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洒满人间都是爱

2015-05-11胡兆龙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救助救援中心

胡兆龙

小引

2014年圣诞节前夕,在吉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会议室里,面对窗外飘着纷扬的雪花,这里的吉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刘先生含笑对我说:“听说作家来‘省紧急救援中心采访,我们这里的几位省老领导十分高兴,一会儿都要来见见你。”一边开车接我来的年轻的唐女士忙着给我倒茶,也笑着说:“请稍候,几位可敬的老领导早过古稀之年,有的已是耄耋之年啊……”室外传来脚步声,接着走进几位老人,两位忙起身相迎。刘先生依次向我介绍说:“这位是高文,高老;这位是刘希林,刘老;这位是原省政协副主席孙耀廷同志……”我面对这一位位老领导,在这数九寒天里还风尘仆仆前来见我,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由感叹道:“果然是老革命,依然精神矍铄……”一个个老领导容光焕发地与我握手寒暄。已是85岁高龄的高老,滔滔不绝地谈起他自1946年参加革命以来的战斗经历,每到兴奋处,难禁朗声大笑:“幸逢盛世,为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怎可言老!”接着刘老等二位也都感慨万千地谈起他们曾经的难忘的往事。席间谈笑风生。“老领导们的高风亮节,让我想起解放初期上演的一部歌剧《万水千山》里的插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几位老领导击掌放歌。年岁较小、也已70岁的刘先生饶有兴味地谈起这由几位老领导为元老的一批已退原省厅级干部为主组成的“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创业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又开始了为共和国建设再立新功的锦绣征程。正是: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

在布满各种锦旗和贺联的“省中心”会客厅里,刘先生深情地回忆说:2006年大约这个时候,他得到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约见,到北京,见到有关领导,商议在吉林省建立分中心事宜。他确认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姜春云同志牵头,经中编办[2005]15号文批准成立的。此机构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支持。

刘先生说,回来后,我们觉得此举实为利国利民的义举。故按民政部紧急救援中心的要求,考虑请几位原省级老领导“出山”领导,成立筹备小组,报请时任省长王珉批复。至此吉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吉林省分中心)作为公益事业机构宣布成立。就这样,几位已退的省级老领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从事党政工作的操劳之后,无意“颐养天年”,选择艰苦,选择再创业,“扶贫济困”。如高老等本就连续多年一直照顾、资助十几个生活有困难的普通民众,对周边百姓困难事有求必应。但他们仍嫌这远远不够,他们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为此极力促成这个济民于水火的新型公益事业,使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救援。

2007年5月31日,吉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吉林省分中心)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挂牌。省中心理事会由45家省直有关部门和省属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以及知名社会人士组成。理事会聘请原省级老领导高文、刘希林、孙耀廷为顾问;推举孙耀廷为理事长,下设各业务部,编制多人。

中心成立后,老领导们禀承:一不要张扬,要踏踏实实低调做事;二不盲目开展救援项目,力求谨慎、求实;三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换位思考,多做调研,力所能及为民排忧解难。一直陪同我采访的唐女士深有感触地说:“老领导虽年迈仍常来省中心,嘱咐鼓励我们年轻的同事,我们从事的事业是新兴事业,是一份苦差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多研究,多学习,多实践,需要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更需要你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和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他们尽可能地亲身参与调查,四处奔波,为省中心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刘先生介绍说,老领导率领我们,确定省中心基本任务是,在上级领导下,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为广大民众提供急需的救援救助服务;广泛深入进行宣传救援知识,开展业务培训,建立遍及全省各行业具有专业技能的救援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协调救援资源,建立完善的救援体系;研究探索市场运作方式,推动救援事业产业化发展,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要求,做好区域内救援工作,并积极配合域外紧急救援;利用新媒体,大力做好救援救助专业知识的宣传等等。王珉任省委书记时,亲自听取了几位老领导工作汇报,进一步明确,吉林省紧急救援中心就是要多做政府拾遗补缺的事情。

老领导们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仍不辞辛劳,带领省中心年轻同事以关心弱势群体为己任,从意外新生婴儿救助、扶持罹患青少年解决升学和就业中的困难、关心老年人疾苦安度晚年,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受难群众的救助等无所不及的领域,凡属需要支援的弱势群体都在关怀之列;在政府主导的政策下发挥辅助、配合及促进作用。“所谓拾遗补缺,只要是有益于社会的好事,你们都热心去做!正如老领导高老常说的,中心要多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好事、善事。”听到这里,我不禁笑道:“这使我想到古代传说中那行走天下,广纳善缘,已所无欲而布施众生的苦行僧们,善哉!”我打揖手,在一旁的省中心年轻朋友为之雀跃,都笑着鼓起掌来。

第一章

关爱,从抢救罹患婴幼儿说起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现代医学有长足的进步,新生儿罹患疾病的治愈率大为提高。然而囿于经济条件所限,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得到先进医疗技术的救治,仍有许多家庭因经济困难忍痛放弃治疗,致使弱小生命夭折。多少人谈及此无比动容地说:眼睁睁看着一些婴儿病危至奄奄一息,那种心痛与无奈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一切为了孩子!”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老领导说,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现在省中心已经与有关医院构建了稳定的救助协作关系。此外,省中心也对那些受到意外伤害的贫困家庭婴幼儿竭力帮助。让这些孩子们不再成为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让这些“小天使”留下来,尽享美好的人生。

与吉大一院合作救助早产儿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于1992年成立,现已是吉林省最大的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及危重患儿转运中心,对新生儿疾病防控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新生儿危重症及提高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存质量方面成果显著。曾成功救治最低出生体重为500克早产儿。近年来在改善早产儿救护上又有了重大突破性的进展,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还承担全省如吉林市、松原、白城等地区24个县市、40余家医院的危重症患儿的转运工作,同时还承担儿童普通外科、心脏外科术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以及重症儿童抢救工作,与眼科合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对Ⅲ期以上视网膜病患儿行激光光凝固术治疗,疗效显著。

现已在医大一院最新的救治中心的新生儿科,拥有现代化诊疗设备。抢救能力大大提高,由原来智能救活早产30周以上的婴儿,提高到早产25周就可救治。

省中心与新生儿科已经合作两年多,共同救治的患儿已达十几人,不仅仅为孩子们带去了生的希望,也拯救了他们的家庭,不至于因病患一蹶不振。省中心老领导对此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2014年年初,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刘希林带队,与省中心的同志一起,亲自到吉大一院新生儿科探望,了解了吉大一院新生儿科发展的现状,看望了正在育儿箱里面抢救的婴儿,对新生儿的救助,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肯定,表示要持续深化救援救助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深化省中心与吉大一院新生儿科的救助合作,表达对工作在救助一线的护士的感谢之情,宣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精神,还于5月12日护士节,省中心协同大乘集团与新生儿科举办大型联谊会,盛赞这个曾多次荣获省、市奖誉的科室。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高文莅会作了感人肺腑的演讲,他激动地说:“这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鼓励支持这样的社会正能量!”

与生命赛跑

2013年10月25日,双辽市新立乡刘家村五队明龙之子出生,但孩子早产32周,出生体重仅1.5公斤,临床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动脉导管未闭,需立即进行心脏手术。更难的是,孩子每天维持生命的费用非常昂贵。为抢救孩子,仅仅住院这一小段时间内就已花去8万多元。孩子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仅有8亩地,生活十分困难,住院治疗难以为继,孩子处于生死边缘。

情况十万火急,省中心高老得知此情,立即指示,积极协调联系吉林省春雨仁爱基金会,得到慷慨捐助。保证了新生儿及时手术,将濒危的弱小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目睹孩子治愈的那一刻,在场者无不激动万分。

来之不易的弱小生命

再说庞小冬夫妇,原是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镇东开村的农民,多年不孕不育,经多次治疗,今年终于迎来两个来之不易的龙凤宝宝。但乐极生悲,两个小生命26周早产,男婴不幸夭折,孩子家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剩下的这个女婴身上。这对农民夫妇并不富裕,前期治疗已经花去10万余元,为救孩子已经将家里仅有的10亩土地出售。但治疗费仍有10万元缺口。举债无门,难以继续治疗。

省中心老领导孙耀廷了解到庞小冬夫妇的实际困难,紧急驰援,立即启动人道救助。现孩子已经恢复健康。

只要有一线希望

2012年12月17日,公主岭市二十家子西地二村农民潘贺与孙海权的三胞胎儿子降生了,30周早产。孩子们因早产肺部发育不良,无法自主呼吸,情况紧急,十分危险,必须进行抢救治疗。三个孩子需治疗费用约20万元。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望空兴叹。倘若停止治疗,孩子们生命危在旦夕。

省救援中心老领导刘希林闻讯,提议决定破例为夫妻俩先行提供抢救治疗的救助资金,留住这个家庭希望。有了资金的支持,经过全力救治,三胞胎兄弟中最有希望成活的老二终于度过危险期成功救活。出院之时,母亲潘贺几度落泪,说若是没有中心伸出巨大的援手,这三个孩子肯定一个都留不住,对中心的义举千恩万谢。当看到活泼的小家伙出现在众人面前,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露出灿烂的笑容。

力挽危局

2013年底,患儿刘海航出生,当时体重仅1.08公斤,临床诊断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贫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这多种病缠身,几乎被宣判死刑。需要紧急抢救和持续观察,费用昂贵。孩子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土地只有1亩旱田。其父刘树才患有心脏病、肺病、脑血栓,已丧失劳动能力。家中全靠其母辛文艳一人支撑,生活极其贫困。即使如此,孩子的家人仍然四处奔波求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希望能留住孩子的生命,可见孩子对于这个家庭之重要。院方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家里的不易,一再破例减免、延迟支付治疗费用。但其家人所筹资金仍无法满足治疗所需,缺口达4万元。这个家庭眼看着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用,焦急万分。此时抢救正处在关键时刻,若停止治疗,孩子的生命可能转瞬即逝。危急之时,省中心老领导马上行动,协调捐款。好消息传来,由于抢救顺利及时,小孩体重和各项生理功能已奇迹般恢复正常。

一家5口,4人患病

2012年2月7日,陈真秋的孩子陈启隆顺利降生,但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就因为肠梗阻在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翌年,12月份又因外伤致右上臂骨折,不得不再次手术治疗。2014年1月份又因为罹患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疾,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ICU科接受治疗。治疗费用需3万元。孩子家住敦化市大石头镇三道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现在与祖父母住在一起。老人都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爸爸陈真秋本就患有肺气肿和气管炎,不能正常工作,家庭几乎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试想,一家5口,4人患病,生活开支入不敷出,如何负担孩子这笔治疗费用。消息传到省中心,老领导们经过认真核实,决定向陈启隆全额捐助医疗费用。使得这个脆弱的小生命于垂危中获救,全家重焕生机。

亲情的反馈

2014年1月末,省中心召开救助患儿“回家”座谈会,弘扬奉献精神,促使救援救助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模化,了解患儿康复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仍存困难。座谈会气氛融洽,省中心顾问高文、刘希林,理事长孙耀廷等领导分别发言,肯定了中心在救援救助工作中的成绩和今后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同时给予儿童及其家庭鼓励与关怀。儿童家属连声感谢中心的大力援助,使他们有了如今的家庭幸福。省中心还为受助儿童家庭送来大米和食用油等新年礼物。

第二章

关爱,更重青少年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家庭生命的延续。为此省中心老领导非常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亲自参加各项关于救助孩子们的活动。

积极救援救助,减轻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医疗负担。为孩子增添一份健康保障,就是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带给孩子一份永久的快乐,带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抵御风雨的盾牌。这已经成为中心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

爱心救援卡

在中国,跌落、烧伤、溺水和车祸等是导致学生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对于青少年的危害极大。鉴于此,急需为青少年在发生意外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省中心经研究为青少年救助先后推出了“阳光娇子爱心救助卡”和“国寿爱心学子救援卡”。两卡分别与阳光保险公司和国寿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为青少年提供总额3万元和7万元救助保障。两卡的发行,是省中心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一大举措,是省中心贯彻中心老领导们对于青少年格外关心的重要工作部署。两卡一经推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宣传两卡,中心全力推进两卡发行工作,中心老领导指派专人到学校、社区甚至深入到家庭去宣传说明两卡优点,及其为孩子们能够带来的真真切切的保障。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工作是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为此由省中心发起,省妇女联合会、省对台事务办公室、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省军区政治部、长春市妇女联合会、吉林市教育局、台湾旺旺集团等十家单位共同主办“6·1”献爱心活动。活动的宗旨:关注民生,服务于民,扶助弱势,共建和谐。活动的原则为“济贫为主,不搞形式,实实在在为少年儿童做实事”。

这一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届,每年都于“6·1”儿童节的前夕举办。每当做这些小礼品准备工作时,为保证赠送儿童的食品和饮料安全,发放的前一天,省中心的老同志都要亲口试吃。当高文、刘希林和孙耀廷这些老同志把一包包节日小礼品发给学生代表时,老人慈祥的笑容和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绘成一幅传统年画般的喜庆图。全省近20所贫困小学、幼儿园以及200多名残疾儿童受助。活动为全省近万名孩子送去了浓浓的爱心,开启了又一轮关心青少年弱势群体,各界奉献爱心捐赠活动的高潮。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爱到捐赠的少年儿童深深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受助学生代表真情的发言袒露了他们的心声:“我们收到了一份装裹着沉甸甸爱的礼物,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开心和温暖。在品味幸福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一份责任。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传承你们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

情牵万里

2013年2月,省中心老领导获悉,远在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寿山镇灾区中坪小学的孩子们,此时仍没有过冬的棉衣。虽云南地处中国南部地区,考虑到海拔较高,此时又正值深冬时节,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物很容易生病,影响正常的学习。省中心立刻协调社会爱心企业,组织购买了350件羽绒服,火速发往云南。当350件爱心羽绒服到达中坪小学并发放到孩子们手中时,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将羽绒服抱在怀中又举过头顶,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之情。许多学生家长和村民得知这一消息,纷纷来到校园共同见证这一美好时刻。不久,中坪小学给中心寄来了羽绒服发放时现场那种热烈场面的照片和一封感谢信,倾诉了对省中心爱心义举真挚感谢之情。

突发变故

2012年6月,长春市清华实验学校初二学生王心如突发脑出血,重度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这是一种由于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病情十分罕见。孩子发病比较急,已危及生命,经诊断急需手术治疗,治疗费用6万元。王心如和母亲一起生活,相依为命,经济能力有限。孩子的病使得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望着病床上的女儿常是以泪洗面,除了心痛孩子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力,这救命的6万元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啊!

危急时刻,省中心老领导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经与当事人和医院的进一步沟通,决定为王心如提供救助,捐助手术费用。孩子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挽救了孩子的生命。现在,女孩已经恢复健康出院,重返学校。孩子的母亲几度垂泪,感恩之情在滴滴热泪中。

意外遇险

2012年5月8日晚,长春实验高中高一学生吕昊在回寝室的路上不慎摔倒,腹部撞到了石阶上,伤势非常严重,当时就被送到医院,并进行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在医院恢复过程中,腹腔感染,高烧不退,急需进行进一步清除手术。

吕昊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4岁时父母离异,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贫困可想而知。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支持孩子的学业,吕昊本人也非常懂事,平时省吃俭用,不给家里增添负担。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本就脆弱的家庭始料未及,深受打击。孩子前期的手术费用就已经让母子俩负债累累,第二次清除手术的费用虽经医院再三减免仍需4万余元,他们确实已经无力承担。为了救助这个孩子,省中心老领导组织捐赠了手术费用,使吕昊及时进行了腹腔清除手术的治疗。手术很成功,感染治愈,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痊愈出院。家人说,是省中心使他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可贵的携手

2012年5月27日,年仅9岁的袁子畯玩耍时不慎被自家农用车砸伤,全身多处瘀伤,骨盆骨折、盆腔血肿,腹部闭合性损伤、尿道断裂,腹腔积液并伴有失血性休克等症状。伤情之重,先后花费12万余元紧急治疗,才算暂时保住了生命。但由于长春没有相关专门治疗仪器,袁子畯无法自主排尿,易形成代谢性酸中毒。

后来了解到北京儿童医院有条件进行这方面的治疗,在咨询后得知,孩子在那里可以进行手术。若治疗及时,可望康复。孩子的父母知道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尽快尽早赴京治病,但孩子的手术。医疗费用需要高达20万元,这难住了他们。这个农村家庭如何承担这笔天大数字的医疗费啊!

为了让袁子畯能够继续治疗,孩子的学校积极组织师生为其捐款,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共获得捐款3万余元,与治疗费用相比甚至还不能达到治疗所需的最低费用。此时省中心老领导在经过严谨审核程序后,决定携手对其进行紧急救助,捐助手术及相关医疗费用。孩子的家人感动之极。年幼的袁子畯高兴地说等治好了伤,又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上学了;还说非常感谢帮助他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和小伙伴们!2013年5月份,经中心和医院联系支持,袁子畯一家赴京转院治疗,救助金在孩子入住北京儿童医院后便直接拨付给医院,专款专用。在医院的精心安排下,已顺利完成手术,经过几个月后期康复治疗,孩子的病情已完全治愈。现在袁子畯一家已回到了家乡,一路欢声笑语尽诉对新社会的热爱。

阻击病魔

2012年6月,家住四平市铁东区的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高敬实,患肺结核,病情危重,如不得到及时治疗,肺功能将进一步下降,出现咯血、气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急须住院治疗。高敬实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家里贫困异常,父母均无正式工作,且父亲患糖尿病已十多年,每年的治疗费用不菲,家里的生活仅靠其母帮别人卖菜来维持,月收入十分微薄。孩子的病,让家里非常为难。省中心老领导们针对这一状况,立即指示,与孩子所在学校和医院联系,积极协调,最终获得社会捐赠,保证了高敬实彻底治疗的全部费用。痊愈后的高敬实,顺利考上了武汉大学,给这个困难家庭带来欢乐。高敬实表示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父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期望,在这来之不易的人生道路上,他也要成为一个有爱心、能够热心帮助他人的人,回报这个温暖的社会大家庭。

突来之灾

2014年3月29号,榆树市五棵树镇一家民房突发火灾,致使房主10岁的女儿李艳雨和另外两个11岁的孩子严重烧伤,孩子们被救出时,甚至连父母都无法辨别他们的模样。其中一个孩子病情基本稳定,另一个孩子已经离世。幸存的李艳雨正在重病ICU病房处于紧张的抢救过程中,每天的治疗费用即需近1万元。为了给孩子治病,家人向亲友们借遍了钱,但所筹资金仍是远远不足。又是省中心及时伸出援手,火急协调捐助7万元治疗费,雪中送炭。

人间有情

2014年4月9日7时左右,四平市铁西区西农园阳光水岸小区某单元1楼楼道发生火灾,母亲带着9岁的女儿吕子彤在下楼逃生的过程中,被有毒烟雾呛晕,被大火严重烧伤。女儿重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2%,至今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在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吕子彤是四平市二实验小学的学生,漂亮、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优秀,喜爱唱歌跳舞。是无情的火灾将她的一只手烧焦,可爱的小女孩已是面目全非。她的母亲因吸入过多的有害物质做了切喉手术至今刚刚苏醒过来,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家里又没有多少积蓄,面对如此天降灾难,根本无力承担。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共捐助了10多万元,但相对于所需巨额医疗费用还是相差甚远。经省中心老领导协调,为孩子及时送去20万元的救治资金,挽救了这个弱小生命,希望她坚强地面对未来生活。孩子家长给省中心送来的锦旗上写着滚烫的大字:“仁慈大爱创和谐,春风化雨暖人心。”

第三章

关爱,伴老年人喜度夕阳红

老年人是整个社会的财富与基石;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历史,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广阔的任其驰骋的发展空间。虽多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他们越来越需要整个社会的反哺与体贴。

为此省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的救援救助活动,策划并实行一系列关爱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的救援服务项目。在社会上宣传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推崇孝道。救援救助家境贫寒的老劳模老党员。为老年人的出行安全、为老年人安度晚年保驾护航。

中心老领导也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投入省中心救援救助事业,对于老年人救援救助工作管理得格外细致。

走访建国初期老党员、老劳模

2011年6月27日,为隆重纪念建党90周年,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共产党员、老劳动模范的关怀,省中心会同省总工会,举行了“庆建党90周年,关爱老党员、老劳模”救助活动,为救助代表发放救助金。

2014年“5·1”国际劳动节前夕,省中心领导和省、市工会领导一行,先后走访慰问了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老劳模,长春市建筑材料厂退休职工、82岁高龄的省劳模马德胜,和长春市公路客运公司退休职工、81岁高龄的省劳模曲本财等,并送去了慰问金。中心领导十分关心老劳模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到一家都问寒问暖,详细了解老劳模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实际困难,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等。

受到捐助的困难劳模代表聂永军激动地说:“党和政府始终挂念我们的生活疾苦,一直没有忘记我们。这次在‘7·1前夕又得到工会组织和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救助,非常感动,我一定把组织对我的关怀转化成工作的动力,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劳模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一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他们是全社会的楷模,他们的功绩应大力倡导学习。用劳模精神感染群众、鼓舞群众、带动群众,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让劳模精神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别出心裁的敬老行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深入贯彻落实《老年法》,提高广大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吉林省老龄委与省中心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开展了“关爱老年人健康行动”的主题活动,旨在为全省老年人建立意外伤害风险保障与救援体系。省中心老领导指示推出的爱心老年救援卡具有非常强的救援特征,它是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救援理念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救援模式。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不仅仅体现在老年人精神层面、工作层面,主要还体现于他们在身体机能方面的弱势。尤其是高龄老人在这方面格外突出。目前社会上在这方面对于老年人的关怀显然不足,限制非常多甚至没有。比如意外伤害,对于老年人的保障一般仅限于家庭的室内空间或者某一特定的公共空间,此外没有任何保障。再如,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就几乎没有任何保障了。省中心发行的爱心老年救援卡正是在基于社会与老年人的迫切需要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对于老年人的保障没有任何地域的限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发生意外伤害,包括乘坐公交或其他交通工具,公园、参观场所、公厕等发生意外,日常生活磕碰;在户外被车刮伤、高空坠物砸伤、走路摔伤、电击、溺水等,根据相关条款规定均可获得救援赔偿。几乎没有年龄的限制,从55岁-95岁的老年人皆可获得救援,理赔及时便利。爱心老年救援卡的推出,体现了中国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热烈欢迎,纷纷购买,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也正因为爱心老年救援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大的促进了相关政府机构和公司对于老年人意外救助救援方面的支持与投入。填补了老年人意外救援救助方面的空白,完善了对老年人救援体系。

新颖的老年村与老年产业

近年,省中心老领导们根据目前吉林省老年人口现状及敬老院存在的不足,为缓解养老问题的压力,会同吉林省金禹房地产集团,在国家老龄委的支持下,正在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规划建设能容纳10万老人居住的综合性老年服务社区——中华贤孝国际城,用地规模为3700亩,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19年完工,将成为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性老年社区,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安度晚年的一个幸福的家园。

第四章

关爱,千里驰援重灾区

近年来,由于全球环境剧烈变化,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幅员辽阔,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省中心对这方面的应对有充分准备。

风雨同舟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彝良县发生了5.7级地震,一个小时不到,又发生5.6级地震。9月11日,彝良再次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灾害。由于地震震源较浅、双震叠加、余震频繁,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80人罹难、795人受伤、74.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无数美丽家园瞬间毁灭。

灾难中见真情,爱心与灾民同行。地震发生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深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吉林省中心的老领导们第一时间指示,启动预案,全力捐助灾区人民,向灾区奉献爱心。9月8日下午,即将捐赠的价值35万元紧急援救物资火速运往彝良灾区。救援物资满载着吉林人民的祝福,长途跋涉很快便运到了彝良灾区,为灾区提供了切实支持,受到了灾区民众的欢迎与感谢。彝良政府特地为此发来感谢信,感谢在灾区最困难的时刻与他们同舟共济,千里驰援。

当抗洪来临

2013年8月末的黑龙江同江市洪灾,累及3万多人,近万人完全失去家园。吉林省中心老领导们急灾民之所急,迅速协调捐助了200顶帐篷和500条棉被及衣物、食品、矿泉水等救灾物资。救援物资在老领导们亲自督办下,陆续抵达灾区。灾民们喜极而泣。

奔赴鲁甸震区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鲁甸县526人、巧家县78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省中心闻讯而动,立即组织人员,协调各单位联系为灾区捐赠善款,短时间内派出救援人员,将吉林省吴太集团等单位捐助的40万元救援物资和价值10万元的消毒器材和设备,风雨兼程顺利安全运送到鲁甸灾区。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此次省中心组织捐赠的救援物资正是灾区最为缺乏和需要的。

第五章

关爱,建救援产业基地,

构筑立体长远保障

放眼未来,筑牢根基,吉林省中心决心打造一支紧急救援救助的生力军,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令人瞩目的基地建设

2010年6月2日,吉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物资储备基地,在双辽市万鑫家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省中心计划建立的几个救援基地已经全部建立完成。这几个救援基地分别为:2009年省中心与吉林市吉林工贸学校共建的紧急救援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培养救援救助的后备人才,经过省中心老领导的亲临指导和不懈努力,目前1000名紧急救援人才正在培训中,明年开设两个专业将成为紧急救援工作的主要骨干。条件成熟,还将在各地选择较好职业学校,广泛推开。此外省中心还决定,在吉林工贸学校与吉林市驻军一分部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合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武警军人和边防战士进行有关救援的培训。2009年省中心与长春金鹰智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紧急救援装备研发基地,主要负责针对当前中国矿难事故高发的特点,研发推广实用价廉的矿山智能救援系统,以及其他救援装备的研发与生产。2010年省中心与吉林省舰洋紧急救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紧急救援抢险公司,主要负责日常抢险救援方面的工作。2010年省中心与双辽市万鑫家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立的紧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储备,比如棉衣、棉被、帐篷等等。

这标志着,至此省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了从救援人员的培训、救援人才的培养,到组织力量进行技术研发,到救援物资生产、储备,再到日常抢险救援以及对于突发灾难的应急与紧急救援的一个立体救援保障机制;正稳步实现在以产、学、研、储、救几个方面为支柱的基础构架的救援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应对各种紧急救援情况的能力。遵照孙耀廷理事长的指示,“挂牌”仅仅是紧急救援工作的开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积极给予扶持,全社会关注,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去丰富这几个方面的内涵,真正成为政府职能的拾遗补缺,紧急救援救助的一支生力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紧急救援工作贡献力量。

让农业高科技项目在省内扎根

并推向全国

省中心的各位老领导视野开阔,他们获悉一种叫做千叶液肥的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的生物有机肥料,含有农作物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多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能满足作物各时段的生长需要,具有高性能、吸收快的特点,且无毒副作用。能提高作物品质,增强植物抗灾害能力,达到大幅度增产的目的。助推其广泛应用,岂不也是一项很好的对农民兄弟的“紧急救援”?省中心老领导看重这一点,决定投入精力,积极促进高科技产品千叶有机肥在吉林这个农业大省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为使千叶液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带来了突破性的进步,80多岁高龄的高老和孙耀廷同志亲自带队到田间地头考察千叶液肥实际推广应用情况。经过2008年全省的示范实验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时任省委书记王珉同志批示要求:“根据实效,列入我省百亿斤粮食增产综合措施之中。”后经专家论证,第二年又在王守臣副省长指示下在吉林省大面积推广示范实验。经过两年示范试验,千叶液肥已在全省9个县市、18个示范点、27个试验点进行了试验,试验效果:水稻增产6.89%;玉米增产4.55%;马铃薯增产11%。

为了进一步验证千叶液肥在经济作物上的增产效果,高老不顾年迈带队到贵州、云南两省,对其在烟叶等经济作物上进行示范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低作物增产幅度在5%以上。2009年和2010年,老领导们推动千叶液肥在袁隆平湖南隆平高科农化分公司的水稻上进行了两年喷施试验。试验增产达到11.9%。鉴于此,得到隆平公司的高度重视。隆平公司成为湖南省千叶液肥的总代理机构。为促进千叶液肥的推广应用,又在农业部橡胶协会的支持下,在海南农垦局应用于橡胶种植上,2010年在海南、云南联合实施应用千叶液有机肥在橡胶树的试验。2010年11月30日,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中胶协《2010》52号文件通报应用效果:专家认为千叶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千叶有机液肥具有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等特点。开割橡胶树在应用千叶有机液肥后,树皮松软易割,能增加橡胶树干胶产量,稳定干含,减少长流,减少死皮的发生;中小苗使用后能提高胶苗长势,均匀度和增粗量。肯定千叶有机液肥在天然橡胶生产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专家一致建议可以广泛应用。海南农垦成为橡胶树应用千叶液肥的总代理。

为了能促进千叶液肥的大面积推广,高老再次亲自赴京到农业部汇报工作,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第六章

关爱,在弱势群体中延续

当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省中心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完全独立地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救援体系中来。他们表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们都将努力去做;为他们呼吁,替他们宣传,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讨论并参与到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救援救助活动中来。中心老领导时刻心存对这些弱势群体的体恤之情,身体力行。

光荣的环卫工人

2008年12月29日,由省中心老领导、绿园区行政管理局和中国人寿共同举办了捐赠国寿爱心环卫救援卡仪式大会,一共有800名环卫工人受益,总捐赠额达到280万元,其中人身意外伤害240万元,附加医疗40万元。大会庄重、热烈,不时爆发热烈掌声,在环卫工人代表上台领取救援卡的时候达到高潮。这些“马路天使”异常高兴,笑得非常灿烂。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对他们的关爱。他们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笑容也是发自内心的。

爱心环卫救援卡的成功发行,不仅仅解决了环卫工人的后顾之忧,为政府工作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这一举措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引发了社会对于环卫工人当前处境的大讨论。进而促进了更多有利于环卫工人的政策出台,更多的人愿意去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使得环卫工人得到极大的关注,很多热心人也主动帮助环卫工人,在夏天送上一杯茶,在冬天让他们进屋暖暖身子休息……很多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都代表着这个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小小的一张救援卡,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遗憾的是,爱心环卫救援卡并没有保留下来,主要还是在于政府加大了对于环卫工人生活、意外救援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卫工人的人身保障机制,使得救援卡最初的功能失去了优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救援卡的退出并不意味着结束,这个“光荣的退出”,它带来了改变。应该庆幸,这是新的开始。

情系困难职工

2009年4月29日,在省中心老领导们的关怀下,“情系困难职工”救助仪式在长春市举行。全省100名因病造成家庭生活贫困的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和困难农民工获得了由省中心提供的10万元资金资助。这次救助活动通过吉林省中心的捐助和关爱,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群众走出困境,为构建和谐吉林作出积极贡献。由省中心、吉林省总工会在“5·1”国际劳动节前夕共同举办的“情系困难职工”救助仪式,是用实际行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践行,是关注困难职工群体的具体体现。救助弱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最美好的情感和道德情操,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是吉林省中心的基本任务,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义举。吉林省中心以这次救助活动为起点,会同省妇联、省老龄委等有关部门在全省开展了“救助万人活动”,每年不定期逐步开展遍及从小学生到老年人,从劳动工人到农民的救助万人活动。

女性健康

为了关爱女性朋友的生命和健康,提高吉林省内广大女性朋友抵御特殊疾病风险和意外伤害风险的能力,更好地为女性朋友提供优质的保障服务,在省中心老领导的关怀下,省妇联与省中心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全省组织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加国寿爱心妇女健康救援卡和国寿爱心吉祥救援卡A、B。这几种救援卡都是针对吉林省内年龄在16-60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者劳动的女性。此救援卡提供的服务以团体方式参加,不接受个人单独投保。符合条件的人数不低于8人。也就是说鼓励妇女所在单位组织人员参加这个项目的投保。

紧急救援与你同行

老领导们在省中心建立之初就提出,宗旨是“紧急救援与你同行!赢得时间留住生命!”得到恪守和坚持。他们深知,仅仅凭借中心自身的力量和热情去做救援是杯水车薪,无法前行。必须借助、发动,积极争取整个社会力量来共同创建这个事业。这一点已经被中心同事们所认同,并变成中心工作自觉行动。正因如此他们努力建成了多个救援基地,有了与春雨仁爱基金的携手,有了与大乘集团的共行,有了与更多其他有爱心的企业、个人及志愿者的合作。是社会上这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爱心社会团体的支持,他们才有了今天的业绩。

在各位老领导的指示下,2013年年初举办的书画作品义卖活动是又一新例。在这次活动中,以老年大学里同学们的作品为主,这些有爱心的老年人都非常踊跃,将自己最好的书画作品,集中拿出来进行义卖。当然参展作品中还有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老艺术家们将义卖的收入捐献给中心,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弱势群体。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令人敬佩。此次中心义卖活动的意义,并不止于募集资金,更多的在于号召社会大众投身于救援救助事业中,用爱心来温暖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是这与众不同的活动内涵,使得义卖活动在业内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纷纷过来慕名参观,其中有的在看完画展后表达,其实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的人则直陈自己的建议或意见。甚至有的人将自己的作品直接拿到展厅要求参加这个义举。凡此种种非常令人感动。

2013年的冬天非常冷,省中心老领导深切关注长春市300名位贫困家庭孩子们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协调社会爱心企业,捐助了价值6万元的羽绒服,并亲自带队送到孩子们的手中,让孩子们感受社会的温暖。长春市希望高中范思明姐弟4人,由母亲一人抚养,租用一间不足15平米的土房,极度贫困。中心领导想方设法为孩子家庭解决困难,协调为孩子减免学费,每年为孩子补贴,孩子终于可以安心学习。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省中心原省级老领导和几位原厅级干部与年轻同事一起,还将不断策划举办各类救援救助活动,这将成为省中心未来工作的重点和常态。

尾声:携手构筑

中国未来的救援之梦

艰难跋涉辟坦途,八载济困满园春。

吉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老领导们的引领下,与时俱进,遵循科学发展观不断前行,实践着他们对社会的庄严承诺。8年来他们一直努力奋斗,谨慎和精益求精地做事;体现救援救助事业的社会正能量;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群策群力为他们谋福祉;专注于自身建设,建设救援基地,形成具有本省特色的救助救援体系;成功策划并运营多项救援项目,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吉林省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全体成员一致表示,今后在老领导们的言传身教下,将开展更多针对不同弱势群体的救援救助活动,将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目前,吉林省中心正与中澳投资集团等社会爱心团体密切合作,阵营更加强大。他们以“扶贫济困”为庄严使命,愿同全省以至全国人民一道携手,构筑中国未来的救援之梦。相信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部分。

愿大爱长留人间!

责任编辑/廖全国

猜你喜欢

救助救援中心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