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烽火浴庐山

2015-05-28贺伟

党史纵横 2015年4期
关键词:守军庐山官兵

贺伟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937年7月1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其“夏都”——庐山正式发表明确抗战的讲话(后被称为《抗战宣言》),宣告中华民族的存亡已到“最后关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他号召全国军民:“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的讲话在全世界迅速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终于在庐山正式拉开了帷幕,庐山也因此备受全国和世界的关注。毛泽东曾为此专门作出评价:蒋介石在庐山的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庐山是《抗战宣言》的发表地,也是战斗的发生地。在庐山保卫战中,三千国军将士“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浴血奋战,与疯狂的日军鏖战9个月,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孤军抵抗日军的奇迹,在中国史册上留下了气壮山河的一页。

将士同仇敌忾誓死卫山

1938年7月26日,侵华日军占领江西九江市。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后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站在市区高处,踌躇满志地眺望远方的庐山,还画了一张庐山的写生图。数周前,冈村宁次从被占领的南京溯江而上,希望几天内就能登上中国政府的“夏都”庐山,一览慕名已久的风光。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庐山“恭候”他的不仅有黄埔军校毕业的骁将,还有他的师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猛虎”。在近9个月的庐山战斗中,日军士兵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才得以进入牯岭山城。

1938年7月24日晚,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刘云瀚少将携带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手令,赶往驻扎在九江市区的江西保安部队第三团和第十一团驻地,并命令两团官兵立刻赶赴市郊,参与阻击日军,掩护参加武汉外围保卫战的薛岳兵团在九江德安一带完成战略部署,待任务完成后转上庐山,守卫庐山。

第三团和第十一团官兵受命后,星夜驰军,按时进入阵地,并立即抢修工事。第二天,还未来得及休息的官兵便与日军交上了火,两团官兵和友军一起沉着应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26日下午,两团接到撤离命令,近三千官兵迅速登上庐山,日军随即将庐山团团包围。当时,庐山周边地区已经相继沦陷,庐山已成为一座“孤岛”,三千庐山守军成为“孤军”。但是两团官兵斗志昂扬,早已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誓死保卫庐山。

在今天的庐山大厦停车场旁的台阶石栏上,仍然清晰地刻着当年庐山守军写下的“必恭敬止”四个大字,题词后还有小跋:“寇犯中国,九江相继失陷,余奉命率部固守庐山。顾此白山黑水油然生敬,因题四字,概取诗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之义。愿此志与名山同垂不朽云尔。‘八·一三周年纪念。新建胡家位敬题。”胡家位是庐山守军的指挥者之一,时任江西保安部队第十一团团长,江西新建人。胡家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的舅舅是国民党上将、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作为军人,胡家位当然知道孤军守山意味着什么。和胡家位一样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另外两位指挥员分别是:江西游击总部副总指挥兼庐山守军总指挥杨遇春将军和江西保安部队第三团团长邓子超。杨遇春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擅长游击战术。1938年7月底,他本是去第三战区任职,路过江西时,熊式辉挽留他在江西打游击,主要担负守卫庐山的重任。杨遇春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序幕正是在庐山正式拉开,决不能让这块国土轻易落入日寇之手。杨遇春慷慨赋诗道:“奋勇忠贞来保国,此公无我待何人。登临胜地驱胡虏,免教神仙堕劫尘。”和杨遇春一样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邓子超团长,也以诗明志:“寇氛幂幂,士气勃勃。卫我庐山,伫看日没。”

将军不畏死,壮士何惜头!三千官兵在各个路口要道构筑工事,屯集石块,誓与日寇决一死战。仙人洞旁的九十九盘古道上,至今还保存着一座碉堡。经专家考证,此碉堡位置极佳,高度适中,既能全方位扼制登山要道,敌人炮火又难以击中;射击孔计算精确,火力搭配天衣无缝,显示出了很高的军事建筑才能。1938年7月30日上午,日军第一零一师团的太久保联队用10余门野炮向庐山公墓土坝岭猛烈轰炸,墓群被炸得四分五裂,棺木、尸骨抛得到处都是。炮声停止后,200多名日军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涌来。保安三团第二大队的30多名官兵从掩体中跃出,进入阵地。待日军离阵地只有100米时,30名官兵一起开火,子弹、手榴弹像雨点一样砸向日军。日军就地卧倒躲避子弹,守军官兵马上推倒成堆的巨石,巨石呼啸而下,横冲直撞,趴在地下的日军顿时炸了窝,嚎叫着弹起,四处躲避,守军的机枪像打靶一样射穿日军的脑袋。待日军抱头鼠窜时,守军官兵们抡着大刀、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出掩体,向逃敌追去。第一轮的攻击刚刚结束,就传来日军的炮声,炮声一停,日军又开始了第二轮进攻……

庐山孤军奋勇抗击日军、重创日军的捷报在《中央日报》披露后,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蒋介石致电庐山孤军:“孤军固守庐山,屡挫敌锋,极慰。”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1938年11月18日发表题为《援助庐山孤军》社论,指出:“我庐山孤军将士,固守山地,予敌以重大打击。我英勇孤军均抱牺牲决心,坚持抗战国策。我中央政府迭电嘉许,我各界同胞,敬佩之余,尤表感奋。”

庐山军民守望相助共御外敌

庐山守军虽誓死守卫庐山,并做好应敌准备,但敌我力量悬殊,守军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庐山方圆三百里,登山主道就有9条,崇山峻岭间皆可攀援上山,兵力布置需要分散,而分散的兵力又极容易产生漏洞,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因此,必须要得到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杨遇春等人做了精心的安排布置:他们首先趁日军尚未将庐山围严的空隙,护送3万多上山避难的难民突围下山,然后将剩下的几千山民组织起来,成立“卫庐社”,杨遇春亲任社长。“卫庐社”下设少儿组、妇女组、青壮组。少儿组协助站岗放哨、维持秩序、侦察汉奸;妇女组负责洗涤,协助看护伤员;青壮组授以战斗常识,负责运送弹药、粮食,协助战地救护。“卫庐社”在庐山保卫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少儿组就侦破了一起汉奸案。在站岗放哨的时候,几名少年发现黄龙寺(庐山上的寺庙)里有一个中年人形迹可疑,他经常向村民打听山上的情况。于是,少年们便对他进行24小时监视。结果此人果真是汉奸,他的身份原本是安徽省政府委员,后来卖国投靠了日本人。他以“避难”为名躲进黄龙寺,专门刺探守军的军事情报。在这个人深夜向日本人发报时,守军将他逮捕,搜出了电台和秘码本。少儿组因此立了大功。

孤军还开办了三所小学,将所有幼儿集中起来,专人看护,坚持读书上课。因日军围山,无法看到报纸,孤军便创办了《庐山围日报》,将每天收到的无线电讯刊印在报上,发给官兵民众,及时了解全国的抗战形势。因部队是7月底仓促上山,官兵穿得都是单衣单裤,难御寒冬。杨遇春请示上级后,得到批准,可以进入山上蒋介石、林森、汪精卫、冯玉祥、宋子文、孔祥熙、何应钦、张群、陈诚等党政军要员们的别墅,将别墅内的棉被、毛毯搜集起来,由妇女们赶制成棉衣棉裤。在山上的200多外国侨民也积极协助孤军守山,不但捐献出家中的衣物棉被,还将别墅四周的铁蒺藜拆下,送给孤军作路障。守军还在庐山上设立了一个临时救护医院,但由于医生和药品短缺,医院无法进行日常的救护工作。外国侨民知道后,主动捐献药品,懂医术的侨民还按时到医院来义务为伤兵治疗。

庐山守军在庐山上开展的多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庐山上的安全、供给等方面基本可以保证,这对坚守庐山的战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庐山守军还在山下积极开展护山行动。日军在各乡村组织了维持会,维持会的汉奸对守军下山活动构成很大威胁。守军成立了“侠士队”,专门斩杀铁杆汉奸,并四处张贴惩奸告示。汉奸们害怕起来,纷纷与守军联络,愿暗中为国效力。后来,庐山守军下山袭敌和购买粮食、药品等行动,都得到了维持会中暗中投诚的汉奸的帮助。日军何时要攻山,从哪条路线上山,有多少兵力,守军也都能提前知道。

民众的支持令庐山守军能够集中精力打击敌寇,消灭敌人的多次进攻。如当年8月17日,守军得到情报:有500多鬼子进驻高垅的一个小村子,准备第二天凌晨偷袭庐山。指挥部立即从两团官兵中挑选出300名善于格斗的勇士组成敢死队,连夜摸下山埋伏。等到夜深时,敢死队员人人光着上身,手提大刀,从两边摸进村里,向日军驻地发起突袭,在黑暗中摸着穿着衣服的人就是一刀。睡梦中的日本兵乱成一团,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身首异处了。敢死队员们越杀越起劲,直到天色微明才撤离返山。此次突袭共杀死日兵300余人,杀死一名中佐,两名少佐。

旗帜高飘山巅壮我国威

庐山孤军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国。驻守江西鄱阳县的江西保安处副处长蒋经国闻讯备感欣慰,决定去庐山慰问他属下的这支部队。警卫说庐山已成孤岛,前去太危险。蒋经国说将士们天天都在庐山,尚且不惧,我去几天又有何妨。8月下旬,蒋经国带了6名警卫和1名摄影记者冒险潜上了庐山。

在庐山的7天里,蒋经国走遍了守军部队的每一个哨卡,他慰问官兵,到救护医院看望伤病员。官兵们旺盛的斗志、百姓援军的高涨热情、山城井然有序的生活,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经国向儿童组16岁的组长赠送了一把精致的手枪,并亲自教他使用和保养方法。在临时救护医院工作的外国侨民得知这位27岁的少将是蒋介石的儿子时,都对他冒险视察的举动表示赞赏。

8月30日,在离开庐山的前一天,蒋经国召集两团军官,在大月山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军乐声中,旗帜冉冉升起,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脚穿草鞋、一身戎装的蒋经国站在军旗下庄重说道:“国旗代表国家的主权,国旗在什么地方,主权就在什么地方。现在国旗在庐山升起,我们就要誓死保卫她,以血肉粉碎敌人对庐山的进攻!”面对国旗,全体军官热泪盈眶。杨遇春将军高举手臂,代表两团官兵表决心说:“我们在庐山升旗,便是宣示我们的决心:我们决心以血肉保卫此庐山神圣地区,我们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也要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经国离开庐山后,随行的摄影记者在《中央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报道庐山孤军奋勇抗敌的图片和文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日军的震怒。冈村宁次不得不承认之前低估了庐山守军的战斗力,他原以为守军坚持几天便会弃山而逃,不想却是如此顽强。冈村得知守山的指挥员之一胡家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他是校友,又是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外甥后,决心将此人拉拢过来,瓦解国民党守军的士气。于是,他修书给胡家位,告诉他庐山已成孤岛,失陷是迟早的事,固守只有死路一条。他还许诺会给胡家位、杨遇春、邓子超等高级将领高官,只要他们放弃抵抗。冈村宁次特意挑选一位曾是胡家位的部下、又与胡沾亲的伪军军官将信送上山。胡家位读完信后,勃然大怒,当场将信撕得粉碎,指着伪军军官的鼻子骂道:“你投身贼寇,残害同胞,已是万恶不赦,竟然还有脸来当说客。两军交战,本不斩来使,但不杀你,如何能让冈村明白我等誓与庐山共存亡的决心和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气慨!”杨遇春集合两团连以上军官,当众处决了送信的汉奸军官。

得知信使被杀,暴怒不已的冈村调集重兵,增加了攻山的力度,同时调集空军加强了空中轰炸,日军有时出动6、7架飞机轰炸庐山守军的哨卡和山上的民宅,连悬挂着外国国旗的侨民区也不放过,法国传教士罗德功就死于一次轰炸。为此,守军加强了防空力量,战士古绍先曾用机枪击落一架低空轰炸的敌机,飞机坠入石门涧中。

随着日军围山日久,孤军伤亡越来越大,补给也越来越紧张。寒冬已至,许多官兵还没有穿上冬装,守军将士身着单衣薄裤,坚守在寒风凛冽、雪花狂舞的阵地上,但他们的斗志没有丝毫的减退,杀敌立功、互相比赛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小分队从庐山四面潜下山,袭扰日军。他们今天摸掉几个岗哨,明天吃掉一个班,后天又炸毁几辆军车。有时白天也下山设伏,选两个战士穿着花衣服,围着花头巾,手挎小竹篮,在公路上一扭一扭地走着,望着对面过来的日兵,便装着惊慌失措,把竹蓝一丢,转身就往山上跑。日本兵一边大叫着“花姑娘,大大的好”,一边狂笑着追来。等待他们的不是“大大的好的花姑娘”,而是“大大的不好”的子弹和大刀。

庐山孤军不仅在庐山四周山麓出击日军,还主动驰援在南浔线与日军血战的友军。庐山被困初期,在庐山以南的瑞昌、武宁、德安、永修等地,由薛岳指挥的十余万国军与由冈村宁次指挥的日军第一0一师团、一0六师团、波田海军陆战队等数万日军展开激战,包围、反包围、再反包围,双方都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复厮杀。9月2日,杨遇春、胡家位、邓子超得知:由饭冢国五郎大佐率领的日军一0一师团一0一联队近4000日军正由庐山南麓向德安迂回包抄,企图从背后向国军发动攻击。饭冢大佐部极为凶悍、狡诈,在侵华战争中屡立奇功,被誉为“帝国之花”,获日本天皇颁发的三级金鸷勋章。饭冢的迂回包抄对国军威胁极大,薛岳电令第66军160师拼死守住庐山东南的东牯山。160师阻击饭冢联队已两日,伤亡极大。杨遇春与胡、邓两位团长闻讯焦虑万分。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主动弛援160师。他们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一个加强连。150名壮士携带32挺机枪潜下庐山,绕过围山日军,向东牯山飞奔而去。一登上东牯山,壮士们来不及喘口气,马上架起机枪,向已接近山顶的日军猛烈扫射。日军猝不及防,慌忙后撤。国军乘胜追击,一举击毙了饭冢大佐,使一0一联队丧失了再进攻能力。庐山守军副营长范春南、连长王迅、副连长许坚平及93名官兵在战斗中英勇捐躯。饭冢大佐的死打击了日军士气,震慑了日军的军部。庐山守军为国民党军后来的南浔战役的“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0六师团、重创一0一师团做出了贡献。

血战不减豪情气壮山河

松树路位于牯岭山城正中的牯牛岭东侧。密密匝匝的松林中蜿蜒着一条曲折、平坦的小道。白天在小道上漫步,浓荫蔽日,翠绿扑面,令人十分惬意。月光下的松树路更富有诗情画意:松树密集处,从针叶间挤下来的点点月光,如珍珠般在小路上、草丛中闪动;松树稀疏处,小路上枝影斑驳,仿佛是笔墨酣畅的水墨画。松树路的西端尽头,豁然开朗,远处群山连绵,长天一色,缭绕着烟岚云气,甚为壮阔。此处路旁的山石上,刻有“月照松林”和“山叠千重”两幅石刻,题下这两幅石刻的正是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孤军壮士。“山叠千重”的边款注明:“浔阳沦陷,随军固守是山。无以为志,聊书四字。戊寅冬月,俞味斋题。”(戊寅年为公元1938年)“月照松林”的边款也注明:“冯祖树题,民国廿七年冬日。”

1938年冬,正是庐山保卫战最艰苦、最严峻的时候,但是抱定牺牲一切的孤军将士,毫无忧虑畏惧之心。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他们谈笑风生地观赏、评点山川形胜,还留下许多题刻。有这样志坚如钢,豪气冲天的壮士固守庐山,日本人焉能轻易得手?冈村宁次渐渐失去了耐心,他疯狂地再次调来两个旅团,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拿下庐山。从1939年4月初开始,日军明显加大了攻势,飞机大炮狂轰乱炸,日本兵从9条登山小道一轮接一轮地向上强攻。孤军死死守住阵地,有时日军从炸塌的掩体上蜂涌而上,孤军壮士便身绑手榴弹,拉响弦,吼叫着向敌群扑去,和敌人一起在巨响中滚下山涧。胡家位、邓子超都亲赴最前线,端着机枪,抡着大刀,和战士们一起拼力搏杀。

日军强攻了十几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却只占领了半山腰的一些阵地,还是无法登上山顶。日军知道这样硬攻的牺牲太大,于是花重金买通了山麓的一个猎户。4月18号凌晨,一支日军敢死队从莲花峰一条洪水冲出的山沟悄悄攀上小天池附近潜伏。等清晨大批日军从莲花洞山路向上硬攻、激战正酣时,潜伏的日军突然跃出,插到小天池哨卡守军的背后,猛烈开火。守军猝不及防,两面受敌,莲牯哨卡很快被攻破,官兵大部牺牲。剩余的守军边打边退,利用山形尽量延缓日军推进的速度,同时派人飞速向庐山守军总指挥部报告。

庐山守军总指挥杨遇春闻报,知道庐山已无法再固守,于是当即命令由328名官兵组成预备队赶往日照峰,居高临下,卡住通往山城的山路,就地阻击从莲牯哨卡涌过来的日军。如日照峰防线被突破,就退入城区大洋旅社和邮电大楼两栋钢筋水泥建筑,尽量封死进入山城的通道。然后转入大月山,由大月山抄近道赶赴仰天坪,由仰天坪山道突围下山,进入岷山地区。

黄昏时分,集结仰天坪的官兵开始由碧玉庵向山下突围,去九江县的岷山一带打游击。孤军沿途又与堵截的日军发生几次激战,于19日中午进入岷山。据第三团团长邓子超的日记记述,1938年7月26日初登庐山时,第三团实有官兵1653名,至1939年4月19日到达岷山时,仅存官兵840名。

“华山论剑,庐山论文”。庐山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1996年,庐山以中国第一家“世界文化景观”入选联合国遗产保护名录,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评价第一句就是:“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然而,在这个举世公认的文化名山上,却上演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壮剧,谱写了一曲彪炳史册的革命壮歌!

70年过去,壮士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他们慷慨赴难、气壮河山的壮举和气概永存于匡庐的山水之间!

猜你喜欢

守军庐山官兵
聂守军:只为一粒好种子
聂守军:东风来报稻花香
夏日避暑
徐守军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庐山脚下泡温泉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