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开甲学术人生对当今学术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5-05-26申红心

党史文苑 2015年6期
关键词:程开甲爱国主义学术

[摘 要] 程开甲成长于民族危亡的特殊时期,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不断奋斗并最终成为了科学大师。他的学术成长是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自然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名师效应和爱国主义精神也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程开甲的学术人生对当今学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字] 程开甲 “两弹一星” 人才培养

程开甲是1999年受到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之一,是2013年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成长于一个时局大变动的年代,也是一个名师大家辈出的年代。他的学术成长经历是那个时代无数科学家的人生缩影:在抗战炮火中艰苦求学,为追求民族复兴负笈远渡,学成之后在祖国的召唤下又毅然回国。

一、学术人才培养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

纵观古今中外,兴趣都是引领和支持学术大师们走向巅峰不可或缺的因素。2007年,程开甲回到故乡吴江,题写了“从小爱科学,努力打基础,长大成栋梁”[1]的题词,揭示了科学兴趣对他的影响。首先,浓厚的科学兴趣将程开甲引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兴趣的养成是一个在环境影响下潜移默化的过程。程开甲也有过小学留级的不堪往事[2]p193,但在当时校长简晓峰的影响下产生了“要成为一个大人物”[3]p6的想法。就读于秀州中学时,“爱国、爱校、爱科学”[3]p8的良好氛围使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阅读科学家的传记,他进一步认识了科学所蕴涵的巨大力量,萌发了“长大也要当科学家的理想”[3]p11。在内外条件的交互作用下,程开甲逐渐激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随着兴趣的发展和认知的加深,他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其次,对科学兴趣的自觉助推程开甲走上学术巅峰。兴趣有自发的兴趣和自觉的兴趣之分,自觉的兴趣则是兴趣的高级阶段,它决定了个人的人生路径。随着对科学认知的加深和科学救国思想的形成,程开甲的学术兴趣进入了自觉的阶段。他认为,个人“追求的目标应该符合祖国的需要”[4]p8。所以,他在留学归国后根据国家需要“一次又一次接受新任务、变换方向”[5]p30,并最终进入了核武器试验研究队伍。

程开甲的成才过程是一个学术人才自然生长的过程,兴趣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持作用,从自发到自觉贯穿了程开甲的整个学术人生。从程开甲身上我们看到兴趣所蕴涵的持久而深刻的动力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建立在他自觉选择基础上的。因而,在学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自主的兴趣选择,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自主养成和选择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加强引导使学生将这种自发养成和选择的兴趣变为自觉的兴趣,成为他们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内在动力。

二、学术人才培养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养成

创新正日益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程开甲眼中,“创新是科学的生命之源”[4]p4。他高度重视创新精神的作用,鼓励青年研究者“要有创新思维,要敢于想象,敢于坚持”[5]p30。同时,程开甲还做出了众多的创新成果。在大学时期,程开甲凭着敢想敢做的精神完成了《根据黎曼基本定理推导保角变换面积的极小值》一文,得到了著名数学家陈建功的高度肯定。之后,他又敢为前人之所未为,完成了《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推导》这一连狄拉克本人都没有完成的任务。在欧洲留学期间,他涉足高温超导领域研究,对传统超导理论提出挑战,与玻恩教授一同提出了超导的“双带理论”。归国之后,他先是在南京大学领导了金属物理教研室和核物理教研室的建设,尔后加入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队伍。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无论是参与理论研究,还是组织领导核武器的试验技术工作,他都留下了众多的创新成果。在理论研究中,他带领队伍利用新模型计算出了原子弹爆炸时的弹心压力和温度;在组织领导核武器试验工作时,他负责起草了《国家第一种试验性产品试验技术方案》,提出了首次核试验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首次氢弹空投试验时的新投弹方案、首次地下核试验时前封后堵的试验方案、首次平洞试验时的鱼钩型设计方案,等等。创新成为程开甲学术生涯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创新精神也成为程开甲身上最宝贵的财富。

程开甲从事科学研究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程开甲走向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对程开甲而言,创新不仅是现实对他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在这基础上形成了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培养学术人才所必需的。在学术人才培养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思维训练,更要注重培养敢于怀疑和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敢于向现有的权威说“不”。同时,创新的路是艰难的,需要注重培养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敢于坚持的信念。创新精神培育的关键,是要将创新由外在要求转变为个人的内在需求,并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依据和价值信念,成为指导其日常学术研究的标准和内在动力。

三、学术人才培养要重视师承效应的作用

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群体具有明显的师承效应特征,这在程开甲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浙江大学时期,程开甲跟随束星北、王淦昌两位老师学习物理学。束星北和王淦昌都是当时国内著名的物理学家。束星北理论功底深厚,曾留学美、苏、英、德等国,受到过著名物理学家爱丁顿、数学家斯特洛伊克等名家指导。王淦昌长于实验,先是在国内师从叶企孙、吴有训两位名家,之后留学德国,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迈特纳,尔后到英、法、荷、意等国进行过学术访问。从束星北、王淦昌那里程开甲得到了必要的专业训练,更见识了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精神,学习到了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两个诀窍:一是紧跟前沿,关注热点;二是抓住问题,扭住不放[6]。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是程开甲学术传承的另一来源。玻恩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哥廷根学派的创立者,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的研究领域极为丰富,学术交流也极为广泛,与当时世界物理学界顶级的学者都有交往。著名物理学家皮卡查曾说过,“大科学家是由大科学家培养出来的”。作为大科学家的玻恩不仅培育出了程开甲,还指导过泡利、海森堡、奥本海默等大物理学家,中国的彭桓武、杨立铭、黄昆也曾在他的门下求学。在师从玻恩期间,程开甲不仅结识了当时物理学界最顶级的科学家,见识了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更从玻恩身上学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谛——“离经叛道”[2]p42。玻恩口中的“离经叛道”,指的是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程开甲深受影响,一直将创新作为科学的生命力之所在。endprint

程开甲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大师的养成离不开大师的指导。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师承,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是学术态度和学术精神的传承,它们是师学传承的精髓。当今的人才培养沾染了经济领域的特征,呈现出“流水线”式特点,师学传承的特征逐渐消褪。要逆转这一客观趋势,我们需要将教育的视角从经济发展转回人才的培养,重视学术人才培养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尊重老师在学术人才教育中的自主权和主体地位,使他们可以因材施教培养出高水平人才。同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吸收和培养更多的名师,以名师育名才推动学术人才建设的科学发展。

四、学术人才培养要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

在程开甲学术成长的道路上,爱国主义是他最鲜明的特色。程开甲的信念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他所有行为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5]p29。程开甲当初选择科学研究的道路固然有个人兴趣的成分,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相信科学所蕴涵的巨大力量能够改变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对科学认知的进步,程开甲对科学的兴趣从自发变为自觉,坚定用科学改变中国的信念,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维系程开甲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纽带,也是支持他在科学救国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抗战时期,程开甲随浙江大学内迁,在冰冷的车厢里还坚持学习。留学爱丁堡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待遇优渥的职位,但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召唤后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国旅途。归国之后,他根据国家的需要不断地改变工作岗位、转换研究方向,这其中除了他对自己科研实力的自信外,还有他对国家强盛的期盼与责任。程开甲将他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收获成功,还收获了快乐。在提到当初做出回国决定的问题时,他回答道:如果不回国在学术上或许会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的幸福”[4]p8。爱国主义是程开甲那个时代最昂扬的情感,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是他们不懈的追求,是否符合祖国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爱国主义不仅是他们精神上的信仰,更成为他们现实中的行动,成为助推他们前进的深厚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恒久不变的主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民族危亡的危机已经过去,但民族复兴的使命显得愈加突出。学术研究是艰辛而枯燥的事情,除个人兴趣之外尚需要更深刻和更持久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情感是不二选择。在学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需要自觉地结合在一起,将自己的人生与民族复兴的大潮融合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为他们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家乡人眼中的程开甲[Z].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4-01/11/c_125989994.htm.

[2]姚爱英.科星最亮——两弹一星元勋故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熊杏林.程开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4]程开甲.创新是科学的生命之源[J].神剑,2004(1).

[5]孟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访“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院士[J].民主与科学,2006(6).

[6]熊杏林,施毅,申红心.程开甲院士学术成长的历史考察[J].现代应用物理,2014(1).

责任编辑 彭月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程开甲爱国主义学术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师兄弟争论
学普通话没有完成
殷殷情深
爱国主义教育
学术
爱国主义教育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