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冷月书法的相关问题探讨

2015-05-30何柏青

中国书法 2015年8期
关键词:赵先生书风海派

何柏青

一九九O年,赵冷月曾书写一幅『春意盎然』墨宝赠我,鼓励我用心学习书法。对赵先生的书法,二十多年来,我心怀敬意,时常关注。赵冷月的书法,根植于中国传统书法,他勤于探索,创造了一种碑帖互融,饱含时代气息,稚拙可爱的风格鲜明的书法。当然,关于赵冷月书法的争议,一直没有间断过,这本身也充分说明,赵先生的书法是对书法固有模式以及欣赏习惯的突破。有争议,说明被争议者有探讨价值;假如四平八稳,没有争议,未必是好事。我一直认为,中国书法史是一部传承史,也是一部风格史,更是一部流派发展史或者说是一部创新变迁史。

今年是赵冷月百年诞辰,出于对赵先生的敬意,同时也是探究近现代海派书家选题之一,我撰写《重新认识赵冷月书法》,谈了赵先生在海派书法史的地位,重点关注赵冷月书法艺术思想,通过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发布,书法圈内关注者不少,网络力量千万不可小觑。赵冷月的儿子赵时中,看了我微信文章,联系上了我。我们就赵先生书法研究,有许多共同语言与微信交流。之后,时中兄快递寄我《赵冷月书法集》,书法集收录赵先生晚年创作的书法作品三百三十余幅。对赵冷月及其书法艺术,还有几点想法需要谈一下:

一、关于赵冷月在当代海派书法史的地位。赵冷月对当代海派书法的特殊贡献,在于当代海派书法帖学不振、碑学衰退的背景下,以衰年变法,在传统帖学与碑学书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支点,碑帖融合,创造出了自己去媚、去俗、去巧的个性化书法语言;大巧若稚,质朴恬淡,恢弘苍茫,给趋入媚俗的海派书法,撑起了坚挺的骨骼,引领海派书法登上新的制高点。实际上,赵冷月为当代海派书法奠定了碑帖融合的新坐标,其影响延续至今,今后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张力。

沃兴华曾论述赵冷月书法地位:『今后的书坛,很可能碑帖之争在碑帖融合的潮流中沉寂下去,最后,都归入没有新旧差别的传统范围,而讲究形式构成的现代书法则悄然崛起,与碑学的传统对垒,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赵先生就是一位筚路蓝缕的开创者。』

二、关于赵冷月书法思想的哲学渊源。赵冷月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不囿成法,富有天趣,超凡脱俗,一句话,返璞归真。他曾有这样的表述: 『我是个八十岁的人了,我感到书法实在太难了,其难不亚于攀登蜀道。正因此,书法也太具魅力,时时吸引着我。我立下的最高心愿是:能够追求到古人那种不囿成法且极富天趣的书法意韵,达到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有论者认为,赵冷月书法『自揭自我性情中「真」「拙」「重」「大」的人性美,并以此确立自己对于艺术、人生的独特解悟。在对以技法为核心的形式语言的态度上,赵冷月走的是一条「形残而道全」的道路,即崇尚质直简朴、讲究「无伤不美」「无伤不奇」的大美思想』,『共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对赵冷月书法观的探索,放在中国古代哲学背景下考量,寻找理论依据,这点非常重要,摆脱了赵冷月研究过多地拘泥于其书法表现形态的技术性研究,当然,技巧形式研究是必须的,上升至思想文化层面探讨,更有助于技术分析。我想,赵冷月书法艺术、书法思想与老庄思想的关系,也应该作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关于赵冷月书法是否属于『丑书』。首先应理解何谓『丑书』。通俗意义上的丑书,是指与传统书法温和细腻、规范雅致的书风相对立,通过扭曲变形脱离法度而出现在书坛的一种奇怪变体,目前『丑书』有一定市场,似乎是一种流行书风。最近,网上对『丑书』的谴责,不绝如缕。我一直认为,脱离传统法度的『丑书』,不能称之为书法,书法史经验告述我们,不符合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的东西一定会被淘汰,即便现在市场价格很高,那也是被炒作或是地位权力在作怪。美学意义上的『丑书』,是指与二王书风典雅相对应,融入汉魏六朝民间书法而形成古拙稚朴的书风,此类所谓『丑书』,更多赋予美学范畴的『丑』,与传统所谓的『美』,是另一种审美情趣。对赵冷月书风的认识,主要可归纳为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赵冷月不属于『丑书』,其书法渊源有深厚的传统支撑,取法汉魏晋唐,是挣脱非个性化书法模式的探索,形成生、拙、厚的赵氏特有书风,与传统帖学书风典雅温和不同,增强了书法表现的丰富性。另一种观点,多为非上海本土者,认为赵冷月的书法『线条单调而少变化,结字、章法散乱,气息不畅,通篇流露出一种费心安排的人工雕琢之气,其书虽丑但无拙趣,虽不轻滑但真率无存』,其原因是『赵冷月在刻意表现「丑、拙、简、直」的过程中,抛却了书法创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使书法创作行为发生了变异使然』。

关于赵冷月晚年书风影响,沃兴华总结得很好,他认为:『赵先生以他的书法作品和创新精神影响最近二十年的中国书法,现在他去世了,但是可以肯定:他的影响还会持续下去,争议还会进一步展开,作为一个被研究对象将存在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坛,继续着被一部分人误解和被一部分人理解的生命历程。我相信:理解他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并且,不管误解还是理解,都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

四、关于赵冷月生前是否寂寞。有观点认为,赵冷月在生前是寂寞的,立论的依据是在当时,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或看得懂赵冷月的书法实践与探索。这是严重低估国人的书法欣賞水平,我不敢苟同这个看法。对赵冷月的书法探索,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过争议,凡争议往往会有针锋相对的两派观点,那必然也有理解与肯定赵冷月书法探索的,记得一九八九年的展览,当时《解放日报》等都刊登文章介绍。具体而言,赵冷月在生前,曾举办过三次书法个展,分别是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四年;一九八九年出版《赵冷月墨迹选》,一九九四年出版《赵冷月八旬书法集》,一九九六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书法家精品集——赵冷月卷》;这三次展览以及所出版的这三本书法集,在当时书法界特别是在海上书坛,是引起轰动效应的;能看懂的,大有人在,围绕赵冷月的衰年变法,实际上是就赵冷月探索形成的自家面目书风,肯定与欣赏的,还是占主导的。著名书画大师程十发很欣赏赵冷月的书法,他对书法的认识与赵冷月相似,主张从汉魏六朝民间书道取法,他虽没有专门撰写文章介绍赵冷月,但程十发曾在赵冷月书李白诗卷上题诗:『冷月先生笔法奇,上亲魏晋古书简;偶然落墨不经意,山中花发水流涧;墨书李白诗一篇,似乎书亦唐时人;烂漫天真万古奇,如起清风俗尘洗。』在二十多年前,赵冷月的海上书坛的知音不少,并非曲高和寡,所以赵冷月生前并不寂寞。

五、关于赵冷月个案书法研究。作为海派书法由崇尚帖学向碑帖融合发展转型的关键人物,赵冷月在海派书法史地位不容置疑,但对赵冷月书法的个案研究,目前我看到的文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有郑逸梅、钱君匀介绍赵冷月的;进入新世纪,有沃兴华、梅墨生、卢辅圣、胡抗美、梁培先、赵明康、郭舒权、宣家鑫、王彬等撰文介绍。这些文章中,有的写得非常动脑筋,书法学术颇具专业水准,对赵冷月书法剖析条理清晰,点评到位;但也有文章出现不少观点、资料的重叠,有的甚至大段大段『借鉴』他人资料,一字不差。另有网络文章,对赵冷月书风提出质疑,认为其开了现代『丑书』的先河;也有大学校刊,以赵冷月衰年变法为题的论文。总之,对赵冷月书法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局限在对其书法特点本身作研究,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没有看到有分量有学术深度的文章;其次是文章数量较少,研究资料不够多等。

六、关于赵冷月书法集的欣赏理解。从上海书画出版社一0一五年出版的赵氏书法集所收集的书法文献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书体看,行楷、隶书居多。赵冷月的行楷以唐楷为基础,融入汉魏民间书法用笔,横平竖直,不拘泥干线条规矩,自然率性,质朴可爱。赵冷月的隶书,综合了汉隶的诸多特质,尤其是融合《石门颂》长枪舞剑的潇洒风范,于《石门颂》厚实的线条,参入空灵之气。在本书法集中,还可以看到篆书、草书,虽然不多,但均含赵冷月自己的探索、自家的气息在里头。特别强调的是,赵冷月创造的一种隶楷相间书体,似隶非隶,似楷非楷,游走在隶楷之间,融楷书的规整与隶书的野趣于一体,回味无穷。二是从书法形式看,多为对联、条幅、横幅,形制尺寸巨大。三是所收书法,墨法丰富,枯淡浓湿,和谐相处,变化无穷,这也是赵冷月借鉴国画,以国画墨分五色,融合在书法结体与章法布局的探索。四是所收录的部分少字数大字书法,反映出赵冷月对传统摩崖石刻大字书法,在宣纸笔墨情趣体现上的用心探索。有论者以为,赵冷月大字书法是受日本书道影响,这实际上属于严重的误解。日本书法所形成的大字书风,借鉴于中国古代书法,但写得比较薄与浅,停留在表面。赵冷月的大字书法,崇尚以毛笔追刀笔,有厚度有力度。赵冷月大字书法,完全是从古代摩崖石刻走出来的,有碑刻的豪迈与硬朗。

七、关于此次赵冷月书法个展。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六日,『海上明月——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协、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由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承办,时中兄寄来邀请函,请我参加二十七日的开幕式以及之后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的『赵冷月书法研讨会』,中国书协已经安排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研讨发言,这非常有助于多视角研究赵冷月,为赵冷月研究增添新的资料与学术观点。

与此次赵冷月的第四次个人书法展览呼应,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赵冷月书法集》,也是赵冷月的第四本个人作品集,收录赵冷月晚年书法作品三百三十余件,多为赵冷月家属收藏的,为首次面世。据时中兄介绍,其中诸多作品,是赵冷月晚年探索的作品,而且赵先生不愿轻易展示,现家属提供出版,也是書法界的幸事,这为研究赵冷月晚年书风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附有《赵冷月年表》,为更深入研究赵冷月创作与生平提供了许多资料;此本书法集的序言用了钱君匀、郑逸梅的文章;后记为卢辅圣撰稿,从书画史论家视角,简短论述浓缩到位。书画专业报刊杂志方面,上海《书与画》杂志二0一五年第二期刊登了署名方燕燕的文章,介绍赵冷月书法艺术;今年创刊的《中国书法报》在六月九日(总第二十二期),第一、第四整版介绍赵冷月,选用的是沃兴华在二00二年赵先生去世时写的纪念文章;《书法导报》二0一五年六月十日,用两个整版介绍赵冷月书法艺术,用了梁培先的五千字文章,综合各方信息,多视角阐述,写得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赵先生书风海派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海派剪纸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赵先生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经师人师风范 道德文章楷模——敬读赵先生心著《政治学与和谐社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