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本,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015-05-30刘焰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教学相长诵读

刘焰

【摘要】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出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万遍,其义自见”等。因此,笔者提倡“以读为本”,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为本;朗读;诵读;教学相长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精要篇章和典范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做到熟而成诵,此时作品中的语言才能真正化为读者的语言,才能吸收其中有用的东西。同时,前人的经验还告诉我们:读书既要精专又要博览。多读光靠课本上的篇目和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扩大读书的范围,重视课外阅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只有读的遍数多、篇数多,才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才能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以读为本”。

一、以读为本,解决现实问题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风生水起、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中,广大一线教师们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更新知识,转变教学观念,大胆践行新课标精神,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课改名校和一线名师。虽然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虽然很多课改名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堂教学卓越高效,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有的农村小学根本没有践行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精神,小学语文课堂仍是以讲解分析为主,教师还是在“填鸭式”喋喋不休地串讲,分析文章以及字词句的理解意思,让小学生学得被动、枯燥、呆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教学效率非常低下。

2、有的农村小学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但只局限于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应试记忆理解,至今尚未解除“应试教育”的束缚,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分析力,学生的考分可能高,但能力并不一定强。

3、有的农村小学根本不注重学生发展,只是应付了事地把课文内容讲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升,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善于阅读,不善于表达,更害怕作文写作,根本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把“以读为本”作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因为“以读为本”不仅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非常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精神。而且“以读为本”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力更为丰富,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真正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

二、以读为本,重视朗读

之所以在全面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上述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在思想上仍然着重于听、说、写的训练,忽视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提问、思考挤掉了学生宝贵的朗读时间,致使学生在语文理解和朗读上存在着局限性和停滞性。因此,以读为本首先是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出发点,以落实双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和语感。而且,朗读的最终目的不是大家都读得多一致,而是每个人在朗读中都能读出自己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朗读指导,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教学中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课文的朗读就会显得单一、乏味、没有感情。如果只是让全班读对、读完、读好,就成了走过场。只有学生对课文都有一个自己的理解,才能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读出语言气势,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在观摩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一课中,在学生对课文不同理解的朗读上,窦老师的评价非常的精彩,既诠释了朗读课文的核心,又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了。

三、以读为本,重视诵读

基础教育语文新课标在“教学标准”部分明确了这样一条:“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以此贯穿四个学段。此外,四个学段还各有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四学段(初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诵读是有别于朗读的另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技能。

以读为本、注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代代相传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篇佳作,只有让学生进行诵读,美妙的语句进行记忆,方能领略到其妙处。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阅读。记忆性文章需要读,领略性文章需要读,鉴赏性文章需要读,写作性文章也需要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道理不言而语。以读为本、注重诵读,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背诵。因为背诵核心语句,积累精华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四、以读为本,教学相长

如何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朗读和诵读方法,不断提高读的水平呢?最关键的一条,乃是语文教师要苦练诵读的“内功”,深谙个中滋味,达到较高的水准。如此,则必定能够引领学生走向语文的教学高地。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有赖于两方面条件发生变化:一是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二是自身提高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二者实现,便能演化为良好的专业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是其语文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越厚实,其教学能力则越强大;反之便会虚弱乏力。这样,认识到苦练“内功”的重要性,才能自发地多读,进一步产生自觉训练诵读机能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效果。

“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反过来,“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和规划教学任务,有了更多发挥展示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达到以读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教学相长诵读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教学相长
以读为本 关注生成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