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2015-05-30赵颖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急诊内科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

赵颖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连续五年来在医院急诊内科工作的八十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把这八十名护理人员分成两个组,研究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找到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防范措施应用于观察组试验者,对照组的试验者不采取任何措施。对两组实验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探究。结果:在对照组的四十名工作人员里,有高血压症状的工作人员有三名,出现呼吸、皮肤能不良反应的工作人员共六例。出现皮肤组织感染或者肝炎病患的工作人员有四名。存在锐器伤害的工作人员有七例,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概率为百分之五十。观察组的工作人员李,没有出现高血压反应的工作人员,有两名工作人员存在呼吸道与皮肤组织刺激反应的现象。有一名出现皮肤症状跟肝炎症状。存在锐器伤害的工作人员有一名。综述,这个组别的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是百分之十。因此,观察组工作人员的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要比对照组工作人员低很多,差异明显(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过程里,对于护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最大化的减少风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1-02

急诊内科护理工作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为深入探究,并制定防范措施。作者选择了近五年来在医院急诊内科的八十名在职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四十人,观察组四十人。探究出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研讨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及时的将防范措施应用于观察组实验者,对照组的实验者未实行任何防范措施,对比两个组别的实验者的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记录结果,并进行两个组别实验者的基本情况的回顾分析。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近五年在医院急诊内科参与护理工作的八十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把这八十名护理工作人员随即分成两组各四十人,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四十名实验者里,其中女性实验者共二十八名,男性实验者有十二名,它们的年龄在二十五岁至四十三岁不等,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工作年限在一年至十年,平均工作的时间为四年左右。在观察组的四十名实验者中里,其中女性实验者为二十九名,男性实验者味十一名,他们的年龄在二十五岁至四十三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三十岁左右,工作年限在一年至十年,平均工作时间为四年左右。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者在各个对比结果中的差异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探究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的应用至观察组的实验者,对照组实验者不采取任何措施。对比两个组别的实验者的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记录结果,并进行两个组别实验者的基本情况的回顾分析。

1.3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3.1心理因素 急诊内科医治的病患大多数都是病情危机而且严重的群体,病情浮动较大,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敏锐性和反应力,所以急诊内科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系数比较高[1],工作压力比较大,担负的责任风险也比较重,长期以往,紧张的工作氛围使得护理人员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目前,医疗环境并不完善,而护理工作的挑战性却越来越大,医患关系的越发紧张,越发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无形当中,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从而,长时间的堆积使得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糕,出现各种身体的不良反应。

1.3.2 生化因素 急诊内科护理工作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这个科室收治的很多疾病本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然后护理工作人员是与病患最直接的接触者,急诊内科病房里很多分泌物以及病患的体液等传染源都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4防范措施

1.4.1心理因素的防范

首先急诊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劳逸结合,适度合理的排解工作压力,正确的方式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其次,医院应该积极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安定的工作环境,为护理人员尽可能的营造更舒适的工作氛围。最后,医院应该积极为护理人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疏导教育活动,医院领导要及时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2]。

1.4.2 生化因素的防范

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在工作的过程中佩戴一切自我保护的装备,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卫生要求,护理工作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消毒工作。要积极的参与各种專业培训,提高自我隔离病原体的能力。

2.结果

对照组四十名实验者中,高血压症状有三名,呼吸道、皮肤病有六名。皮肤组织感染或者肝炎有四名,锐器伤害人员有七名。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百分之五十。观察组实验者中,无高血压症状者,呼吸道、皮肤病有两名、皮肤感染或者肝炎有一名,锐器损伤者有一名,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为百分之十,因此两组人员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

3.讨论

在医院实际诊疗过程中,很多急诊内科的病患的病因复杂、病情多样、病理繁杂,因此,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难度系数不小,而且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很杂多,风险事件的产生概率不低。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人员是不安全因素威胁的直接主体,在护理病患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各种不适症状。甚至一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还会传染上艾滋病等。这些不安全因素对参与护理的工作人员的身体跟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医院各方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保证急诊内科护理工作的更高水平。

4.结论

急诊内科护理工作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不安全因素时时威胁着护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医院各方应该积极努力,构建一个更完善的体制和环境,努力为急诊内科护理工作撑起一把保护伞。

参考文献:

[1]石新平 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3 11(2)

[2]吕杰红 牛辉 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做好护患沟通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猜你喜欢

急诊内科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探讨
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美学对护理工作者的作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