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方媒体有关规范看记者如何处理隐私问题

2015-05-17文/张

中国记者 2015年3期
关键词:性犯罪公共场所隐私权

□ 文/张 宸

一、隐私与公众利益

在采访报道中,隐私作为一项个人权利或利益与公众利益时常会发生冲突。如何应对这种冲突,是记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路透社:应始终考虑正在报道的东西是否会增加报道的新闻价值,它的发表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对侵犯隐私诉讼的一个辩护是,发表符合公众利益。法庭会区分符合公众利益的东西和公众感兴趣的东西。关于名人或政客的流言蜚语可能是公众感兴趣的东西,但它们的发表未必符合公众利益。

BBC:没有适当的理由,BBC禁止侵犯隐私,无论在世界何处。为行使我们的表达和信息自由权,这是绝对必要的。为此,当为揭示公众利益而调查、证实问题时,我们必须工作于一个框架之内:尊重个人隐私,公平待人。如果没有一种清楚的公众利益,私人行为、信件和谈话不应进入公众领域。

PCC(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每个人有权利获得对其私人和家庭生活、住所、健康和包括数据传播在内的通信的尊重。如果未经同意侵犯任何个人的私生活,编辑应有正当的理由。在涉及未满16岁儿童的事件中,编辑必须证明存在比儿童的正常的至关重要的利益更重要的特殊公众利益。

二、隐私权与公众人物

路透社:对公众人物,如政治家或名人,只要他们是事件的一部分并且只要他们不在有隐私权的地方,他们的照片可以被拍摄和使用。名人和公众人物更可能提出侵犯隐私诉讼,他们更能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并有办法提出诉讼。如果你获得来源有问题或在非公共场所拍摄的照片或胶片,尤其是用远摄镜头拍摄的,那么建议你要格外谨慎。

BBC:通常只报道名人与法律有关的私人行为,通过对其广为人知的行为本身或者行为结果的报道,提出更为广泛的公共问题。被其他传媒公布的事实不能证明BBC报道它就是正当的。

三、隐私权与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在多数国家的法律中都被列为特殊的保护对象,因此,传媒应非常注重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

美联社:我们一般不指明被控犯罪或是犯罪证人的未成年人的身份,不同寻常的情况除外。我们也不播发能识别这些人身份的图片或视频。例外情形必须咨询高级编辑。

路透社:在你拍摄和发表未成年人的照片时,应始终保持敏感。在多数司法权中,未成年人属于一种特殊的保护者类别,并且他们被裁决为没有能力作出法律上有效的同意。因此,即使你获得孩子的拍摄许可,如果他们的家人或监护人提出异议,它必然不会对侵犯他们隐私权的诉讼有任何保护。

四、隐私权与性犯罪受害人

性犯罪受害人的隐私保护是记者应当十分注意的问题。一个原则是,禁止指明性犯罪受害人的身份,尤其当受害人是未成年人时。

美联社:一般不指明那些说他们已遭性攻击的人的身份,不同寻常的情况除外。也不播发能识别这些人身份的图片或视频。成年受害人自己公布身份的将是例外。对于例外情形的处理必须咨询高级编辑/主管。

BBC:依照法律,强奸和其他性犯罪受害人包括未成年人应自动保证从他们作为性犯罪受害人提出控告那一刻起终身为其匿名。这些限制仅适用于已确定此人是据称的性侵犯的受害人,但不妨碍在其他的情况下确定此人的身份。如果受害人同意,他们的身份可以被识别。但是这种同意应是书面的,并且决不应是任何压力的结果。做出同意的人应认识到身份被识别的风险性。

PCC:如果没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并且法律允许,禁止传媒指明性攻击受害人的身份,或发表可能提供其身份的资料。在涉及性侵害的事件中,禁止指明16岁以下受害人或证人的身份,即使法律不限制这样做。在涉及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事件的任何传媒报道中,

·禁止指明未成年人的身份。

·如果受害未成年人的身份可能被确认,禁止使用“乱伦”一词。

近期全球频发的各类灾难性事件,使记者在报道中如何处理好隐私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图1为2014年3月16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沙阿兰市,记者在MH370机长住所外采访。(张纹综/摄)

□ 图2为2014年9月2日,在马来西亚的芙蓉,丧生空难的马航MH17副驾驶员尤金·周的父亲(中)在迎接其骨灰归来时悲伤不已。(新华社/路透 )

□ 图3为2月8日,在台北福华会馆,复兴航空代表刘忠继向媒体介绍家属说明会沟通情况。(金立旺/摄)

·必须小心报道中不要有任何暗示被指控者和未成年人关系的东西。

五、隐私权与准许

由于隐私主体对自己的隐私有支配权,如果获得其允许,自然就不构成侵权(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能做出法律上有效的同意的人除外)。因此,避免隐私侵权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获得当事人的准许。

BBC:如果没有清楚的公共利益或已得到允许,我们不应侵犯他人隐私。因为关系到隐私,如果个人或组织要求我们停止录制节目或现场直播,如果继续进行没有正当的编辑理由,我们通常应这样做。如果没有获准秘密录制,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应公开地操作。当我们的视听设备不像小型电视摄像机、便携式摄像机或固定的网络摄影那样显而易见时,这尤其重要。我们也许需要通知人们让他们知道我们正在录制节目,并允许他们避开我们。

PCC:一旦被人要求停止(采访),禁止记者继续提问、打电话、追随或拍照;在被要求离开时,也不能继续留在他们的财产上,并且禁止跟随他们。

六、隐私权与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问题是一个备受国内外传媒关注的问题。所谓隐性采访,就是记者通过秘密手段或欺骗的手段来获得信息,最典型的方式是偷拍偷录(即秘密记录)。隐性采访是容易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危险地带,所以记者需多加小心。

BBC:必须证明存在一个清楚的公共利益,秘密记录才是正当的。对BBC来说,秘密记录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但是秘密记录通常应成为一种最后的手段,误用或过度使用能使人怀疑或贬低它的效果。所有关于秘密记录的建议必须预先被每个部门的相关高级编辑批准。而作为揭露公共利益问题的调查工具,秘密记录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有清楚的现存记录或其他证据表明存在犯罪行为或意图。

·事实表明,公开的方式不可能成功。

·为提供证据的目的,秘密记录成为必要。

BBC还规定,未经主人、居住者或代理准许,使用未被注意的录制设备记录私有地产时,必须咨询编辑策略总监。

PCC:禁止传媒寻求获得或发表通过隐藏的相机或秘密监听装置得到的资料。禁止通过侦听私人电话、偷看私人电子邮件获取信息;禁止未经授权地窃取他人文件或照片。通常只有在为公共利益并且通过其他方式不可能获得资料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不实或秘密手段。

七、隐私权与跟随搜捕

跟随搜捕是指记者跟随警方、消防人员等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跟随搜捕过程中,与隐私权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记者能否随同政府官员、警察或消防员进入私人领地?这些政府机构有权允许新闻界进入私人领地吗?下面是BBC关于跟随搜捕的规范:

只有存在清楚的公众利益,并且仔细考虑包括隐私、许可和非法侵入等编辑和法律问题之后,我们才能跟随搜捕。当我们决定在私人领地跟随搜捕时,我们通常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人们明白我们正在为BBC录音录像。

2、征得居住者同意。

3、如果遭居住者拒绝,应立即离开,除非存在明显的公众利益。

例外情况可能包括,我们有理由相信非法或反社会行为正在被曝光。

八、隐私权与灾难

灾难和不幸事件的采访和报道也容易产生隐私侵权问题。一种情况是采访引发的侵权,一种情况是报道引发的侵权。如何避免在这两种情况下侵犯隐私?BBC的规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始终需要仔细考虑编辑描述人类灾难和不幸的图像资料是否有正当的理由。在任何情况下,展现死刑都是不正当的。在很少的情况下,播出人们被杀的场面是正当的。在任何情况下,尊重隐私和死者尊严都是重要的。我们决不应无理由地展示他们。我们也应避免无理由地使用面部和严重伤痕的特写镜头以及其他暴力资料。

BBC还规定,使用可以确认身份的悲痛或不幸者照片的任何提议必须提交高级编辑批准。

2.采访受害者应注意的问题

BBC的规范要求记者不应对受害者采取下列行为:

·置他们于准备采访的压力之下。

·以再三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传递书面消息或敲门的方式骚扰他们。

·被要求离开时,继续待在他们的领地。

·尾随其后。

九、隐私权与场所限制

1.非公共场所:

BBC:个人隐私权受到特定区域的限制。因此,如果没有正当的编辑理由,不经允许,我们通常不应披露那些透露一个人的住宅或家庭准确位置的信息。在私人领地录音录像前通常要征得同意。当合法居住者要求我们离开私人领地时,我们通常应离开,因为未经同意访问私人领地能构成民事侵权。因此,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做,在任何时候要向节目法律顾问寻求建议。

PCC:在进入医院或类似机构的非公共区域进行采访前,记者必须指明自己的身份并获得其负责人的允许。对侵犯个人隐私的限制尤其与医院或类似机构采访密切相关。未经同意,在私人场所对个人进行拍照是不可接受的。

路透社:在非公共场所,一个人可以有一种隐私期待,在这一场所拍摄的照片很可能侵犯这个人的隐私权,但是界限不总是绝对的。非公共场所一个人有理由有隐私期待,这包括旅馆的阳台、海滩的私人区域、饭店和办公室后面的隐蔽部分。

2.公共场所

BBC:人们在诸如机场、火车站和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或半公共场所不能期望与在自己家一样的隐私权。然而即使在公共场所,人们也能合理地期望得到隐私权,例如当某人正在一个公共场所或半公共场所接受医生治疗时,就有一种更大的隐私期望。然而,在公众能进入的普通场所,未经事先允许,录音录像可能是正当的,例如大型购物中心、火车站、机场,或者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非法或反社会行为正在被曝光的地方。

路透社:在一些情况下,在公共场所的街道或建筑的外面获得的照片或胶片已被裁决侵犯隐私权,尤其是关于那些抓拍的悲痛的或对此人有羞辱性的照片,并且发表这些照片不存在公众利益。

猜你喜欢

性犯罪公共场所隐私权
美军性犯罪报告增加13%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韩国九成性犯罪者住学校附近?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日本刑法时隔110年首次大幅修改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