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以应用地球物理课程为例

2015-05-18李建楼吴灿灿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勘探应用型专业

曹 静,李建楼,吴灿灿,李 莎

1.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2.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技术本科”的概念。孔繁敏教授建议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应为应用型教育大学[1],潘懋元先生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以教学为主,还要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2]。应用型本科教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孔繁敏等就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从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培养模式及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几个关键问题着手,探讨了教学型本科高校如何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问题[3];庄严以绥化学院为例,探讨了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提出学校的发展定位应是培养各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4];林立发现我国受教育的现状出现数量增长而质量下降的问题,于是探讨了应用型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5]。这些研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运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油气资源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6]、专业知识体系、教学组织、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改革[7]。

作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应用地球物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学习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本理论、仪器的使用操作、野外数据采集方法、软件资料的处理以及对资料的最后解释,以解决各类地质问题,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勘探效果和经济效益。同大多数应用型课程一样,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也涉及到多个方面,但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专业思想的培养、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大模块(图1)。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这三大模块的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重新审视应用地球物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是必要的,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必须的。

图1 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架构

2 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根据宿州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专业思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分析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思想方面

王泽中调查了石油地质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指出专业思想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专业面窄,适应性差,地位低[8];张铃认为地质类大学生压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对就业盲目乐观,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也有调查显示,地质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意识形成时间晚于非地质专业,同时发现有83.13%的学生毕业后计划进入地质行业工作,这与其有较好的就业前景有关[9]。虽然毕业时的就业形势以及待遇良好,但宿州学院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显示,第一志愿填报地质类专业的考生极少。这与考生的专业思想以及对专业的认识不无关系,因此,地质类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

2.2 理论知识方面

应用地球物理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物质的物理特性,解决各类地质、环境、工程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地震勘探方法、电法勘探、磁法勘探三大类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采集、资料的室内处理和解释、图件的编制等。内容涉及面较广,技术性较强,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学生普遍看重课外的实验、实习、实践,而轻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理解不透,记忆不牢。

2.3 实践能力方面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学生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缺乏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性的知识点只停留在简单的背诵记忆阶段,理解深度不够。面对实际问题,只能按部就班地套用设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课程改革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巩固其专业思想;要强化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勘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3.1 培养专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

在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巩固其专业思想。如在《绪论》教学中,不仅讲述地球物理勘探的来龙去脉,还要重点讲解地球物理勘探在地震预测、地下资源(包括煤、石油、金属矿藏以及地下水等)勘探、地面测量、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总而言之,人们经济生产中的开山修路、造桥建矿、打井采水甚至建房盖楼都要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的实质及其实践应用,并喜爱地质类专业,从而巩固专业思想。再如,在讲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时,应运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的各大领域广泛选取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具体勘探技术,然后分析工程案例,最后布置任务。如在讲授地震勘探方法时,教师可以某煤矿为工程实例,将地质任务、地质概况等作简单介绍后,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先设计观测系统、设置参数,并给出理由。运用电法勘探时,教师可给出地面、井下不同的地质任务和地质情况,让学生自行选择施工方法、布极方式、参数设置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会取得成就感,会对专业产生兴趣,进而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3.2 强化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在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对乏味而又抽象的概念、原理与定律进行形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联想具象化的概念、定义或词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地震勘探原理”教学中,讲解“时距曲线”时,教师先解释字面意思,这里的“时”指“时间”参数,“距”指“距离”参数,指出“时距曲线”就是以“时间”为横轴、“距离”为纵轴绘制的曲线,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并说明此处“时间”和“距离”的含义,从而给学生以形象化的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时距曲线”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课程中出现的专业名词、术语的学习,要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要求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这些名词、术语,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总言而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广开思路,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讲授课程内容,并督促学生理解、记忆,最后达到基本掌握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的实践能力

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涉及到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坑透、测井等,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托“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矿井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巷道”拥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以及各种勘探技术数据处理软件(含模拟软件),加大实验教学力度,让学生认识仪器,学会操作和处理相关数据。同时,开放部分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进行勘探技术的学习与训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另外,教师根据学生对勘探技术的掌握情况,适时安排工程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以上以应用地球物理课程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一些探索,涉及的面较窄,其实,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其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本文对同行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1]孔繁敏,陈朝雁.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0):35-36

[2]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3]庄严.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2-44

[4]林立.应用型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105-108

[5]王正其.保持核地质教育特色,树立全新地学人才培养理念: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谈[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3):57-60

[7]冯佐海,缪秉魁,王葆华,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21-23

[8]王泽中,翟永红.石油地质专业学生专业思想问题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1996(3):61-65

[9]张铃.地质类大学生群体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2010 (责任编辑:刘小阳)

猜你喜欢

勘探应用型专业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勘探石油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