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2015-05-30蒋立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分组教学设计

蒋立

【摘    要】初中数学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具体分析问题,采取分层教学,争取使得教学策略促进大部分学生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理论  教学设计  分组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44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初中阶段大班教学,教师一人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进度之后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上课变现越来越差,不仅自己不专心听讲,甚至扰乱课堂秩序,阻碍其他同学的学习,形成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教师采取分层教学对学生整体进行有效管理,在摸清学生内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而且能减少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可以把剩下的精力用于比较难管理的学生身上。

虽然新课改提出分层教学之后很多教师采取了该教学策略,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并且很多具体实施手段和方式仍然在探索当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出现不少问题。例如对学生进行分层依据比较单一,很多教师通常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虽然名义上是分层教学,实际上却是只关注上中两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态,而对剩下的学生要求只要遵守纪律就行,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可见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分层教学的内容要点,因此建议教师首先要熟悉分层教学理论的本质内涵,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建立和提升。教师不要根据自己的臆想片面实施分层教学,要多和其他教育者沟通交流,丰富经验,一共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作为书面的指导性文件存入学科教学的档案之中。另外建議教师们开展教学竞赛,促进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而最终获益的是学生们。只有在此前提下教师落实分层教学时才会少出错误。

当教师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后,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科学贯彻分层理念,这是作为数学教师基本的教学素养和常识。备课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帮助教师梳理教学知识,分清重点难点,加快教学进度,而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把知识分出层次来,基础概念和理论为第一层次,之后是简单的模拟练习。最后是难度较高的拓展练习,同时教师要注意到新知识和之前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为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不仅便于理解,而且在运用的时候能够手到擒来。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比较分析掌握相似原理的要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整个大知识模块的时候,可以把复杂的多个交叉三角形求相似一类的题型作为最终的模拟演练,也就是将其设置为知识的金字塔顶峰。

在完成教学设计之后,如何切实的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成长环境的迥异导致了性格的差异甚至在意志、情绪和情感等各种非智力上也具有不同的倾向,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例如自控能力好的孩子就是意志力强,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目标明确的完成任务,学习效率比一般孩子高,教师就要随时为其寻找新的问题,满足其需求。由此可见教师要在日常的沟通以及教学中观察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平常的习题演练等看到学生发展的阶段和潜在发展区。潜力发展区是每个学生稍经努力就能达到的水平,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现在的水平来对学生进行分层,而是依据智力发展的潜力,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自己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主掌握基本的概念之后,进行基础巩固练习,有的学生对于新知识运用的比较好,就可以将课程设计中难度较高的题目给他,争取在深度上挖掘,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争取在基础上扎牢,为每个学生找到适合他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要求。

另外分层教学并不是单独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的。例如在分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对分组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例如不少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往往为了简便根据座位前后或者根据学号分组,小组之间的水平差异比较大,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自然也就无法实现组合的最优化。教师会发现小组表现差异明显,并且在讨论的时候往往不够积极,主要是因为教师分组的不合理。因此建议教师将分层教学贯穿于分组教学之中,在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的基础上,将能力互补的学生分为一组,并不是成绩差的和成绩好的一组,而是在性格、能力上互补的孩子组成一个小集体,实现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活跃整个课堂氛围,达到应有的人文学习环境。

最后教学评价也是分层教学的内容之一,如果评价不到位,分层教学的效果只能达到一半。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教师的认可会给学生极大的信心和鼓励。但是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往往沿袭传统的评价模式,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只看到成绩好的学生的表现而忽略能力较弱学生的进步,导致本来还挺有学习激情的学生兴趣大减,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议教师一方面要把学生作为单独个体和他自己以前的水平做对比,这样才能看到每个学生是进步还是退步,不仅客观公正而且照顾到每位学生,在心理上满足其获得认可的需求,产生进一步努力的原始驱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要多样化,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能仅仅根据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样会打击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有一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虽然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不过他对立体几何问题非常感兴趣,我及时发现这个良好的趋势,并且借此对其表扬,后来这位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持久兴趣。当我问及以前为什么不喜欢学数学的时候,这位学生表示自己一直就挺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而且从小成绩也很好,但是有一阵成绩下降教师总是否定自己,就产生了消极情绪,上课总喜欢扰乱课堂秩序其实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分层教学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教学模块,但又不是可以完全独立开展的,而是作为一种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们带入课堂。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只是谈到了分层教学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开拓的空间,希望广大教师群体能够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装备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新一代出色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分组教学设计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