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5-05-26孟丽张璐

党史文苑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现中国梦

孟丽+张璐

[摘 要] 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如何构建中国梦给我们带来了多重思考。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组织保障;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命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中国梦的实现更要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 中国梦 实现 路径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对中国梦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崛起的深切期望以及为之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爱国热情。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组织保障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以及外国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切的苦难,中国各界的仁人志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从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孙中山的“振兴中华”,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梦,遗憾的是这些行动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给乌云笼罩的中国带来了曙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实践观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国的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的近代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先,国家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完成了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次,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再次,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就要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和引领者,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中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推动者,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能否巩固,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也关系着中国梦能否实现[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2]。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拥有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二、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最终目标则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每一个人的幸福梦,即让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自由平等的现实生活。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党的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纲和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关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国家富强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强有力的支撑,每一个中国人的支持和努力将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中国力量,着力点在于群众,中国梦的实现,要由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来完成,全国各族人民汇聚成一线,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必能汇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力量,蕴涵无限生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因此,只有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才能实现中国梦。endprint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P32-33。它精辟地概括和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对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稳定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有着重要的正确引导作用,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所需的精神食粮,给社会各界的人民明确了精神指南,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应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繁荣发展着的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凝聚中国力量,必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

四、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以其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国富民强而著称于世,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继承与弘扬。然而,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期间爆发的战争与战乱给祖国山河、土壤、水源和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实施的野蛮“三光政策”和施放毒气及细菌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内经济的满目疮痍和西方列强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中国采取了“大跃进”形式来扭转乾坤,然而大炼钢铁忽视了科学、客观的自然规律,对森林、矿石、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我国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消耗过快,污染物的排放使环境遭受严重污染。近些年,对部分地区的居民来说,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成了人民群众的梦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创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篇幅地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报告中勾勒出的美丽中国,旨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习近平在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的贺信中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中国所带来的天蓝、地绿和水净的自然环境,将转化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投入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共筑中国梦的实现。首先,需要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次,突出生态优先,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的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再次,倡导绿色消费,共享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最后,坚持全程管控,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管控和治理[4]。以全民的智慧和行动大力建设美丽中国,使祖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我们生活的广袤中国大地永葆青春美丽,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强的自然之基。

五、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基本小康。“中国奇迹”惊艳世界,就在于打出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然而,当前我国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5]。

中国梦的实现不是靠空谈而是靠实干。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政府由行政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政治基础。三是,推动文化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四是,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改善民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生态基础。多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和谐中国的生动局面,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endprint

六、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仍需警醒,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给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不小的挑战。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干涉主义依然存在,国际争端与国际冲突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都给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测性,这就使得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我国正处在一个大的发展转型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因此更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环境来逐步完成这个转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致力于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在结束答记者问时他谈到了自己的人生信条:“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与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发展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与中国的发展相一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崛起,而且在和平崛起,这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倡导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睦邻友好,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有效改善、从容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富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9).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陶良虎.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J].理论探索,2014(2).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责任编辑 马永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现中国梦
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系统设计及实现
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