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调查分析

2015-05-30赵海轩金华林

中国市场 2015年51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信用卡

赵海轩 金华林

[摘 要]大学生作为消费增长速度较快的群体已引起普遍重视,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出现很大变动,本文对现今大学生信用卡的消费方式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信用消费的消费模式与消费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信用消费;信用卡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070

在消费途径层出不穷,支付方式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广告与营销手段促使每个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出现很大波动,在此基础上,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消费群体,同时也是各种新型消费方式的主要使用者,消费量与日俱增,而信用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 发展原因

从直观的角度上来讲,出现供给必然是有需求,信用消费能够在当今大学生群体范围内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超前消费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调查我校学生的信用消费状况,研究小组在学校内针对本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作为数据参考,在回收的185份有效问卷中,有148人有超前消费的需要(以月为单位),在实际拥有信用卡的99人中,有20人每个月都会有信用卡消费3次以上,69人每个月使用信用卡消费1~2次。由于校园中的调查总量略小,只作为一种参考,但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于信用消费具有较大需求。

说到信用卡,那么必然要提到银行。信用卡作为银行至关重要的业务,对于掌握优质用户,推进相关业务发展,通过手续费和利息增加收入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经济意义,而关于大学生信用卡方面,笔者将2009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来分别分析。2005年10月招商银行正式发行中国第一张专属学生的信用卡——YOUNG卡,从此拉开了中国大学生专属信用卡的序幕,随后中国各银行迅速跟进,分别推出具有自己银行特色的大学生专属信用卡,其中以中国建设银行的名校卡最为典型,其首次将银联引入到大学生信用卡中,并在学生毕业后由龙卡升级为名校卡,并根据所读高校的校徽等标志进行定制,成为该校毕业生的校园记忆的承载。就是在这样的进程中,银行普遍关注于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对随后而来相关问题重视不足,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坏账问题与个人信用问题。所以,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各个银行在2009年以后逐渐停止发放大学生专属信用卡,这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为什么要用2009年作为分界点。通过对银行业工作人员的询问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在大学生信用卡大量发放以后,很多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或自己首次拥有信用卡,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使用信用卡一定程度上逃离了父母的监管,同时也缺乏理财意识,致使大学生经常出现超出自己可以支付的范围,在还款周期内经常出现无法偿还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恶意透支,虽然事后,银行通过学校联系到学生家长,但依然存在支付困难的情况,同时也大量地消耗了人力物力,这与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原意背道相驰,在大学生专属信用卡问世的几年后,问题的累积使得银行业不得不考虑终止这项业务活动。

其实,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信用卡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就消费选择而言,信用卡所占比重优势并不明显。由于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O2O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带有信用消费功能的APP正在快速占领市场,而大学生作为年轻,高素质,接受能力快的消费群体,在短时间内就造就了一批信用消费软件的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先花花与趣分期。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信用卡的需求就在于可以提前消费,说到底就是提前享受,而这些新兴的APP所推出的模式就是分期支付,不管是电子产品一类的实物,还是课程培训、旅游一类的非实物,都可以先享受后支付,其实原理上与贷款的方式比较像,但从实际的消费角度上来考虑,这类较小额度的消费与实际的贷款差距较大,而且相对于贷款的大量金额的抵押,这类APP所提供的条件更为便捷,对于信用卡就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分期付款所设置的每月还款较信用卡更为直观。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类APP的功能与信用卡的实际功能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方面,它的注重点或者说也是唯一的经营点只在于固定的消费选项,而信用卡的可用范围要大大超越它们,软件的消费方式可以看作是将商品与这种信用消费进行了必要的捆绑,而信用卡的消费模式基本上属于自由消费;另一方面,从信用角度来讲,信用卡可累计增长的信用额度与可靠性都要高于这类软件。不过,这种在线消费的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电子商务团体都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或投资,例如在电商领域中首先开展类似服务的京东商城,于2014年2月公测“京东白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三零模式(零首付、零利率、零手续费)”,“京东白条”功能也被中国金融界视为个人信用消费产品的雏形。在此之后,例如淘宝网,聚美优品,当当网等也快速做出反应,中国的电子商务极速发展毋庸置疑,那么传统的银行业如何在这种大浪潮下参与到竞争中去,又如何在这些新型的信用消费模式中立足,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2 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

对于当前大学生的信用卡消费习惯,在校园内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表1、表2和表3对抽取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

2 1 信用消费方式增多,信用卡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信用消费方式的调查结果为148人习惯使用信用卡,73人习惯使用购物网站的分期付款功能,51人习惯性选择分期类APP,28人选择合约型产品,我们也能够看出,超前消费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普遍的消费观念,信用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统计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信用卡支付已经受到来自新兴支付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方式的严峻挑战。

2 2 信用消费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调查中,80 54%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而在固定的生活费控制下,可以额外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金额相对来讲必然较少,这也是当时银行发放大学生专属信用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弊端在于,透支后的还款期限较短,如果购买较大金额的产品很可能就会面临无法还款的窘境。而分期付款相对来讲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就要小很多,举例而言,一件两千块的商品通过分期购買,假定还款期限为一年,每个月所要偿还的金额不到200元,这与信用卡的功能相对比就方便得多,但这种以分期付款为主的新兴消费方式最主要的弊端就在于,在进行第一次较大金额的购买后,短时间以内不会再进行购买,从而拉大了消费的周期性。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信用消费推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向快速化,网络化,便捷化发展。

2 3 消费偏好的改变

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占据消费比例最大的为服饰类(55 68%,统计选项为多选)和电子产品(49 73%),这两大类是传统的大学生消费主要增长点,而在我们的统计中,学习培训(40 54%),旅行观光(39 35%)在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这标志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消费偏好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满足于购买实物到现在的更倾向于培养自身能力,开拓视野方面的无形化投资,这代表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更是大学生群体整体的素质的一种提升,这是对社会释放的一个良好信号。

2 4 信用消费的选择多样化

正如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在如今的电子商务社会中,消费模式的更新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消费的方式,包括像很多理财机构都已经推出信用式的投资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以在电子平台购物的购物额度计算,不直接通过信用额转化成现金,而是通过与其他租赁形式合作如汽车租赁,房屋出租,酒店,旅游等方向的合作,使信用额直接转化成实物,从而打造O2O形式的信用生活。而这种新兴的信用方式在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大学生群体中是具有十分乐观的前景的。

2 5 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增长

在表4问卷结果的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理财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拥有自己明确的理财计划的人群中,拥有信用卡的人数远远高于没有理财计划的但拥有信用卡的人数,也说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是家长对于其自我管理能力与消费意识一种判断。拥有明确理财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家长在监管上的信任。

表4 问卷结果

从近几年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理财热的出现来讲,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高知识、年轻化层面,所反映出的整体变动十分明显,虽然大学生能够管理支配的理财金额较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理财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对于利率的更为敏感,传统的银行存款与线上电子存款,以及电商微商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开展等。从家庭的层面上来讲,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正在不停增多,社会阶层结构逐渐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许多家长也充分意识到对儿女理财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大学期间经常小额度的支持子女进行理财的培养,客观上为信用消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3 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存在的问题

3 1 消费观念

第一,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乃至整个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从消费控制度来讲,依然存在很多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情况。在总量为185人的调查中,有111人每月都会产生冲动消费行为,其中有20人在一个月中会产生三次以上的冲动消费行为,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由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刚刚步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家长的监管,并自主掌握了资金管理权,所以必然会出现类似的盲目消费的问题。

第二,就是超前消费,其实这种消费形式是现代生活的一种体现,是现代人享受生活的一种表现,也直接地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这种消费方式的问题,而是在超前消费后,一些大学生往往没有偿还的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第三,消费结构不合理,下面是本次调查统计中大学生们对于消费方向的选择,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表5为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倾向统计(多选)。

表5 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倾向统计(多选)

在表5统计结果中,将信用支付方式与购买商品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数据表明,例如可以在网上购买的实物,如服饰,化妆品,珠宝首饰等产品,与购物网站分期付款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 847,0 646,0 852。而在实际场所消费,如学习培訓,娱乐场所,旅游度假,与信用卡支付的相关性系数0 582,0 688,0 752。经过分析数据表明,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娱乐消费的信用支付方式依然以信用卡为主,而线上购物则出现利用购物网站的信用支付方式的大量增长,两种主要的支付方式分界较为明显。

在分析图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娱乐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而相对来讲,传统意义上的生存性消费与发展型消费所占比重并未占据主要地位,当然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大学生群体中的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但是,对于商家来说,从当前大学生消费的偏好方面入手,大学生群体依然是规模庞大、潜力深厚的消费群体。

3 2 监管问题

在大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下列情况,比如通信商向学校提交律师函,银行向学校提交催款单等状况,这些都可以看出,在信用消费方面,目前缺乏完备的管制,无论是从获取资格,使用过程,还款过程都存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已经宣传多年的大学生信用档案与个人信用评分机制还没有完全引入到大学生的综合评价之中,对于信用消费的进一步开展与发展都是不利的因素。

3 3 商家的刺激

这个问题是影响信用消费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以说是左右信用消费的双刃剑,商家为了获取利润必然要有一定的宣传,但是目前很多运营商的宣传中只突出消费内容,而没有讲明消费后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对于当前大学生群体在信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坏账赖账现象负有一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点,对于大学生的身份信息保护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在学校中办理业务需要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大学校园中加以利用即可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增开其他业务,这也导致了许多大学校园中的经济纠纷,所以,监管不仅仅要针对学生群体,对于商家也要有详尽的监管规定。

4 关于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的对策

4 1 加强理财观念培养

在学校中,相应的开展有关理财的课程,不必要单独设立,可以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这类辅导型课程中加入关于理财的内容,加强大学生对于自己支出的控制以及消费方向的选择。理财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修正。

4 2 完善信用体系监管

上文中提到了关于信用监管的问题,目前对于存在坏账、违约等情况的学生没有具体可实行的法律条文或规定,而在大多时候依然是靠道德约束,使得对于信用消费的衡量没有标准尺度,所以,加快完善信用体系监管,会更好地促进信用行业的有序发展。

4 3 引入竞争

对于进入国际化的市场,以及互联网影响下商业环境中,信用消费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信用卡这种消费方式,同时也不再是银行业的特权,新兴的信用消费方式的引进使得整个信用消费市场产生良性竞争,互相借助经验,学习国际先进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制订详细的市场方案,更好的营造信用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鹏 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信用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4)

[2]罗嘉敏,陈佩芬,文娟秀 大学生信用消费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4(19)

[3]张海舰,王芹芹 大学生信用消费“透支”现象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4]刘志梅 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1)

[5]李秀明,牛瑾瑜 2009年北京高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市场,2010(19)

[6]姜淑宁,王静 基于实物期权的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态度分析[J].中国市场,2010(Z2)

猜你喜欢

大学生群体信用卡
信用卡资深用户
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
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滞纳金首遭法律否决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