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朗核谈判:撬动地球的支点

2015-05-25秦天

世界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伊朗核支点谈判

秦天

3月29日,在万众瞩目中,新一轮伊朗核问题外长会在瑞士洛桑拉开帷幕。虽然与会各方未能在最后期限(3月31日)达成初步协议,但各方决定“加时”两天,最终在4月2日达成了框架协议(参阅本期“时事概览”)。按照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此前设定的时间表,各方计划于今年3月31日前达成初步协议,再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细节方面的谈判,最终在今年6月3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此前,在2013年11月,有关各方达成了阶段性协议,并把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期限定为2014年7月20日,但由于分歧严重,这一期限不得不两度延长。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对第三次延期不感兴趣,希望能够在今年6月30日之前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

尽管很多人都在期待伊朗核谈判最终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是对此持怀疑、甚至批评态度的人也不少。3月3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绕过白宫到美国国会演讲,着重渲染伊朗核威胁,并对正在进行的伊朗核问题谈判“批评指摘”,引起奥巴马政府的强烈抗议,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和50多名民主党议员缺席演讲。美以关系也被媒体认为“陷入几十年来的最低点”。伊朗核谈判不仅冲击着美以特殊关系,更成为美国国内党争的一个重要议题。显然,伊朗核问题早已超越了国别或地区界限,牵动着全球的神经。

“地缘支轴”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是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在国际政治中,一个支点国家或支点问题,也可以撬动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国际关系。伊朗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国家,伊朗核问题就是这样一个支点问题。

对于伊朗的支点地位,地缘政治学家早有阐述。20世纪初,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心脏地带”说,认为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格局的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这一心脏地带的南部,就包括伊朗高原。后来,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又提出“边缘地带”说,认为“心脏地带”固然重要,但环绕心脏地带的欧亚沿海地区更为重要;控制了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才能更好地掌控欧亚大陆和全球。伊朗恰恰处于亚欧大陆西部的沿海地带。因此,伊朗既位于“心脏”又处于“边缘”,在欧亚大棋局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除此之外,伊朗拥有世界第一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和第三的石油探明储量,目前在受制裁的情况下仍是世界前十大产油国。更重要的是,伊朗连接着里海和波斯湾两大能源富集区,且伊朗作为波斯湾地区的大国,对波斯湾石油外运具有一定的支配能力。正是考虑到伊朗在地缘和能源上的关键位置,美国当代地缘政治学家罗伯特·卡普兰称伊朗为“地缘支轴”。

牵动大国关系

伊朗核问题的源头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与伊朗的敌对。尽管美伊关系是核心矛盾,但由于伊朗独特的地缘和能源地位,其他大国也逐渐卷入纷争或参与解决纷争。伊朗核谈判除当事国伊朗外,还有六个国家参与,可分为中、俄、美、欧四大阵营。中、俄立场相对中立,美、欧则对伊强硬,尤以美国为甚。伊朗核谈判的进展或挫折,都多少会触动这几大关系。

美国与俄罗斯一直存在着地缘和战略竞争。乌克兰问题就是典型。理论上说,伊朗也是美俄争夺战略空间的一块重地。俄罗斯的根本目标是保持伊朗对俄罗斯的亲近,防止伊朗急剧地、彻底地倒向美国。因此,俄罗斯很注意累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筹码。比如1995年俄罗斯接手修建无人问津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拿到了伊朗核问题上的一张大牌。无论是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发电,还是美国防止伊朗核研发“民用转军用”,都绕不开俄罗斯。不过,与乌克兰问题不同,伊朗并非美俄地缘博弈的首要地区。多年来,美俄在伊朗核问题上保持着大体上的合作。这不仅是因为美俄在防止伊朗拥核上观点基本一致,更是因为俄罗斯并不打算跟美国全面冷战,还想留着“伊朗牌”与美国讨价还价。因此,伊朗核谈判的停滞对俄罗斯未必不利。俄罗斯可以接受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但绝不希望看到伊朗重新成为美国的盟友。

俄罗斯与欧洲之间也存在着地缘竞争,但在伊朗问题上的对抗非常有限。欧洲不像美国那样在中东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更多的是从经贸尤其是能源的角度重视与伊朗的关系。在2004年左右,欧盟还是伊朗石油出口的最大对象,占伊朗出口的30%左右;直至美国2011~2012年对伊朗制裁加码前,欧盟仍然占到伊朗石油出口的18%左右。能源业界还提议修建伊朗—欧洲天然气管道,将伊朗南帕斯天然气田的天然气输往土耳其,再运往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013年鲁哈尼政府上台后,石油部长赞加内曾多次表达向欧洲供气的意向。目前,俄罗斯是欧洲第一大天然气进口来源,占到其总进口的30%左右。欧洲持续追求天然气进口来源多样化,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而伊朗正是其多样化战略中的重要选项。因此,一旦伊朗核谈判取得实质突破,美欧对伊朗制裁大幅缓解,欧—伊天然气管道很可能提上议事日程。欧伊之间将借助天然气纽带形成能源战略伙伴,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能源和地缘优势难免遭到削弱。

美欧是传统盟友,在伊朗核问题上属于同一阵营,但利益却未尽一致。长期以来,美国对伊朗是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三管齐下。欧洲虽然反对伊朗拥核,但反对对伊朗动用军事手段,在政治上和伊朗保持联系,欧洲主要国家都和伊朗建有正式外交关系。在经济上,欧洲也不愿放弃伊朗市场,曾强烈抵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虽然2010年前后欧洲最终在美国压力下撤出了对伊朗的大部分投资、2012年基本停止进口伊朗石油,但欧洲商界一直渴望重返伊朗。目前,伊朗的石油出口份额基本上被亚洲买家垄断,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投资领域也多被亚洲国家填补。正因如此,欧洲对美国其实相当不满。目前,伊朗核谈判一直透露出成功的希望,但主导方是美国和伊朗,欧洲担心美伊私下达成协议,而自己沦为“陪客”。自2014年以来,不断有欧洲官员和商人抱怨美国和伊朗频繁接触,却不允许欧洲企业重返伊朗。可见,欧洲虽然希望伊朗核谈判出成果,但并不乐见一个完全由美国操控的结局。

猜你喜欢

伊朗核支点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莱希当选总统后,伊朗核协议谈判恢复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伊朗核协议 一纸激起千层浪
用层次分析法浅析法国搅局伊朗核谈判的动因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朝鲜的停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