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分析

2015-05-11周朝雄熊建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氨磺泌乳素利培

周朝雄 熊建文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分析

周朝雄 熊建文

目的对照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实验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观察8周;采用PANSS(阳性与阴性量表)、CDS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评价药物的疗效;采用TESS(症状量表)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连续给药治疗8周后, 利培酮治疗总有效率为82%,氨磺必利治疗总有效率为86%, 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抑郁症状评价指标N减分及CDSS减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氨磺必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38%,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氨磺必利对于患者体重及泌乳素分泌的影响更小。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与利培酮相似, 其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方面更佳, 且不良反应相对更少, 对于患者体重和泌乳素的影响更轻。

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治疗疗效;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作为第二代非经典抗精神病的药物, 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 能够选择性的拮抗多巴胺D2、D3受体[1]。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 氨磺必利能够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 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其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相对于利培酮有明显的优势[2]。本研究选取100例确诊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 分析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探究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更为理想的药物, 为将来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PANSS总分≥60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 女32例, 年龄25~39岁, 平均年龄(35.6±6.2)岁, 平均病程(28.6±12.1)个月;实验组患者男15例, 女35例, 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36.5±6.8)岁, 平均病程(29.1±11.9)个月。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兼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内分泌系统疾病;③心电图检查显著异常;④处在妊娠、哺乳期或计划妊娠的女性;所有患者的家属均同意本项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20010310, 片剂)治疗, 4~6 mg/d;实验组患者口服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20113231, 片剂)治疗, 100~800 mg/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观察8周, 治疗期间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可适当增减给药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及不良反应的评价 根据PANSS总减分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痊愈:PANSS总减分率≥ 75%;显效:PANSS总减分率50%~74%;有效:PANSS总减分率25%~49%;无效:PANSS总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根据PANSS阴性量表及CDSS量表来评价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采用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TESS(症状量表)来评价不良反应, 并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糖、体重及泌乳素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 痊愈率为2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 痊愈率为2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痊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相似, 见表1。

2.2 PANSS及CDSS评分 两组患者连续给药治疗8周后,根据PANSS及CDSS评分来评价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实验组患者的N减分、CDSS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氨磺必利对于阴性、抑郁症状的改善优于利培酮。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8周的疗效对比[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PANSS及CDSS评分的比较( x-±s, 分)

2.3 不良反应评价 对照组患者中23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失眠5例, 恶心2例, 体重增加4例, 锥外体系反应8例,泌乳素分泌增加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实验组患者中19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失眠6例, 恶心1例, 体重增加2例, 锥外体系反应8例, 泌乳素分泌增加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体重增加、泌乳素分泌增加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氨磺必利能够高度选择性地拮抗多巴胺D2、D3受体, 高剂量还能够选择性地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突触后DA受体, 减少多巴胺(DA)受体的结合位点, 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低剂量氨磺必利会优先阻断突触前的D3/D2受体, 中断负反馈调节机制, 促进前额叶皮质及边缘系统释放DA, 从而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1]。本研究结果表明,氨磺必利、利培酮均可有效地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总体的临床疗效相似, 这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本研究发现:相对于利培酮, 氨磺必利能够更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

本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明显小于利培酮, 原因可能是因为氨磺必利亲和组胺H1的能力相对较差, 且能产生更多代谢综合征。本研究的结果另外显示氨磺必利对于泌乳素的分泌增加的影响要小于利培酮, 这可能与氨磺必利对D2、D3受体的占有率高于中央区有关[4]。

综上所述,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于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N减分及CDSS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类似, 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完成测验,说明两药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但氨磺必利对于患者体重及泌乳素分泌的影响相对小于利培酮。本研究证实氨磺必利能够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且安全性更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Schoemaker H, ClaustreY, Fage D, et al.Neu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isulpride, an atypical dopamine D2/D3 receptor antagonist with both presynaptic and limbic selectivity.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1997(280):83-97.

[2] Leucht S, Corves C, Arbter D, et al.Second-generation versus first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for schizophrenia: a meta-analysis.Lancet, 2009, 373(9657):31-41.

[3] 宋桂清, 孙长友, 李云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分析.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1):61-62.

[4] 邝云航, 李小芳, 钟潇琦, 等.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临床疗效初探.精神医学杂志, 2009, 22(3):180-18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96

2014-11-03]

330029 江西省精神病院

猜你喜欢

氨磺泌乳素利培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