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研究的新传统

2015-05-12渠敬东

文化纵横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情陈寅恪浪潮

渠敬东

伴随着晚近的学术专业化浪潮,社会科学从人文学科中脱离出来,并成为了一门显学。这在加深人类对社会理解的同时,亦产生了一连串的副作用:学者往往理论先行,以抽象概念来肢解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学者沦为程序计算与模型建构的傀儡;学术研究成为课题的附庸,社会学者终日沉溺于管人和花钱的乐趣之中。基于此,本文主张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融汇进历史的视野和方法,进而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作者以中国现代思想变局的两次浪潮为例,进一步阐明了其主旨:第一次浪潮以康有为对《春秋》三世说的重解为代表,旨在通过现代变革重塑大同理想,通过确立新的宗教教化民情,从而实现从“据乱世”到“升平世”的过渡;第二次浪潮以王国维和陈寅恪为代表,前者藉社会科学之综合演绎方法,以《殷周制度论》等著作“以史治经”,从制度、民情乃至思想精神入手,重塑中国文明之普世价值;后者所治“不古不今之学”,则从中古史出发,运用历史研究的“总汇贯通之法”,考证中古之思想和风俗流变,构建出一幅胡汉杂糅、各教混融、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的历史场景。从康有为到王国维、陈寅恪的研究,确立了中国经史研究的新传统——既守持着自身的精神气质和经验体会,亦借鉴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工具和方法,他们对经验的抽象概括,最终是为了完整地理解现实世界,而这种问题意识和学术关怀恰恰是研究视野愈发狭窄的现代社会科学所欠缺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情陈寅恪浪潮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新色彩浪潮
大学的精魂——重温《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积极应对慕课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