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有创新也不够 国产手机进入“再破局阶段”

2015-05-28

新潮电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产手机厂商华为

可以说2014年是国产手机全面出击的一年,得益于运营商3G、4G业务的快速推进,消费者的换机潮转化为庞大的消费规模,而国产手机相比国际品牌“高配置低价格”的优势逐渐凸现出来,能与其一战的国外品牌只剩了三星和苹果,而中低端市场已经全面被国产手机占据。

由于国产手机在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国产手机的这一次突围更多只是“集体突围”,各品牌市场份额相加占比高,单一品牌的份额却少有能与国外品牌比肩,究其原因,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储备不够,因此大规模采用模式创新、概念创新、营销创新等手法强行推动市场销售,却少了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和投入。

创新的目的在于发现并实现新的价值,企业战略、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推广营销,每个环节都存在创新和创造新价值的机会。对于国产手机来说-最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投入并不小,产品和功能推陈出新,企业自身开始更加重视多元化,但相比国外竞争者来说还是远远不够专利匮乏的问题是大部分国产手机企业难以绕开的障碍。依靠性价比优势,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或许能打个平手,但如果掌握大量核心专利的国外品牌发起专利大战,那么国产手机就很可能兵败于此。

根据全球5大市场调研公司之一GFK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三星电子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5.8%,位居第一,领先第二的华为(9.5%)6个百分点,联想、酷派和苹果则分别以9.4%、8.75%和8.12%列3~5位。02015年市场的缠斗将会更加激烈,国产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再破局”,突破现在已经出现的障碍和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是国产手机最需要知道的答案。

需要一场再逆袭

市场调研公司IDC预计,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年增长率将降至10%左右,国内市场几近饱和,海外市场转而成为国产手机新的目标。在这几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和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等全球几大消费电子展会上,国产手机的身影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在会场扎堆出现掀起“中国风”,除了联想、华为、中兴这些欧洲市场常客之外,金立、乐视、一加手机、魅族、OPPO等等都出现在巴展的会场。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国产手机正以不同的方式集体漂洋过海,酷派、小米等众多厂商积极主攻新兴国际市场,中兴、华为等依托多年来在海外通信市场已有的优势稳扎稳打。联想则在深耕新兴市场的同时,借助跨国并购拿到进军成熟市场的入场券。

现在,借助国外的运营商和销售渠道,华为手机可以在十几个国家同步发售,先后赞助意大利AC米兰德国多特蒙德、巴黎圣日耳曼、英国阿森纳等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此外Ascend P7也已经进入欧洲及东南亚市场。小米则从海外贷款10亿美元主攻海外市场。联想在接手摩托罗拉移动品牌和专利的同时也接手了美国、巴西等地摩托罗拉的既有渠道和市场。酷派副总裁李旺表示,2015年将成为酷派大规模海外扩张的关键一年,目标未来3~5年内实现100%年增长率海外市场营收与利润达到国内市场规模。

无论是哪个国产厂商,走进海外市场的第一个关键都是专利。以中兴为例,目前中兴智能终端专利超过8000件,在4G LTE的基本专利方面,中兴有815件,占到了全球该领域专利数量的13%。不过,除了中华酷联等老牌的手机厂商的专利比较多外,剩余的厂商大多对手机的制造还局限在制造业,专利储备非常少,一旦进入国外市场很可能遭遇专利阻击,但他们目前还不具备应对专利纠纷的经验。国产手机厂商要想在国际市场立足就得做足功课,要不断加大自身专利研发和创新。没有足够的专利保护自己,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必然将处于下风。

此外,国产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还面临着知名度较低的问题。无论是暂时没有专利之忧的华为、中兴,还是没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的小米、vivo和OPPO等等,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应因地制宜对当地用户手机需求、使用习惯作深入研究,研发出当地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软硬件产品,将自身品牌不断渗透,逐渐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而这项工作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去耐心经营,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可走。

全面突破3000元临界点

国产手机在2015年急需破局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价格。目前联想、小米还有华为销售的手机大部分都是低端的千元机和2000元左右机型,短时间内可以赢得不错的市场份额,但是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品牌的进一步扩张。从各家厂商披露的营收数据来看,苹果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内容显示,其营收为7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76亿美元增长了29.5%,净利润为180亿美元,而据华为近期发布业绩报告显示,其消费者业务2014年销售收入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却只是苹果一个季度净利润的三分之二。

为什么国产手机不赚钱?这与他们一直在3000元以下的红海市场纠缠不休有直接矣系。现今智能手机的硬件成本已经很低,而目相对透明,以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厂商更是通过成本定价的竞争模式直接把利润压到几乎为零,再加上推广成本和行政成本,企业的利润来源已经不再是硬件产品,而是随之而来的增值服务,直至整个生态系统。而这样的模式已经让众多消费者认为,2000元左右就可以买得到旗舰手机也就导致了国产手机很难将价格进一步提升。

从近期国产手机频频发力中高端手机市场的举动可以看出,国产手机厂商其实都已经计划转型中高端市场,冲击3000元以上市场。不过,从目前来看,除了华为以外还没有可以谈得上成功的案例。华为Mate7的出现,让华为的高端机型领先其他国产品牌,至今仍一机难求,目前其销量维持在200万部左右。除此之外,国产手机很少有品牌和产品可以取得超出硬件成本的品牌溢价,根本无法与苹果相提并论。

其实,除了华为之外,魅族、酷派、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也都在尝试进军高端市场。一些厂家把各种高端软硬件集合在一款手机中,以为这就是高端产品,但高端用户群似乎对这类堆砌出来的“高端”手机并不感冒。“可以说现在3000元以上的国产手机很难做。”有业内人士这样对媒体表示。国产手机在硬件、系统、附加软件等核心技术上很难形成品牌认知度。

反观苹果,虽然iPhone 6的硬件成本不过千元,但是包含其中的研发成本却是高得吓人。苹果财报显示,2014财年中苹果投入60.4亿美元用于研发创新,其中2014年9月当季便破纪录达到16.8亿美元。苹果全年60.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相当于小米2014年半年的销售额。一直以来,苹果手机的核心硬件,基本完全依靠自主研发,因此完全可以用自身的软件对其进行优化。而国内手机品牌在硬件方面除华为拥有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外,其他品牌尚无研发核心元器件的能力,在软件领域则更是只有一大堆修改了UI的所谓深度定制系统

对于国产手机的3000元天花板,国外媒体TechInAsia也做了报道。TechInasia表示,热销的中国国产智能手机价位几乎都是中低端价位的手机,一旦是价位超过3000元人民币,也就是480美元,在市场上就基本处于卖不出去的状态。以联想为例,联想热销的手机几乎都是千元以下的手机。而号称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小米在2015年之前也没有推出过2000元以上价位的手机。华为高端价位机型往往也是华为销量最差的机型。如果一旦超过3000元价位消费者倾向于国外品牌,比如苹果和三星。

再破局发力核心创新

除开部分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心理不说,在绝大部分用户心目中,国产手机目前还处于二流品牌的位置,基本没有什么品牌溢价,最大原因还是自身软硬件实力不够,产品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提供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产品。

对智能手机熟悉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时代,山寨机曾经风行一时,MTK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让没有任何手机生产经验的企业只有设计外壳和包装就可以推出手机产品,这也导致了一大批山寨厂在市场上的泛滥,由此变相让主流国产手机品牌遭遇了重创。好几年过去,似乎同样的场景又要重现。如今的智能手机厂商,系统用的是各种改过的安卓系统,CPU主流不是高通就是MTK,GPU、屏幕、传感器等重要组件也基本进口自欧美日韩,设计上也缺乏新意。反观三星一目前已经拥有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手机产业链全部资源。这样的差距并不是国产品牌短时间能够赶上的。

想要摆脱二流品牌的形象,国产手机品牌需要急起直追,提升自身在手机产业链里的话语权,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早日摆脱对洋品牌的依赖。虽然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可能已经没有机会,但是在硬件、外观和软件设计上依然可以有所作为。例如前段时间网上为人津津乐道的谷歌积木手机-其实中兴早在2013年就已推出这种模块化的手机,把手机分成独立的四大模块比如电池模块、摄像模块等,通过滑轨式的设计把模块拆卸或重新装配,按用户自身喜好来更换升级,这一设计在2013年获得了世界三大设计大奖之一的红点设计奖。

国产手机另一个优势在于本土化,更了解中国消费者,更能洞悉用户的需求。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前十名的品牌中有8款都是国产手机,包括自拍神器“美图”、女性手机“朵唯”、听歌利器“步步高”、各种老年人手机等等。“手机软件和操作系统的良好体验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手机的重要原因,国产手机在这些方面更胜一筹。”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耿岩说。

后记

模式创新、营销创新和产品创新,将成为国产手机在2015年破局的重要节点,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崛起更是调动了年轻消费群的购买积极性。国产手机在品质提升的同时,营销、渠道、生态系统等软硬件建设都将大幅进步,在2015年或许有机会对国际品牌发起全面反击。

猜你喜欢

国产手机厂商华为
国产手机,走红海外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国产手机几家欢乐几家愁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国产手机品牌价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