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2015-05-30胡小兵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

胡小兵

【摘    要】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和重点,数学成绩成为了学生成绩的关键突破口。但是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情况十分严重,优秀者学习轻松,成绩优秀,落后者则是学习吃力,效果不佳。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兴趣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29

数学这门课程带给学生的感受可谓是极端的,对这门课程有兴趣的人,越学越深入,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习吃力,且往往徒劳无获,没有方法,做无用功。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学习的动力,要想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兴趣

(一)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同学对数学的印象是数字、公式和图形,这也是为什么同学们会对数学感到枯燥的原因。其实,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有一定联系的,高中学习时间紧张,所以我们习惯于打时间仗,从一开始就按照公式、例题、作业的单一模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同学们跟的老师的模式走,他们学会了怎么做,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至于无法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能套用固有的模式,就无法解决问题,犯了错误,也无法找出根本原因,只能死记答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数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于能发现并解决问题,就会产生源源不绝的动力,而解决问题就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但是教师需要给学生以空间和引导,老师如果用一个框架限制住学生,不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那么数学只能是机械的重复,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二)缺乏学习信心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一种体会,对一件事有信心就会有做事的动力,对于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情不值得付出努力,把这种思想放在数学学习上同样适用。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同学们对数学的看法,这个字应该是“难”。这个观念贯穿于各个阶段同学的思想中,但是同学们并不知道它为什么会难,难在哪里。高中阶段有的同学让这种观念先入为主,在一开始就打退堂鼓放弃了,觉得自己听课听不懂,干脆放弃不听,遇到问题觉得自己不能解决,就不继续思考。长此以往,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觉得数学难的思想就越发根深蒂固,而学习信心的缺乏必然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树立良好第一印象,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1.开学第一课:矫正。

很多老师在高中第一课会是这样的步骤:介绍自己,然后开始讲课,学生就开始学习这门他们心中这门困难的课程。对同学们的调查我发现,对数学有信心的仅仅是少数人,大多数还处于一种惧怕状态,如此开始一门课程,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接受能力都会缺乏,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就不足为奇。所以我们先要告诉学生,他们所面对的不是一门专门让人失败的学科,数学学习总是遇到困难和问题,但问题和困难不是数学的终点,成绩的提升在于发现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比起理论,同学们更愿意相信事实,我们可以把以前同学的进步发展过程告诉同学们,用他人的经验树立学生们的信心。

2.鼓励教学。

大多数老师在学生犯错时会选择严厉的批评教育,尤其是学生多次犯同样一个错误的时候,如果教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会有使用语言暴力。然而一味的批評是大忌,高中学生逆反心理强,心灵脆弱,过多的批评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发现,有一些同学甚至会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这其中数学老师占多数。因为数学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的学科,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找到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他们为什么会遇到问题。如果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信心便会不断增加。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相结合

1.知道为什么。

讲解一个新的知识,我们要把书本上的理论化为生活中的实践,抽象知识具体化。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记忆往往较好,因为理论与图形相结合,有具体的图像参照,记忆就较深。例如讲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以左手为参照,中指为X轴,大拇指为Y轴,食指为Z轴,对照几何图像分析;另外,教室墙角同样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有图像,但是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图像化,具体化,要记住学生对具体图像的理解能力强于文字。

问题转化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把数学模型转化成实际问题教学,同学们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困难,这时我们可以逆向思考,提出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样更有利于告诉同学为什么这样做。例如高中最常见的最优策略分析,就是从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文字描述量化,建立合适的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

2.学会怎么做。

数学考试的特点是题型固定,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初学阶段,要仔细讲解各个基础题型题型,让同学们牢固掌握,这是取得合格成绩的关键;保持合理的练习量,练习是巩固知识的要求,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纠正,注意不能让同学们死记答案,掌握方法是关键。在复习阶段,要变化题型,让同学们运用自己总结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随机应变。

3.自主探索,超越课堂。

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也是我们的责任。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团队合作,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一高二阶段,此时学习时间较宽裕,是培养的最佳阶段,这种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更有助于成绩的提升。数学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在合作探究中同学们可以提出问题、发表观点、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不能由老师来解决,交给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同学们探究得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此外,我们要积极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不论难易程度,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在本文中,本人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表达自己浅陋的观点。数学的神奇在于有时候,难以用语言来表现,高斯说:有时候,你一开始未能得到一个最简单,最美妙的证明,但正是这样的证明才能深入到高等算术真理的奇妙联系中去。这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动力,并且最能使我们有所发现。数理不息,探索不止。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