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油画风景《黄土高原》内容与笔触的表现

2015-05-30张志国

今传媒 2015年7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黄土高原民俗

张志国

摘  要: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景观、迥异的风土人情,为油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源。随着人们保护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意识提高,绘画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需要强烈,也为民俗题材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今出现了许多的油画创作者去表现黄土高原这一题材,黄土高原的文化得到了很大的传播。本文正是通过探索和实践,来拓展发扬民俗题材油画的表现风格,并引发油画题材内容对绘画语言表达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黄土高原;绘画语言;民俗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14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油画的风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油画的内容同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建国初期,中国油画内容主要与政治是分不开的,巨大的社会变革,使得艺术家们的题材内容方向转为对现实生活的歌颂,为工农兵服务,深入群众生活。

通俗的写实手法,带有理想主义的生活题材成为当时油画创作的主要内容。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油画创作受到国外流派的影响,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艺术家们的思想不受局限,开始创作一些对民族和个人命运思考的绘画内容,使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到现在,油画艺术家们吸收西方艺术的精髓,开始大胆的运用中国的内容进行艺术实践,使得中国油画慢慢转变为众人也能接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此次创作选择了油画黄土高原的风景。生活在当下,人们总是那么匆忙忘记了关心身边的风景,于是就想用油画记录身边的风景。黄土高原是人类生活着的地方,人们有义务去保护她,记录她。

一、选题意义及其实践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艺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精神享受。人们不再局限于绘画的似与不似之间,不再以像与不像来评判一幅创作的好坏。受到中国文学的熏陶,人们开始从绘画中找寻精神层面的享受,开始从绘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和个人素质。这既是当代艺术家们的一种机遇,但同时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好的题材,好的表现形式才能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大量的文化历史、民间艺术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精神支柱;地大物博的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人文环境的区别,地理风貌的特征尤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内容的依据。

油画起源于欧洲,风景油画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16世纪才从油画中分离出来,从此作为一个独立的题材出现在欧洲绘画的舞台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自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本民族的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大众的心理结构及市场需求,大量融入了带有本民族民俗特色的题材。民俗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民俗题材的油画创作,对传承民俗,展示民族时代精神,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文化艺术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当今的艺术市场中涌现出大量民俗题材的油画作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在题材的选取、内涵的挖掘、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黄土高原虽然是个常见的题材,但是笔者会在材料和绘画语言上来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油画艺术语言本身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些语言特质为民俗题材的油画创作创造了条件。此次创作中根据画面需求制作的的肌理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质感,达到了想要表达意境。由于平涂着色难以达到效果,此次创作通过粗画布的纹理效果、粗糙制作的底子、丰富的笔触变化展现出画面语言的表现力并且着重用了塑形膏做了一遍底子。

二、黄土高原的内容与笔触的表现

(一)情感出处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之为乌金高原。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矿产、石油、铝土矿等资源,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又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所以这里很适于大量耕种。正是由于天然的优越地理环境,这里丰沃的土地养育了一批又一批黄土高原人,是中国古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一度成为人们思念家乡的一种视觉表现和情感寄托,它代表了一辈又一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那高矮错落的山坡,沟壑纵横地貌,冬暖夏凉的窑洞,淳厚朴实的人民,代表了一种黄土高原的文化,一种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一首歌《黄土高坡》,很真切的描述了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也把深深的思念与眷恋谱写其中。黄土的黄就是这次绘画中要表现的主题与主要色调。从黄土高原这个主题,去表现一种特殊的风土人情,去怀念和感恩那一直生活着的地方,同时通过黄土高原这个主题来怀念曾经的那些人、事、物。画的是过去与回忆,所以画家选用了比较印象派的画法,让黄土的黄融入房屋、树、稻草堆里。

1.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陕西、山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雨水较少。人们的性格不张扬但是极为粗犷,陕西的信天游、山西的大院建筑、陕西的面食、青海的蓝天都是黄土高原的产物。

2.黄土高原作为题材的油画作品的审美内涵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拥有的风景也是其他地区没有的美,它的粗犷的线条、纯粹的颜色和高低错落的窑洞都吸引着艺术家们去表现它。吴冠中先生用老虎去形容它的猛烈,线条的穿插错落,颜色的单纯还有大面积的色块让人感到淋漓尽致。黄土高原有这样几点值得去尽情欣赏她。

第一,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高低错落可以形成或规则或错乱的美。

第二,黄土高原特殊的民居——窑洞,窑洞的黑块与整个山体的黄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在加上树在构成方式上有形成天然的点线面的搭配。

第三,黄土的黄与天空的蓝又形成最强的对比,补色的搭配使画面更加和谐。

(二)创作过程笔触的表现

1.收集资料并实验

为了这次创作,油画创作者专门去了太行山和陕西去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画了一些小稿用来创作。但在创作时总是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该选用什么样的色彩来表现,怎么能更好地表现出黄土高原那种沟壑纵横的肌理效果。在观看一些表现黄土高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时发现吴冠中的色彩很单纯与漂亮,它采用大面积的色块来表现,而且用笔奔放自如,线条刚劲有力。于是油画创作者按照他的颜色画了一些小稿,颜色方面解决了,但是沟壑的感觉总是变现不出来。尝试用塑形膏去做一遍底子,很能表现黄土高原的肌理效果,最后油画创作者就用塑形膏来表现这幅创作。

这次画的是黄土高原,所以就尽量多的去了解它。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那夸张、窒息的画面和颜色以及那若虚若实的表现效果对本油画创作者的影响很大。张的《红高粱》不是叙述故事而是用镜头去表现。所以画家也采用了镜头式的画面去表现黄土高原。

2.绘画及表现

油画创作者这次选用了200*140的画框,布子选择了纹理粗糙的亚麻布,底子没有刻意做得太精细。图片选了一张大场景,黄土高原更适合以大制作去表现。首先,用塑形膏做了底子,在画面的亮部做了比较厚的底子,暗部和后边的远山做的比较少,主要是要做出肥压瘦的感觉。然后铺第一遍颜色,由于黄土高原是一片的黄色,所以添加了主观的颜色,在亮部画上非常厚重的颜色,并且主要用色彩来区分山体的亮暗面。迅速铺完颜色后开始绘画细节,窑洞、树还有天空是刻画的重点。因为整个的画面偏抽象,所以整个的细节不会做的太严谨。窑洞只是简单的概括,树木画的时候让它产生分白的效果,并且画面多采用国画写意的笔法来表现,天空比较偏向平涂,整个画面都用了单纯的颜色。这些细节可以丰富这幅创作,偏灰并且单纯的颜色更容易表现黄土高原的真。

画大色块用偏硬的笔和刷子来完成,画完大关系和细节后用软毛刷去柔和一些地方,这样可以让颜色看起来更融合。

三、结 语

此次创作中油画创作者深刻感受到创作中的艰辛,从选题、准备、实验到正式完成其中的困难有很多。油画风景从最早的16世纪到印象派风景,风景油画的技法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国外印象派的画法对画家影响很深。他们强调到室外去,去拥抱大自然,去深刻的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地形地貌,当地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不求严谨的绘画方式,可以淋漓尽致的尽情表现,这对选择黄土高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及促进作用。风景油画更适合表现点线面,更容易说明绘画当中的形式美法则。此次运用塑形膏增加底子的厚度从而达到黄土高坡那种肥压瘦的感觉,很成功,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与摸索。创作使油画创作者对于画面的颜色处理及画面整体把握进步了很多。

创作考验着各方面的能力,专业方面,从素描到色彩、从构图到起形……精神情感方面,一个人的耐心、毅力、性格、态度。黄土高原表现的是画家曾经记忆中的东西,同时也是画家向印象派大师们的致敬。

参考文献:

[1] 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

[2] (英)温迪·贝克特·嬷嬷著.李尧译.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

[3] (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黄土高原民俗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王宏剑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