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优秀传统 勇攀书艺高峰

2015-05-30张海

中国书法 2015年8期
关键词:书家书法艺术书法

张海

当今时代,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都是书法艺术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书法家在艺术创作上有充分的自由,各种思潮,各种主张,各种创新探素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这种宽松活跃的艺术氛围,必然推动书法艺术新的繁荣。但也要看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书家过多地关注视觉形式,对书法传统文化内涵有所忽视;中西文化的融会开阔了书法家的视野,但也容易导致对传统的漠视;书法艺术市场的发展,改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况,提高了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美誉度和社会地位,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书法艺术染上功利色彩,使书法界沾染浮躁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0一四年十月十五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一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切中文艺界包括书法界的时弊,引起了文艺工作者的共鸣和深思。书法界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论是书法作品还是书法家,在数量上已经相当可观,但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家和作品能有多少,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书法艺术家责无旁贷。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辉煌,必须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内在关系,以敬畏、崇尚的态度对待历史上的书法经典和书法大家,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打造当代书法经典和书法大家!

一、傳统经典的时代价值

继承传统、研习经典,是书法探索实践的必由之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当今时代的艺术高峰。

(一)书法是一个尤其需要重视传统的艺术门类

首先,书法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它不像绘画和文学作品那样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而是以中华民族几千年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汉字作为表现对象。正是通过历史上许多书法大家的经典作品,书法艺术体系才得以构建,并且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历代书家都极力在书法创作中表现自己的襟怀、抱负、个性和审美趣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只有深入了解和系统研究历代优秀书家对汉字的演绎方式和历史脉络,才能把握书法艺术的审美指向和艺术精神。优秀传统是一代代书家长期积累的结果,它好比是一条大河,从远古时代奔流而来,其中有源头,也有支派,最后汇聚成波涛澎湃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流人大海。这其中包含书法艺术的基因和血脉,也包含古代书家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是当代书法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滋养和创作源泉。

其次,书法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最佳的表现内容,使书法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此外,书法艺术中所体现的『阴阳五行』的辩证思想,中庸中和的精神理念,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和谐礼让的处世原则,刻苦自励、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以及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无不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给了书法艺术深深的滋养,同时书法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理念和文化传统,这些理念和传统又反过来影响、反馈传统文化。

第三,书法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这是书法传统的深厚根基。书法是人民大众的艺术,广大人民群众既是书法艺术的创造者,也是书法艺术最大的欣赏主体。书法艺术的传统精神不在别处,恰恰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之中。书法的基础——汉字,本来就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汉字在成熟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留存至今的甲骨文字、钟鼎文字、碑刻文字以及竹木简帛文字等等,无不渗透着劳动者的心血,也无不体现着人民大众的审美意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等不同书风的形成,不仅仅依靠文人们的书法创新,更是因为契合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审美品位。改革开放之后,书法艺术得以迅速恢复,数年之内就形成席卷全国的书法热,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书法能量和书法热情。忽视这一传统,书法艺术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变成少数书家的自娱自乐。当代的书法艺术,应该自觉地为人民大众服务,反映人民的审美需求,努力创造出雅俗共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继承书法艺术优秀传统的必然。

(二)优秀传统体现了书法艺术发展规律

之所以提出『优秀传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优秀的,都值得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那么,什么才是优秀传统?

第一,书法界公认的书法艺术的精神理念。比如刻苦自励、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王羲之池水尽墨、『俱变古形』,释智永颓笔成冢,欧阳询驻马观碑,米南富集古成家等等,这些故事在书法界和民间广泛流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艺术家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日积月累,才能登上艺术高峰。比如尚德修身、书品人品并重的理念。柳公权以『心正笔正』为笔谏的故事,颜真卿忠贞刚直的品性与其雄强博大的书风的关系,王羲之、褚遂良、苏轼、傅山、黄道周等书家人品高迈、书风超逸的典范力量,无不说明书法这门艺术对人品修养的高度重视。再如超越流派,不论尊卑,唯艺术是尊的包容精神。书法史上既有『统绪』承传,也有『散僧入圣』;既有帖学帖派,也有碑学碑派;既有庙堂书法典丽雅正的传统,也有山野气息的浪漫主义传统;甚至有『以头濡墨』『束茅代笔』的另类书家,但书法史对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都给予极大的包容,形成多元共存、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又如笔墨当随时代,不断求新求变,力争超越自我、超越前人的创新精神。历代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命题、新的概念,不断开辟新的审美境界。宋代书法以『开新』为旗帜,如苏轼所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然而却包孕着继承的内核;元代书法以『复古』为号召,骨子里却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创新而不离继承,继承更为了创新,继承和创新的高度结合,正是书法传统的精髓所在。

第二,经过历史检验的有效而适用的技法系统。任何一门艺术,凡能传之久远者,必给后人留下了登堂入室的门径,这便是其完善的技法体系。书法艺术经过数千年的经营构建,已经形成一个完备的开放式的技法体系。这些技法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是历代书家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书法艺术规律,今天仍然有效而管用。无论是用笔、结体、章法还是用纸、用墨、行款、幅式,前人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今天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无疑都是极可宝贵的财富。今入学书,不必自己去从头摸索一套用笔结体的方法,通过临帖和学习前人的论述,继承前辈成功的经验,不但省却很多时间和精力,还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三、广受推崇的个人风格。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个体性。时代的因素为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背景和条件,但最终的成就要靠个体的努力来实现。纵观书法史,凡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都是高峰林立的时期,而每座高峰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完整的技法体系、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万众仰望的艺术高峰,以其精深的技法体系和高逸的格调神韵,成为百代追摹的楷范。萧衍评王羲之书法:『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颜真卿的书法以其敦朴厚重的风格为后世开辟出新的风格和境界。包世臣评价颜真卿书法:『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于民用。』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深深扎根传统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书法范式,才能广受群众喜爱,也才能流传久远,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

二、学习优秀传统贵在借鉴

(一)对于优秀文化传统要有敬畏之心

这种敬畏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中国历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这里所敬的,不只是片纸只字而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改革开放以來,是科技进步、电脑普及的时期,也是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书法艺术并没有因为书写方式的改变而消失,广大人民群众对书法的热情有增无减,这充分说明书法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作为当代书家,如果片面强调『主体意识』『个性表现』,而信手涂抹,对传统毫无敬畏之心,无疑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

书法传统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书家的接力传承,每一位书家,只是接力链条上的一环而已。但凡能够在这个链条上占据『一环』位置的,都是有一定成就和作出相当贡献的书家。对于今天的书家来说,不继承传统或漠视传统,无异于以一个人的力量与古往今来千万人参与接力传承的伟大力量相抗衡,结果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是:继承传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桥梁。对于一个有志向、有抱负、有责任感的当代书家来说,把古代优秀的书法遗产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是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然,继承传统决不意味着照单全收,传统是包罗万象的,有优秀的传统,也有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传统,必须下一番功夫仔细甄别、冷静分析。而对于书家来说,以古代的某种经典风格为范本固然是明智的选择,但也要注意认真辨析,合理取舍,融会各家优长。

(二)继承传统要把握好『守』和『创』两个方面

古代书法经典和有代表性的大家,除了经典性、示范性之外,其个人风格有时也会有习气、匠气的一面,这是后人在学习经典时要注意避免的。这里的问题不在传统,而在于我们对传统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以及继承传统的方法是否正确。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及乎书道既成,则画沙、印泥,从心所欲,无往不通。』这说明传统精神本来就有『守』和『创』两个方面。如果片面强调创新,不注重追摹古人,就难免基础不牢靠,功底不扎实,用笔不到位,而被人讥为『野狐禅』;而一味地强调继承,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无疑就成了传统的奴隶,同样是没有出息的。

(三)坚持『法古』而不『泥古』

传统尽管优秀,经典尽管伟大,但执迷于复制古人的经典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坚持优秀传统的精神,把握书法艺术的规律,运用经典作品的技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去创造新的经典。

我们必须看到,当代书法艺术所面临的背景、条件、观念和视野,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也不可同日而语。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书法性质和地位的变化。书法曾经是艺中之艺,居群艺之首,现在书法只是多种艺术之中的一个门类。二是书法家身份和构成的变化。过去的书家多是大文人、大学问家,以及显官贵胄乃至皇帝,平民书家相对较少,而今天的书家,大多是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研究、教育和交流活动的工作者。三是交流传播方式的变化。过去时代,书法作品的交流传播渠道单一,主要在文人士大夫的小圈子中进行,因而作品的形式也以小幅的手卷简札为主,而今天兴起的展览比赛是大众参与的、多种开放式的书法传播和交流,使作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四是欣赏主体的变化。过去书法的欣赏主体仅为少数人,广大人民群众接触书法艺术的机会既少,更没有抑扬褒贬的话语权。今天广大群众不但参与书法的艺术创造,而且也是书法艺术的欣赏主体,且掌握书法批评的话语权。总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和条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与时尚。今天的书法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把握人民的需求,在创新创造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三、大力提倡艺术创新

笔墨不但要继承传统,更要跟随时代。对书法艺术来说,继承传统只是手段、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缺乏创新的继承是不完整的、表面的。我们不应该把传统经典凝固化、模式化,简单地以古人的标准来衡量当代书家和当代作品。时代不同了,审美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每个时代应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和艺术语言,简单地以古衡今是没有意义的。

书法艺术对创造性、个性化和想象力的追求和倡扬,形成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的优良传统。唐代释亚栖说: 『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由此看来,继承传统,绝不是仅仅意味着学习前人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前人敢于求变的创新精神。

(一)始终植根于人民大众

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艺术创造的根本动力蕴藏在人民大众和观实生活之中。作为一个书法家,我们永远不可忘记,是中国人民对书法艺术的尊崇、热爱、景仰、呵护,造就了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崇高地位,离开了人民,书法家又算得了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书法家一定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作为最高目标,把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作为书法创作的指导原则。我们的书法艺术批评,要以此去观照书法家的艺术创作,引导和激励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努力创作出彰显艺术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优秀作品。

(二)促进不同书法流派健康发展

艺术以审美多样化为特征,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不同的审美趣味构成不同的流派。不同书法流派之间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说,对待文化问题,我们要提倡社会共生论,创造文化共生态,这就需要有学派。没有学派很难有文化共生态,有了学派可以互相探讨、激励,把某种风格、某个想法做到极致。由于历史的原因,魏晋以来,书法一直是帖学一统天下,直到清末碑学的崛起,才有了不同于帖学的碑派。然而遗憾的是,碑帖两派在近一百多年来,缺乏积极的合作和良性的竞争,而是热衷于指责和贬抑对方。有些人则热衷于形式上的『碑帖融会』,其结果反而泯灭了两派不同的风格特征。

艺术流派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艺术发展到成熟期的必然结果。繁荣书法艺术,必须大力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书法流派,鼓励不同流派之间的竞争、借鉴、取长补短。只要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都应该有其应有的地位,都应该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要强化文化共生态理念,给不同流派和不同艺术追求的书家以均等的机会。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书坛生态,才能造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三)改革现有评选机制和评价体系

书法展览和书法竞赛是当代发现和展示优秀书法作品和书法人才的重要形式,对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展览、比赛本身也有不少弊端,比如评委的好恶往往影响书坛风气的走向,频繁展览、比赛的强烈社会效应,往往对创作者形成功利性的引导而使其艺术追求发生异化。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展览举办形式和评选机制。要提倡多元化的展览机制,倡导支持不同流派举行展览,鼓励举办『创新展』,给探索性、创新性的作品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逐步建立荣誉制度,表彰在书法研究创作方面有重大贡献者。

(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没有创新型的人才,没有标识性的艺术大家,就谈不上艺术高峰。堪当大任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传统功力,敏锐的艺术感觉,广泛的知识储备,严谨的治学态度。除此之外,还必须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不在乎一时的荣辱得失,经得起失败的挫折和时间的考验,沉潜心性,坚韧不拔,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高峰攀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有关领导、书法界前辈和各级书协组织者,应善于及时发现艺术创新的人才和创新成果,鼓励那些在艺术上敢于『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探素者,对他们『上下求素』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各级书协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善于发现、培养、呵护人才,努力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能轻易地『棒杀』和『捧杀』。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每位书家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当今时代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优越条件,如果无所作为,那么我们这一代书法工作者就有负于这个时代,也无法向历史交待。这无疑是每一位当代书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严肃话题。当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一批有使命、有担当的艺术家纷纷深入生活,创作出一批人民喜愛的经典文艺作品。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之后,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传统,把握时代脉搏,遵循艺术规律,努力创造更多『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假以时日,我们有信心期待文艺界包括书法界高峰林立局面的出现!

猜你喜欢

书家书法艺术书法
文人匪事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杂说书家之性灵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