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京求医是一个短期内无解的难题?

2015-05-25张羽

方圆 2015年9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北京医生

张羽

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某地、某医院是各国都存在的现象,但北京可能更为突出。患者希望得到最好的诊疗的想法是天经地义的,但由于没有严格的分级就医制度,患者来京就诊其实有很大的盲目性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选择进京求医?在一些媒体报道和评论中,都将之归结为“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惹的祸”。

《方圆》记者查阅了全国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公布官方数据,截至2014年11月全国有三级医院1898家,其中北京88家,仅占4%,与全国大部分省份、直辖市基本持平,三甲医院的绝对数量上甚至远远低于广东、辽宁等省。

但在患者们看来,这种医院绝对数量上的比对并没有意义。选择进京求医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两条“不放心地方医疗”或者“相信北京的医院是最好的”。

为什么一定要去北京看病

一年前,在北京工作了几年的小刘女士的父亲怀疑自己心脏不好,老家医院建议父亲做心脏手术,并“安装4个心脏支架”。小刘的老家在包头,医院是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理论上也能做这个手术,但最后她决定还是来北京看看再说。可在北京著名的阜外医院几番检查下来,专家下了个结论:老人这个年纪,心脏算相当健康,根本不需要做手术。“以前在媒体上看过存在过度医疗,这回真碰上了。真装了4个支架要花费几十万不说,对老人的身体还特别不好。下次看病还是得来北京。”

与小刘不同,刘飞的剧烈腹痛则是在老家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的医院看了好几次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一共花费了500多元检查费,最后配了1块钱20片的止疼片的西药”。直到发展成全身剧烈疼痛,医生仍然认为没什么事拒绝给刘飞转院。不得已,刘飞夫妻在子女陪伴下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看病,查出“食管癌晚期,并伴有7处大小不一的淋巴结浓聚灶。”

而黑色素瘤患者王霞原来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沿着黑痣的边缘进行了割除手术,结果引发了大面积的扩散。“觉得当地医院治疗上存在过失,根本不相信当地医院,就来北京治疗。”相较之下,李青就显得更有“主意”,在得知自己患有乳腺癌之后直接就来了北京,理由是“相信北京的医院是最好的”。

“没病当成有病”、“有病当成没病”、“治病没有治好”或者干脆不被病人信任……地方医疗的尴尬可见一斑。

每年都处理数十起医疗纠纷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良钢告诉记者:“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某地、某医院是各国都存在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现象,但北京可能更为突出。患者希望得到最好的诊疗的想法是天经地义的,但由于没有严格的分级就医制度,患者来京就诊其实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甲医院VS基层医院

在《方圆》记者采访过的进京求医人员中,他们几乎百分之百的目标都是北京的三甲医院。

三甲医院是目前中国医疗体系中除国家特殊医院外的最顶层。依照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各级医院经过评审被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医疗帝国,对三甲医院每年的投入多则四五十亿,少则二三十亿,医疗建设的不断投入,吸引了更多的病人来看病。有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以来中央医保投入不断增加,而医患纠纷反而增加了,是什么原因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教授王岳研究了十来年的中国医疗正义问题,却也必须承认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近70%的一、二级医院都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一方面大型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可以高达110%左右,而另一方面小型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却只有36%左右。我国医生人均每天接诊4.5人次左右,而许多大型医院医生每天接诊则高达60多人次左右。其实我国医生的数量并不少,2000年中国每一千人的医生数为1.67,与英国和日本接近。因此实际上在老百姓高呼“看病难”的同时,一、二级医院的医疗卫生资源存在着大量的闲置,医疗卫生资源在全国的分布很不均衡。

病人和医院共同构成了这个问题的两端。

大多数病人并不信任基层医院,导致“70%的病人都不应该自在三甲医院首诊”现象。而基层医院自己有时也很不争气。在记者采访的进京求医患者中,大都是现在地方基层医院看过,无法诊断病情、误诊、治疗失败……种种原因促使他们来到北京。虽然无法凭借个别叙述就判断有医疗事故,但“基层医院不能让人放心”却是大多数人的观念。

事实上,进京求医的患者以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居多,而大多数南方人更习惯于选择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那里同样数量不少于北京的三甲医院。

短期内无解,长期分级就诊

王良钢直截了当地指出,进京求医是一个短期内“无解,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及个人需求的差异性,迫使人们必须寻求相关原则,在合理医疗负担前提下,来有效地分配医疗资源,以调和生存权及平等权的可能冲突。”在王岳看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

谈及长期治理,很多医改专家都曾经呼吁过 “分级就诊”的问题,以制度来保证患者分流。“分级诊疗不仅是建立三级网络问题,还应该把急慢分治纳入其中,疾病在急性期可以在大医院接受治疗,到了康复护理阶段就转到其他类型医疗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说。

据了解,北京已经开始试点改革这种状态,例如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北京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等都在已经在运行中。将“三甲医院的病人下沉到社区医院,预留出一些三甲医院的号,通过基层医院推介才能获取,发挥基层医院医生的作用。医生的职能不仅仅是治病,合理分流病人,帮助病人找到相应的好医生也是他们的职能之一。”王岳认为。

与制度改革并行的还应该包括进京求医患者的就医观。“大量进京求医导致城市管理压力、就医环境恶劣。”王良钢觉得,一些非危重疑难复杂病症患者并不一定非要选择来京,舟车劳顿反而会加重病情,不如就近选择一些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北京医生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最美医生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