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上对糖尿病辨证论治的新观点

2015-05-21冯大平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5年4期
关键词:温煦肾阳西医

冯大平

糖尿病是现代西医直观的病名,祖国中医称之为“消渴”。由于病因复杂,并发症多,治愈难,死亡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因病死亡人群中30%都是死于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人类五大杀手”病种之一。鉴于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对糖尿病的研究也是刻不容缓。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医先辈就对糖尿病有明确的认识。如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有消渴者尿中有糖的重要提示。可见中医对尿糖的发现比现代西医早一千年左右。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中医前辈一直以“消渴”命名呢?我认为,“消渴”是糖尿病中的两种证候,属证候名。古人是以“消渴”作为糖尿病的辨证依据,寻求病因及致病脏腑,首创了对糖尿病三消论治的观点,提出口渴多欲为上消,病变在肺;善易饥为中消,病变在脾;多饮多尿为下消,病变在肾。病因阴虚内燥。本人认为古人的误区就在于此,古人被口渴多饮的假象所惑,在治疗用药方面误用沙参、麦冬、生地等养阴生津之品,故疗效欠佳。

从消渴病机整体分析:消是病的主因,渴是假象,有消必渴。“消”是指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失常,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饮食物质所化生的精微,不能正常吸收化为小便而消出体外,导致人体津液的丢失。主要病因为心、肾阳虚,命门火衰。

心主阳,为人身五脏六腑之大主,居乾位,乾阳温煦人体五脏六腑,阳能化气。人体五脏六腑,得阳气的推动,方能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如肾得阳,则肾水不寒,肾为水脏,为水之下源,司蒸发;若无心阳的温煦,如“釜底抽薪”,蒸发失司,下源之水,则不能化雾上升于肺。肺为水之上源,肺、肾相通,无下水源之水化雾上升,则华盖干燥。《医贯·消渴论》有云:“心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重蒸上润,如釜底无薪,故锅盖干燥矣。”

脾为心之子,母虚则子衰。脾无心阳的推动则升运失职。胃所摄取的五谷精微无脾阳的升运、肾气的固摄,直趋于下,从小便消出,导致人体的津液丢失,因而尿甜或如脂膏。尿糖由此而来,故名糖尿病。《黄帝内经》对人体水液代谢指示:“饮食入胃游精气,脾气散精,上交于肺,肺主调节潇降,如雨露之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外台秋要》亦云:“肾气虚冷,不能上蒸,致水谷精气下泄也。”可见阳虚贯穿了糖尿病的始终。

近十多年来,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且由原来的中老年人上升到当今的青壮年乃至于青少年,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现代西医望而生畏,只能用人工胰岛素终身支持,最终形成胰岛素依赖,成为患者终身性病症,及并发症而致死致残,非正治之法。

祖国中医文化传承五千多年,博大精深,有待我们后学者去探索研究。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医学50多年,一直重视对糖尿病的研究,博览群书,借鉴古人及他人,取其精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敢于拨乱反正,率先倡导了糖尿病从阳治的新观点。以壮心阳益肾阳,健脾阳的治疗新思路,在临床上应用,对糖尿病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同时也控制了各种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中晚期的并发症。

笔者在多年糖尿病探索中,略有心得,自拟了“益元平消丸”,临床上用于多例糖尿病患者而收到满意效果。本方由21味中药组成。方中附子壮心阳,益肾阳,健脾阳,益水中之火。肉桂温下而引火归元。益智仁助膀胱气化,地黄养阳护阳,仙草平补阴阳,从而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阳为人身之本,气为生命之源,人体五脏六腑都离不开阳的温煦、气的推运,方能相互协调各司其职。

以上所论是本人对糖尿病辨证论治的新观点。当否,敬请医学同仁斧正。

责编/高妍

猜你喜欢

温煦肾阳西医
凭眺青海湖
身如器物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借我来路星辰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问询
补肾不只改善性功能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