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万张照片奇缘:追拍的流浪汉是爸爸

2015-05-14富达等

知音·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软糖影楼流浪者

富达等

这是一段绝世奇缘。25年前,父母离异,韩国父亲将她和母亲“抛弃”在美国夏威夷街头。从此,仇恨在5岁的谢菁心里扎根。她想亲口问问这个绝情父亲为何将她们母女“抛弃”?20多年过去,喜欢摄影的她竟在街头拍到了流浪的父亲。可这时候,母亲却向她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世界上最痛心纠结的事情莫过于,你恨了二十多年的亲人,竟穷其一生、满世界在找你、爱你。

仇恨中长大的女孩,二十载悲怆情系流浪者

谢菁(英文名Diana Kim)1985年出生在美国夏威夷,母亲谢丽丽是香港人,父亲李浩锡则是韩国人。他们是最早一批从亚洲到夏威夷的淘金者,在这里相识相恋并结婚。李浩锡在檀香山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开了一家影楼。童年给谢菁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父亲很疼她,经常给她买她最喜欢的小熊软糖。更让谢菁引以为荣的是,父亲是一个摄影师,他经常背着相机,骑车带她到很远的地方吃美食。父女俩彼此拍照,将生活中的点滴用镜头记录下来。

然而,谢菁5岁那年,自由、放纵的父亲与母亲离了婚。谢菁记得当时母亲牵着她的手,泪流满面地走出影楼。她拼命地喊着要“爸爸”,可曾经疼爱她的父亲却面无表情。母亲直接告诉她:“你爸有了别的女人,不要我们了!”谢菁听不懂,可一天、两天过去,当“爸爸”和那好吃的小熊软糖成了记忆时,她明白,父亲不要她了。

当时,为了生存,谢丽丽应聘到餐馆当洗碗工。没钱交房租,她俩只好寄居在谢丽丽的表姐家。

表姨妈一家在檀香山开干洗店。谢菁比表姐小三岁,记忆里表姐总是跟她抢玩具和糖果。一天,谢菁和表姐发生了争吵,姨父却护着表姐,谢菁气得离家出走,直到晚上8点多她才自己回到家。为防止她到处乱跑,姨父用绳子捆住她的双手。母亲回来,抱着她痛哭,与姨父姨妈吵架。争执中,母亲要报警,姨父就将母女俩赶出家门。

母女俩没地方可住,只好推着行李,来到附近一个公园,在一个长椅上露宿了一晚。夜里,公园里很少有人,母女俩瑟瑟发抖地熬到天亮。为了照顾谢菁,谢丽丽只好把女儿带到上班的地方。可这样又违反了美国的《儿童保护法案》。无奈,谢丽丽带着谢菁回到香港,住在外公外婆家。她还托关系将女儿送进九龙私立呂明才小学就读,并给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谢菁”。

在小学,谢菁因为没有父亲,受尽了同学们的嘲笑和白眼,这让她对父亲的恨越积越深。初中毕业那年,母亲突然提出要回檀香山,说表姐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姨妈决定到曼哈顿发展,把檀香山的干洗店转让给她经营(那时她们姐妹关系已恢复)。于是,14岁的谢菁又随母亲回到檀香山,拥有美国国籍的她顺利进入Island School(港岛中学)就读。但这时,谢菁记忆里的影楼不见了,曾经最喜欢吃的小熊软糖也很难买到了,而父亲依然音讯全无。母亲不提,她也不敢问。

一晃三年过去,2003年,谢菁考取夏威夷大学经济学院。在大学,喜欢摄影的她成立了大学生摄影家协会。大学毕业那年,曾经有过颠沛流离经历的谢菁,将流浪者系列作品当成自己的拍摄主题,在夏威夷大学举行了大型摄影展《流浪者》,引起轰动。很快,她被一家知名杂志社破格录取为专职摄影师。工作后,她继续拍摄流浪者。

2012年的一天,谢菁正在专心拍摄,一块西瓜皮飞来,击中了她的头部。当她回过神来,发现一个年老流浪者站在离她三米外的地方,拍着双手,手舞足蹈地跳着、笑着……谢菁没有生气,按下快门。

可就在她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她发现这个流浪者使用的背包上印有意为“摄影师”的韩语字样。这三个字一下子触动了谢菁,她突然想到了父亲,心剧烈地跳动,倍感亲切又莫名惆怅。接下来几个月,谢菁跟踪拍摄这个流浪者,在街头,在马路上,甚至在涵洞里……

镜头下一时惶恐,流浪的人儿竟是亲爸

谢菁为她镜头下的流浪者取名“摄影师”。“摄影师”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脚后跟上的灰垢成块地往下掉,还经常从苍蝇飞舞的垃圾桶内掏出剩菜剩饭,油渍弄得胡子结成饼。唯一让“摄影师”显得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上衣仅有的两颗纽扣,每天都认真地扣着,在颠沛流离的乞讨生涯中,似乎折射出一丝过往的严谨习惯。

谢菁不由心生怜悯,在追踪拍摄的过程中,她时常带些水果和食物送给“摄影师”。对于陌生人的好意,老乞丐并不拒绝,但从未表示感谢。谢菁很快发现,这位流浪者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疑似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越来越消瘦。他拖着背包,行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气。他坐在被垃圾包围的废弃的站台上,深深地弯下腰,痛苦地皱着眉头,双手抚摸着干瘪的肚子。他敞开口的背包内,有时会露出几张摄影海报……

记者的敏感让谢菁意识到,这肯定是一位有故事的流浪者。有一天,她突然萌生帮助这个流浪者的冲动:“叔叔,我带您到医院查一下身体行吗?”流浪者却面无神情。

谢菁有个习惯,每拍摄完一组照片,就把照片拷到电脑上,晚上仔细地欣赏每一张作品。一晚,她正在家里看照片,母亲突然尖叫道:“天啊,这是你爸爸啊!”“什么?妈妈,你说什么?”谢菁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母亲又仔细看了看照片,认真告诉谢菁:“他是你爸爸!”谢菁呆了!那一刻,爱与恨在交缠。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恨了20年的爸爸,怎么突然间走进了自己的镜头?她无法原谅这个将她们抛弃在异国他乡的男人。

二十多年了,眼前的“爸爸”与谢菁记忆中的判若两人,才50岁出头的“爸爸”头发斑白,身子伛偻,像个古稀老头。在母亲的讲述中,一个跨越二十多年的怨恨被真实还原——

那段悲情往事的发生完全是一时冲动。

谢丽丽告诉女儿,当年,前夫李浩锡为了扩大影楼的生意,专门拍人体模特,可一时糊涂,与一个人体模特有了“一夜情”。李浩锡知道自己错了,也真诚地向谢丽丽表示了忏悔,希望她原谅他,可谢丽丽却不管不顾地跑到影楼大吵大闹,影楼生意一落千丈,最终两人离婚收场。“现在想想,我当时也太冲动了。后来,你爸多次求我回去,我一直不肯原谅他,他又求着见你,我却自私地把你藏了起来,再后来干脆带你回了香港。有一年,你爸还跑到香港来找你,我一直没让他见你……唉,想不到他现在竟成了这样子!我曾经那么恨他,现在突然不怎么恨他了。”母亲在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故事时,眼泪一直不断地流淌。她说:“谢菁,我把真相告诉你,只想让你明白,二十多年前,你是爸爸手心里的宝。那时我总以为你爸背叛了我,我就要夺走他的最爱!现在想来,是我太自私了!”

谢菁被震颤了。二十多年来,她一直活在仇恨中,她一直以为父亲遗弃了她,狠心不再爱这个女儿。可今天才知道,父亲之所以没再在她的生命中出现,只是因为他和妈妈之间的情感纠结。她曾恨着的父亲,其实一直把她当作手心里的宝啊!

第二天,谢菁驾车带着母亲,专门来到李浩锡经常休息的桥下。他垂着头,坐在树荫下,瘦得皮包骨头。隔着车窗,谢丽丽确定地说:“是他,就是你爸。他左手腕上有用烟头烙伤的十字架。”

那一瞬间,谢菁突然没有了恨,也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她对母亲说:“妈,我们不能扔下爸爸不管。我想接爸爸回家,让他恢复健康。”

谢丽丽抱着女儿,点了点头。当天,在母亲的注视下,谢菁一步一步走近父亲。她蹲下来,拉起他的左手,轻轻掀起袖口,一个十字架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父母悲情岁月的纪念。谢菁试探着说:“我是Diana Kim,你的女儿!”李浩锡听了,竟发疯似的跑开了。谢菁试图追赶,但终究追不上。

谢菁万分痛苦。她将父亲的精神状况描述给医生,医生判断,李浩锡很有可能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在身体如此瘦弱的情况下,状况会越来越差。为了让父亲尽快接受治疗,谢菁试着用童音呼唤:“爸爸,爸爸……”却得不到响应。一个女人走近她说:“不要打扰他吧,他常常站在这里的。”谢菁的心在滴血,禁不住喃喃自语:“他是我的爸爸,给我买小熊软糖的爸爸,给我拍漂亮照片的爸爸啊!”

恨可以用爱抵消,十万声爸爸一世父女情

多年来,谢菁凭借深厚的摄影功底,工作上赢得了认可,成为颇有知名度的自由摄影师。24岁那年,她还收获了爱情,丈夫是美国人,他们生育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家庭很幸福。父亲的失而复得,也让她对感恩有了新的理解。她对丈夫说:“如果没有爸爸的摄影启蒙,也许我不会有今天美好的生活。我要救我的爸爸。”丈夫深情地说:“我完全支持你。”

从此,每天清晨,谢菁送孩子上学后,就会到街上寻找父亲,给他买食物,试着和他交谈,想带他到医院接受治疗。然而,大部分时间,父亲都没有任何回应,甚至都不肯看她的眼睛。但谢菁坚持拍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有一天,她发现,当她举起相机的时候,父亲才会平静下来,神情从容而坦然,像是有意识地当她的人体模特。难道身为摄影师的父亲,在潜意识里一直对相机有着深厚的感情?

于是,谢菁每次去找父亲,都带着相机,假装给他拍照。有一次,父亲忽然说:“你这样调光圈,不对。”这一句,是谢菁半年来与父亲唯一的交流,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万分惊喜,赶紧将相机递给了父亲。父亲接过相机,熟练地调好光圈、焦距,对着谢菁“咔嚓”、“咔嚓”拍了两张照片。

那一刻,谢菁仿佛回到了童年,她和父亲就是这样互相拍摄的。“爸爸——”谢菁泪流满面,喊出声来,随即哽咽了。李浩锡转过身,用漆黑的手背擦了擦眼睛。

2014年春天,父女俩可以坐下来慢慢聊天了。随后,他们开始了更多关于摄影话题的交流,并从谢菁给他拍照片,变成了两人一起拍照片。谢菁每天记录着父亲的点滴。她心想,无论父亲会不会好起来,这些照片都是属于他俩最珍贵的回忆。以前,每次想到父亲,她总有种失望和受伤,那段悲怆的岁月甚至让她没有勇气去信任和爱她身边的人。如今,父亲突然出现让她对人生有了新感悟:只要还活着,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重新开始。想到这些,谢菁抢救父亲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意外却发生了。2014年10月6日,谢菁找遍了父亲活动的几个地方,一无所获。最后,她报了警。警察告诉她:“两天前,一位高个流浪者因为突发心脏病被送到了檀香山医院。”谢菁根据这一线索,很快找到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他手腕上扎着针。医生说:“经过紧急抢救,他度过了危险期。不过,他还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需要进一步治疗。”谢菁感激不尽。

接受系统治疗期间,谢菁依然像平时一样,用镜头记录着父亲的生活。很快,父亲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也愿意开口和她交谈。谢菁特意买来小熊软糖,父亲眼神满是惊讶,继而露出幸福的微笑。他攥着软糖,送到鼻子跟前,嗅一嗅,再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爸爸,你还记得檀香山的小影楼吗?”每天,谢菁都像教小学生一样,和父亲一起追忆他们曾经过往的生活。精神状态较好的时候,父亲会想起这个地名,也会回忆起他从事摄影的一些片段。然而,精神状态混沌时,所有的一切又会归零。谢菁通过摄影界的朋友,收集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街道和社区,还搜集了很多关于檀香山的老照片。

在谢菁一遍一遍的播放中,父亲终于对自己的过去有了印象。有一天,他吃力地从床上坐起来,嘴里喃喃自语:“Diana,小熊软糖。孩子,我的孩子!”谢菁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连连点头:“爸爸,是的,我是Diana Kim,你的女儿!”父亲神情骤变,把谢菁的手猛得扒拉到一边,“去,去,去,我不是爸爸,我是罪人,我是罪人啊!”谢菁抱着父亲,颤抖着声音说:“爸爸,你是我的爸爸。我是女儿,Diana Kim。”父女相认,同病房的病友都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谢菁知道,他们之间的父女关系,正在一点一点努力修复。

2014年底,经过三个月精心治疗,李浩锡的病情大有改善。从父亲点滴回忆中,谢菁这才得知,自从母亲将她带走后,父亲整天魂不守舍,无心经营生意,后来干脆将影楼转让,筹到了一笔资金,开始满世界寻找谢菁,在美国和香港来回穿梭,他后来再婚又离了,日子过得相当郁闷,最后身无分文,只好流落街头,成了一名流浪者,最终抑郁成疾。

谢菁听了愈加珍惜这失而复得的父爱。二十多年来,她一直活在恨中,可被她恨着的父亲,却为寻找自己,穷尽一生,甘愿当一个被人唾弃的流浪者。

出院后,谢菁每天带着父亲一起吃早餐,一起去摄影,一起去做那些多年来缺失了的平凡的小事。她还给爸爸买了一部相机,让他拍摄自己的生活。如今,父亲已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还在夏威夷一家餐厅找了份扫地的工作。而谢菁在与“流浪父亲”相处的这三年中,收获的幸福比过去二十年都多。到2015年7月,她共为父亲拍摄了近10万张照片,从中精心挑选了100张,汇集为作品集《我的父亲》,在夏威夷华人圈引起轰动。看着女儿摄影作品中衣衫褴褛的自己,李浩锡说:“你把爸爸拍得真美。”“爸,是你教我学会如何欣赏美。”谢菁紧紧偎依在父亲怀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亦如温暖的季节,令人感慨:那10万次快门的“咔嚓声”,就是她呼喊10万次“爸爸”啊!

编辑/王 晖

猜你喜欢

软糖影楼流浪者
透视:软糖数一数
用人单位可以擅用员工“私房照”做广告吗?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巴士车上的“浴室”
春满颐和园
软糖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流浪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