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学设计(湘教版)

2015-05-22张亚群

地理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业区位榆次工业

张亚群

一、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课标解读: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通过本节使学生学会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通过了解这一工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同时在工业布局时还应考虑环境因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工业联系的形式和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作出适当评价;通过了解工业生产活动过程,理解工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世界各地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工业与环境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难点:工业联系的形式和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四、教材分析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工业的区位因素,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决定工业内部联系,工业联系又为工业区域的形成奠定基础。影响工业发展的各区位因素不断发展变化,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专业化产业区;又为共同生存,加强环保,着力改善整治周边环境。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为后面知识做铺垫,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社会经济生活也有一定兴趣和体验,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有待于在理性层面上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以学生熟悉的经纬厂为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自主创业正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假如你获得一笔贷款,计划投资办厂,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工厂的选址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你理想中的厂址有什么特点?

【学生】土地廉价、水源充足、原料、燃料丰富、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政策优惠等。

点评: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所谓“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因此提出问题,设置疑问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方式。

【教师】有没有完全符合要求的地方?(没有)那就要选择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这节课就来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2.静思独学,自主探究

【课件】展示问题导学,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1)什么是工业区位?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工业生产的?

(2)结合课本第68页阅读,总结影响工业布局的具体因素,并举例说明。

(3)工业联系的方式有哪些?

(4)工业转移的原因有哪些?说出“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方向。

(5)阅读教材,结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分布图”,总结我国专业化产业区的特征。

(6)在图1中填空,说明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点拨】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以“工业联系的方式”为例。

工业联系的方式:

(1)生产联系:①前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又称为“投入—产出”联系或“上下游”联系);②零部件工厂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

(2)非生产上的联系:①地理空间联系(共同利用基础服务设施与廉价劳动力);②信息联系(共同利用信息网络)。

点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不盲从教师,在课堂上做好预习,热情参与,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过渡】前面大家已经了解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下面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检测一下掌握情况。

3.虚拟游戏,工业布局

【课件】展示虚拟工业布局的动态图(图2),要求学生将图中的服装厂、啤酒厂、造纸厂、钢铁厂进行合理布局并说明理由,然后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点拨】学生对钢铁厂的布局有争议,很多学生认为应布局在西南方向,因为既靠近煤矿,又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城区河流的下游;但最佳方案显示布局在西北方向的综合效益才最高,所以需要进行点拨。

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①工业早期,冶炼单位钢铁消耗的煤炭比铁矿石多,所以钢铁工业的布局靠近煤炭产地,这就是“移铁就煤”。②20世纪初,随着冶金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炼焦比的下降,在生产中所需的煤炭比铁矿石少,所以钢铁工业的布局靠近铁矿产地,这就是“移煤就铁”。

【总结】工业布局既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环境效益。

点评:“游戏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一种有趣的“情景”,形成无拘无束的活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因此,“游戏式”教学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群思互学,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经纬厂的相关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厂区平面图(图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材料一: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有大型钢铁企业和电热厂;晋中、晋南是主要产棉区,紧邻我国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商品棉基地,纺织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榆次交通便利,位于石太线和同蒲线的交叉点。

材料二: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的前身经纬纺织机械厂,于1954年8月在榆次郭家堡建成投产,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基地。到20世纪80年代,产品已销售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装配及配套使用单位170多个,并出口亚、非、欧三大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纺织机械厂。厂区分生产、生活两大区域。生产区有很多配套工厂。

(1) 建国初期,经纬纺织机械厂的厂址选在榆次的原因有哪些?又为何将厂址确定在榆次西郊的郭家堡一带?

(2) 读“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厂区平面图,请列举与纺机厂配套的工厂有哪些?这些工厂为何集聚?

(3) 近年来,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的规模缩减,其原因是什么?

点评:在这一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静思独学与群思互学相结合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5.展示共学,总结点评

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达成共识,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大胆质疑,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点评。(3、7组在黑板上展示第1题,2组在白板上展示第2题,5组和8组口头展示第3题)

【课件】展示参考答案:(1)①交通:榆次位于石太线和南同蒲线的交叉点,运输条件极为便利;②原料:榆次西北方向有太原钢铁厂,可提供丰富原料;③燃料:榆次东有阳泉煤矿,西近汾西煤田,燃料资源非常充足;④动力:附近有太原电热厂,可提供丰富动力;⑤市场:晋中和晋南地区是主要产棉区,纺织工业基础较雄厚,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大;⑥政策支持; a.榆次西郊的郭家堡一带,地形开阔平坦且地价低,适合工厂大规模建设,更利于今后发展;b.临近潇河,有充足水源,且排水条件良好;c.榆次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布局在西郊的郭家堡,避免对市区造成大气污染 (2)冷作厂、铸造厂、特种铸造厂、专件厂、中小件厂、电热厂(电镀和热力)、精大件厂、涂装厂、棉纺总装厂等 工业集聚的作用:①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②利于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利于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①工艺和技术落后,设备陈旧;②没有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③企业规模庞大,成本高,负担重,产品效益低;④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减小,价格上涨,纺织工业整体下滑,对纺机的需求下降;⑤国营大型企业管理不善,规模大,人员多,转型阻力大。

点评:展示是在学生“先学”基础上,将“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用适当方式展现,从而检验“先学”的效果。展示是道德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因此,道德课堂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突出学生的“展示性”学习。

6.悟道善学,价值建构

【知识建构】各小组自主构建知识网络,2组在黑板上呈现,其它小组在白板上呈现。

点评:通过知识建构学生可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序列及结构框架。这种小结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目的明确,且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区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其中原料、燃料的影响减弱,市场、信息、科技的影响加强,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减弱,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加强,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交通不再是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专家总评:本节教学设计采用“案例”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和活动形式,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两方面展开,整体设计简明、清晰。结合乡土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更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说服力,利于学生分析案例与相应知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高,教师注重启发、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教学效果显著。该课荣获我校“课改标兵”评选活动一等奖。(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副校长、硕士生导师、省骨干教师 郝笑冰)▲

猜你喜欢

工业区位榆次工业
The Spirit of National Defense Is in Our Hearts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探讨
——基于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
强化锻炼:在工业区位问题上开展地理专题复习策略
大惊小怪说晋商——游榆次常家庄园有感
工业人
基于多样化学习的“工业区位”教学研讨
榆次地区广告设计中汉字造型的应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关于提高榆次站运输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