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外阴脂溢性角化病一例

2015-05-18任荣鑫郑和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戊酸

任荣鑫,郑和义,方 凯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主因右侧大阴唇外侧褐色斑块7年余,于2014年3月1日就诊。患者7年前发现右侧大阴唇外侧一处黄豆大小褐色丘疹,表面粗糙,伴轻度瘙痒,未予诊治,丘疹逐渐增大为斑块。近1个月来,斑块增长速度较快,表面凹凸不平,无破溃。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非婚性行为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检查无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增大。皮肤科情况:右侧大阴唇外侧可见一4 cm×3 cm大小褐色斑块,表面粗糙,附有少许鳞屑,未见破溃及渗出(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无异常。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相互融合,可见真性及假性角囊肿。增生的表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图2)。诊断:脂溢性角化病。治疗:首次行冷冻治疗后,即刻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1支(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支118 mg)配置成20%凝胶涂于患处,并用塑料薄膜封包固定,敷药3 h后,用光动力治疗仪照射(武汉亚格光电器械有限公司)波长633±3 nm,能量密度100 J/cm2照射20 min。此后每周行光动力治疗1次,连续3次。治疗过程中照射部位有轻度刺痛,可耐受。治疗后1 d,患处轻度红肿,冰敷后可缓解。全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效果满意(图3)。在疗程结束3周后,同一部位再次行皮肤病理学检查,显示原有的角囊肿及乳头瘤样增生消失,表现为光动力治疗后的常见组织病理特点: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图4)。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论

脂溢性角化病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角化异常所导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角囊肿,伴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以基底细胞为主的乳头瘤样增生。结合本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脂溢性角化病诊断明确。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冷冻、激光、手术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皮肤肿瘤组织具有选择性高,微创且美观,不受特殊部位的限制等特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公认[1,2]。鲁元刚等[3]利用光动力疗法治疗1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13例患者达到完全治愈,满意率为100%。本例患者因皮损位于阴部,且面积较大,拒绝行手术切除,因此,在冷冻治疗基础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以期增加光敏剂的渗透性、加强光动力反应强度、缩短疗程,治疗效果满意。认为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对于皮损部位特殊的患者不失为一种选择。

图1 外阴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外阴皮损

图2 外阴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

图3 外阴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诊临床所见

图4 外阴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疗程结束3周后同一部位皮损组织病理

[1]王秀丽, 王宏伟, 黄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9, 42(5):368-370.

[2]Wan MT, Lin JY. Current evidence and application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dermatology [J].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4,21(7):145-163.

[3]鲁元刚, 伍津津, 杨宏珍, 等. 局部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9, 18(2):92-94.

猜你喜欢

脂溢性角化戊酸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进展
超脉冲CO2联合调QYAG532nm激光治疗中老年人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