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日报》:以“四部曲”报道推介道德模范

2015-05-17王群欢

中国记者 2015年3期
关键词:湘潭模范日报

□ 文/王群欢

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面旗帜,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领跑作用。近八年来,《湘潭日报》先后成功推出了“慈善义工”赵在和、“英雄导游”文花枝、“英雄母亲”杨应君、“就业奇人”皇晓东、“孝老爱亲模范”杨怀保、“舍己救人英雄”马桂秋等30多位知名道德模范,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敏锐发现,让道德模范脱颖而出

在记者采访生涯中,正面典型可遇而不可求。这就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且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采访中,记者必须做有心人,时时处处有意识地去观察,在脑海中树立典型意识与优稿意识,在日常采访甚至是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发现道德模范。如2009年8月6日,湘潭县中路铺镇发生一起连环车祸,有媒体记者依据常规做了一个普通车祸报道,寥寥几百字,甚至得到线索后不去现场采访,等着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事故照片。《湘潭日报》记者则以独特的新闻敏感深入现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采访,发现了真正有价值的情节和故事——农妇马桂秋搭梯营救车祸中受伤的乘客,而她在营救过程中不幸罹难,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在定格典型之后,记者通过全方位采访,以两千多字篇幅写就通讯《大义无声铸丰碑——记马桂秋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两天以后,这一通讯先后被《湖南日报》《光明日报》《今日女报》以及网易、中华网等各类媒体登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深入挖掘,让道德模范形象丰满

要推出一个能感动人、教育人的道德模范,需要记者深入采访,不断挖掘,使道德模范的形象不断丰满。而“草根”道德模范因其表面的平凡,记者在深入挖掘的过程中更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扎实采访。

由于道德模范的壮举绝不会只是偶然的行为,其美德一定有长期的岁月积淀,奔波于一线的记者在深入挖掘时,须有很强的敬业精神,“钻”进去“沉”下去,锲而不舍地深入挖掘。如在推介“向日葵女孩”何平这个道德模范时,记者长期追踪采访,不厌其烦多次赶到现场,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为丰富道德模范形象,《湘潭日报》记者远赴何平老家浏阳,掌握了大量素材,还拍下一些精彩的图片,推出了《葵花永远向太阳》《在逆境中寻找阳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连续性报道,使道德模范形象立体化,丰满生动、有血有肉,可亲可敬。“英难导游”文花枝的产生,也是《湘潭日报》深入挖掘的一个成功典范。文花枝带的旅游团在陕西洛川县发生车祸,车上28人中6人当场死亡。这是洛川县20年来最大的一起交通事故。如果只是停留在事件本身进行报道,就只是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但文花枝一句“我是导游,先救游客”,记者就立即想到当时对导游质疑声不断的大背景下,文花枝能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多么可贵。报社站在敬业奉献的道德高度,策划记者深入挖掘,把文花枝作为感动时代的“英雄导游”进行推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图为2010年9月15日,许月华在福利院的治疗室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赵众志/摄)

强化策划,让道德模范不断升华

道德模范要上档次,从全市出名到全省闻名再到全国知名,靠的是强有力的策划和宣传。《湘潭日报》建立了良好的报题制度和采前会、编前会制度。前方记者与后方编委会沟通顺畅。记者一旦发现重要的道德模范新闻线索,编委会就会进行集体研究,发挥智囊团作用,通过强有力的策划,把道德模范宣传好,做大做强。在以总编辑牵头的编委会的科学运作下,《湘潭日报》历来勇于开拓创新,打破党报常规,尽量给道德模范的报道以好版面好位置,必要时发头版头条、配发评论员文章和社论。如在宣传“英雄导游”文花枝、“板凳妈妈”许月华的过程中,多次以头版头条、整版图片、整版文配图等形式,进行强有力的报道。据统计,在报社的强势策划下,16名记者参与“板凳妈妈”的采访写作,共发消息、通讯60余篇。不仅如此,我们还刊发了整版和通版图片,推出了《板凳妈妈——“我们的旗帜”》《追求真善美从我做起》等评论员文章,讴歌“板凳妈妈”的无私大爱,号召全市各行各业向“板凳妈妈”学习。

要升华道德模范,地市党报必须善于借势。当道德模范宣传到一定程度以后,地市党报负责人不仅要积极策划,做好本媒体的宣传报道,而且要与宣传部门和道德模范所在的后盾单位(包括道德模范所在的系统)及相关单位联络沟通,集中大家的智慧,研究策划如何整合力量,做大做强道德模范。一方面,可以发动本地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集中宣传,形成合力,造成声势;另一方面也可以策划和促成党委、政府发文号召大家学习道德模范、组织道德模范报告会、帮道德模范申报省级、国家级荣誉等等。另外,省级媒体、中央媒体辐射范围宽,影响更广更深,地市党报和宣传部门要大胆向这些上级媒体推介道德模范,借助它们的影响力提升道德模范的档次,使之墙内开花墙外香。

持续关注,努力形成“雪球”效应

▲ 为471个贫困高材生募得近100万元助学善款的“爱心爷爷”赵在和(左)接受记者采访(2007年1月18日摄)。(苏晓洲/摄)

推出道德模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好好学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德模范从挖掘到推介到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湘潭日报》对道德模范的推介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长期宣传,持续关注。

道德模范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的鲜活教材,在成功树立道德模范之后,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及政府部门联手,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发动人民深入学习道德模范,如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道德模范上春晚”、全国道德模范进军营事迹报告会、道德模范事迹展示、“学习道德模范、争当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特别行动和学道德模范座谈会等,在湘潭形成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湘潭还通过崇高礼遇来彰显道德模范的社会地位,关爱道德模范,弘扬“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这些礼遇主要有:每两年召开一次道德模范表彰大会;道德模范载誉归来时,举行高规格欢迎仪式,并向各行各业发出学习道德模范倡议书;重要节日期间,党政领导上门看望慰问道德模范等等。《湘潭日报》及时跟进报道,优先安排版面位置。

为构建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的长效机制,《湘潭日报》创造性地开展帮扶道德模范活动,在“帮道德模范圆梦”、为道德模范治病、帮道德模范就业、志愿服务帮扶、文明单位结对帮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网络。通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道德模范,鼓励善行义举,向社会传递道德“正能量”,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从而使道德模范的“雪球效应”得以彰显。

猜你喜欢

湘潭模范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湘潭是个好地方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模范邨
——给祖母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