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2015-05-30梁牧原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都赋咏史门阀

梁牧原

左思,据《晋书·文苑列传》记载“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左思出身寒微,其妹左芬《离思赋》中云“生蓬户之侧陋”。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职。其母早逝。左思幼时曾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学习鼓琴,都未学成,父亲沉痛地对友人说:“思之晓解,不及我少时”。左思听后受到刺激,开始潜心向学,得以精通儒家典籍、善阴阳之术。他貌寝口讷,自幼闲居,不喜交游,以著述为务,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构思精微,辞藻壮丽,可惜今已佚。

左思的代表作品是《三都赋》和《咏史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和《三都赋》有关的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可以表明此篇作品在当时之盛行。《三都赋》包括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它的体制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写法和体制上并无创新,宏丽巨衍,铺张扬厉,所不同的是注意讲求实际。《三都赋》的创作年份,据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

左思的另一代表作品《咏史》共有8首,在左思仅留的14首诗中占了一半还要多的比重,正是这8首《咏史》,奠定了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为他赢得了“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治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的美誉。这八首咏史诗并非写于一时。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高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此为咏史诗的第一首,因为晋灭东吴是在太康元年,从诗中“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这二句可以看出来,此诗应作于灭吴之前。“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指研读司马穰苴的兵法。魏晋期间,门阀士族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清华矜贵,染上其他杂业就被认为不纯粹,左思能研读兵书,是难能可贵的。此诗名为“咏史”,实为言志,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直抒胸臆,议论滔滔,笔力遒健,字句间回荡着以定国安邦为己任的豪情,诗人立功建业不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是要“长揖归田庐”。但现实中的左思却很是失落,他仕进无门,备受压抑。这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平之鸣。

左思的《咏史》其内容和结构既可各自独立成章,又可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组诗把咏史和咏怀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蔑视豪门的傲气,抨击埋没英俊的世族门阀制度。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体现着作者抨击门阀制度的弊端的思想,如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就用松树和山上苗来作比喻,揭示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全诗激荡着一股郁郁不平之气。左思自身深受这个制度之害,所以才会有如此深的感慨。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作者歌颂荆轲的慷慨悲壮,借此也表达了对于门阀贵族的蔑视,“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这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迹,对于贵族的鄙视之情油然跃于纸上。在诗人看来,豪贵轻若尘埃,贫贱却重若千钧。因之他选择了超脱,远离这个污浊的社会,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与左思同样走向超脱的还有张载与张协,但二张主要的不是因为愤慨不平,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战乱行将来临而产生的一种摆脱世俗的愿望。左思的超脱出世与诗人理想的落空、对现实的不满所激起的悲愤之情是分不开的。

左思所咏不是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某一个别的人物,而是寒士这一类人。他在八首诗中提到了许由“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荆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段干木“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鲁仲连“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苏秦、李斯“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冯唐、扬雄、陈平“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主父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朱买臣“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司马相如“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等十二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人,或拒官爵而避世,或由贫贱而显达,或抑郁失志,或富贵丧身,遭际不相同,但都是出身微寒而才华见称于世的士人。左思把这些人写进自己的作品中,表明了作者对于他们的赞扬之情和向往之情。

左思的咏史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八首》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通过这八首诗所描写的历史人物,来看出左思的心理变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因这八首诗并非在同一时代创作,所以,可以化的一个过程,由渴望建功立业到希望洁身自好。

参考文献:

[1]陆侃如.乐府古辞考·左思练都考[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2).

[2]檀晶.西晋太康诗歌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三都赋咏史门阀
门阀政治传统与陈朝的王朝建构
北陵公园咏史
洛阳纸贵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史学的特点
洛阳纸贵
咏史抒怀
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之异同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左思与《三都赋》
左思和《三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