要用户,他们通过App收听音频内容,即使是进入汽车,也大都会采用“手机+蓝牙+4G”的多媒体收听方式。这个移动人群年轻、时尚、接受新生事物快,有参与感、有影响力、有稳定的收入,是音频产品的优质用户,他们不只收听传统电台,还收听网络电台、商业电台和订制音频产品。这种收听方式的改变,将倒逼着传统广播人必须紧盯目标用户,彻底改良传统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方式。

因此,传统广播在未来车联网的格局中会有一番重新的定位。广播呼号会是一种资质、一种品牌、一种效应,显示其公有媒体的权威和可信。广播频率将会承载更为小众化的传播服务功能,如老年广播、农民广播或音乐专业广播等。

事实上,广播之所以能过上一段好的日子,就是因为瞄准了有车族的特殊需求,建构了交通线上这样一个优质的用户圈。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未来的传播市场将会越来越小众化,那种大而全的综合广播是注定没有市场的。特别是对二三线的电台来说,将传统广播的频率附载于一个精准的用户群,实行小众化的垂直传播,会开拓和形成一个合适的用户圈,产生良好的市场效应。

2.实行频率内容多平台传播

传统广播的节目播出是受地域、信号、覆盖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广播进入互联网后,消除了区域限制,不管你身处天南地北都可实时收听到各级广播电台,这是互联网给广播带来的最大福利。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大咖投巨资研发的广播应用软件(App),更是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荔枝FM、蜻蜓.fm、考拉FM、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基因好,黏合性强,是广播传播的一个新平台、新渠道。搭乘移动互联网的便车,广播频率上挂到这些应用软件的电台专栏中,可以聚合更多的移动用户,触达更广阔的听众。如新浪微博的微电台,它是一款在线电台产品,给传统广播扩大了收听地域,增加了用户终端体验,为广播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目前已有全国近五百家地方电台加盟,在互联网上开建了一个新式的广播电台群。

3.新媒体传播倡导节目微广播化

广播频率可以整体迁移到App平台上,但节目内容非常忌讳不做任何的改良就直接搬到新媒体,要考虑用户的收听习惯,瞄准用户的内容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音频产品。

因为,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从事工作与劳作的时间已不是固定的白天8小时,人们的休闲时间也不只是白天的8小时之外,因此,听众听广播的时间比从前要分散得多。有调查显示,连续收听广播节目达1.5小时的人正在逐年减少。”①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碎片化收听已成为移动人群的显著特征。传统广播大时段、大板块的节目形态已经不能适应用户的收听习惯,必须改革创新,要对节目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做微广播产品,如推送到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的内容,以采访录音为主体、音乐音响为烘托,时长简短、要素齐全、叙事完整,既可独立成篇,也可系列成章,听众在移动和伴随状态下可以随进随出地收听。

制作微广播产品,广播人有优势、是强项。要鼓励电台的主持人组建音频工作室,利用自身优势和节目资源,创作生产微广播产品,推送到新媒体平台,聚集形成新的用户圈,打造广播的新媒体生态圈。

4.个性化订制音频产品

提起个性化服务,广播人曾经做得最好的堪称路况信息播报了。在交通广播盛行的那个年代里,广播人瞄准车内移动人群对路况的刚性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路况信息,引导驾乘人员避开拥堵路段,为广播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

进入车联网时代后,用户的需求将会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订制音频节目必将成为音频用户的新选择。广播人如何与时俱进,更好、更优地为听众提供所需订制呢?显然,是否拥堵、缓行及畅通等单一的信息提供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了。比如:用户出行到某一个地点,需要一个准确便捷的出行方案。遇到堵路封路,用户想获得最佳的绕行方案……因此,路况信息应赋予新的内涵,体现个性化订制的服务品质。比如用户发送一个出行的起止地点就能收到一份最优的出行方案;用户点击所在位置就能得到专属的周边交通情况……

这样的个性化订制扩展开来,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深媒体人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公众号每天早晨坚持为用户推送1条60秒的音频内容,广播人能不能为你的用户每天推送一段“陪你入眠”的音频产品?这是广播在新媒体上能做善做的事情!

以此类推,可以演化出很多的个性化订制产品——少儿节目可以在每天晚上为你的小用户讲一个故事;文学节目可以在每天清晨为“文艺青年”诵读一首好诗;新闻节目可以每天推送“历史上的今天”;经济类节目可以为用户精心推送“今日头条”……总之,未来以车联网为核心的智能汽车时代,对个性化、精品化音频的需求是海量的,广播人不可拱手退出这个领域。

综上所述,狼已经来了,广播的好日子不会再是遥无期限,但车联网不是广播的天敌,而是一条鲇鱼。广播人只要居安思危,借助鲇鱼的负激励效应,未雨绸缪,就可化险为夷,迎来广播的又一个春天。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本文编辑:刘浩三)

猜你喜欢

车联网机遇广播
RCEP与房地产机遇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整合广播资源,凝聚声音优势
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车联网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研究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