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98例妇女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2015-05-10邹冬梅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年龄组细胞学鳞状

邹冬梅

(浦口区妇幼保健所,江苏 南京 2118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6月35~59岁妇女2198例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其中35~45岁 649例,46~55岁 1013例,56~59岁 536例。

1.2 方法

1.2.1 信息采集 含姓名、年龄、本人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常住人口数、每月总收入、职业、医疗费用来源、身高、体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检查知情同意书、病史情况、月经情况、孕产史、既往史、家族肿瘤史等。

1.2.2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妇科及妇科疾病 (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肌瘤)检查(同时取阴道分泌物检测[1]:包括清洁度、滴虫、念珠菌、线索细胞等)、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1,2]及对可疑或异常情况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或病理学检查。

1.2.3 检查当天由专业医生解释各项检查结果并对检查者进行宫颈癌防治知识宣传和讲座。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细胞学检查,鳞状上皮细胞异常TBS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宫颈细胞学检查TBS诊断结果

2.2 妇科检查,3个年龄组患病情况见表2。

3 讨论

2198例35~59岁妇女妇科良性疾病检出率为44.13%,其中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妇科良性疾病检出率分别为12.28%、22.79%、3.28%、5.73%。3个年龄组妇科疾病患病率分别为57.47%、44.92%、26.49%。 经统计学处理,35~45岁和46~55岁2个年龄组妇科良性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 56~59 岁年龄组,均 P<0.01。 35~45 岁和 46~55岁2个年龄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妇科检查3个年龄组患病情况

2198例妇女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2062例正常,136例异常,其中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127例;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符合CINⅠ)6例;ASC-H(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CINⅡ~Ⅲ)1例;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符合CINⅡ~Ⅲ)1例;宫颈癌1例。宫颈细胞异常检出率为6.19%。经统计学处理,三个年龄组宫颈细胞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本次检出ASC-US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127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不是一个单一的生物学实体;它包括与致瘤型人乳瘤病毒感染无关的改变和瘤变,也包括那些提示可能有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所见,以及极少数的癌[3,4]。ASC真实反映出病理学医师对这些标本无法做出精确和可重复判读的现状[5]。

宫颈癌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见于50~55岁妇女,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6]。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7,8],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前提条件[9,10]。HPV检测技术的出现为宫颈癌的病因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11,12]。目前已知 HPV6、11、42、43、44 等属于低危亚型,一般不诱发癌变,通常引起生殖器湿疣、尖锐湿疣和非恶性病变;在分子水平同时检测的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共 13 种 属2009年WHO确认的高危亚型,通常引起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宫颈癌[13]。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在1年后高危型HPV检测仍为阳性及30岁以上的女性第一次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为阳性,可以认为是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宫颈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到最终的宫颈癌,大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14],且癌前病变有双向发展的可能性,此期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预防和治愈宫颈癌的关键[15]。

本次发现的1例宫颈癌患者49岁,半年前出现同房后少量阴道流血,无阴道流液,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半年来未予重视。此次宫颈癌筛查被及时发现。经检查HPV:35.48。术后病理示(江苏省人民医院):(宫颈)鳞形细胞癌(IBI期)。 全麻下行广泛性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双侧卵巢悬吊术。术后并进行化疗。经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健康状况良好。

由于检测方法选择受限,本文采用的是宫颈细胞学检测方法。但是宫颈细胞学检测方法并非完美,根据一些研究,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进行的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假阴性比率估计为零至29.7%之间[16],Frable等报道的假阴性率至少为15%~20%[17]。造成假阴性的原因很多,许多文献报道,在常规巴氏涂片中,有高达53%~90%假阴性的原因是涂片中没有能诊断的细胞[18,19]。其它方法如阴道镜检查具有无创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在其直视下定位活检比盲目活检准确率高达83.6%~99.5%[20-22]。李琦[23]等报道“宫颈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于甲基化与宫颈癌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癌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甲基化导致基因发生表观遗传学改变,通过阻遏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结合,抑制或下调RASSF1A表达水平,使其失去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最终导致细胞癌变[24-26]。基因启动于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病情进展及预后紧密相关,可作为肿瘤的基因水平生物学标志物,比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27]。因此,宫颈细胞学仅是一个筛查实验,宫颈疾病的最终判断及处理方案需要综合细胞学结果、临床发现及其它实验室结果。

参考资料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4-329.

[2]周斌,苏绮,占鑫等.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13713例临床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67.

[3]蔡永斌,张海,叶盛涛.1379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随访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56-58.

[4]徐肖丁,张义文.细胞病理学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85.

[5]Solomon D,Nayar R,著,黄受方,张长淮,余小蒙,译.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20.

[6]刘建彬,邱森灵,钟伟娇,等.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17-618.

[7]黄美玲,湛学军,付兰兰,等.宫颈液基超薄层病细胞学检测1340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5):529-530.

[8]Rao PH,Arias-Pulido H,Lu HY.Chromosomal amplifications,3q gain and deletions of 2q33-q37 are the frequent genetic changes in cervical carcinoma[J].BMC Cancer,2004,4(1):5-8.

[9]周斌,毛小芳,左新华,等.子宫颈病变筛查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33-234.

[10]Munoz N,BoschFX,de Sanjose S,et al.Epin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oilomavirus tyo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N Engl JMed,2003,348(6):669-670.

[11]Walboomers JM,Jacobs MV,Manos MM,et,al.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cer worldwide[J].Pathol,1999,189(1):12-19.

[12]Clavel C,Masure M,Bory JP,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in primary sereen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highdrade cervical lesions:a study of 7 HPV932 women.[J].Br J Cancer,2001,84(12):1616-1623.

[13]张志勇.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52-255.

[14]杨伶俐,杨慧琳,杜雪梅,等.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临床处理方法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31-33.

[15]李琴,卞美璐,姚吉龙.子宫颈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2-37.

[16]Koss LG.Cervical(Pap)smear new directions[J].Cancer,1993,71(4 suppl):1405-1412.

[17]Frable WJ,Austin RM,Collins RJ.Medicolegal affairs:IAC task force summary[J].Cell,1998,64(11):94-99.

[18]Joseph MG,Cragg F,Wright VC,et al.Cto-histological correlates in a colposcopic clinic:a l-year prospective study[J].Diagn Cytopathol,1991,7(22):477-481.

[19]Kristensen GB,Skyggebjerg KD,Holund B,et al.Analysis of cervical smears obtained within three years of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J].Acta Cytol,1991,35(16):47-50.

[20]官莹,赵璐,金顺爱,等.黑龙江省铁力市育龄妇女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1):12-14.

[21]王芳,张友忠,李莉,等.宫颈Belinson活检钳在阴道镜下宫颈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8):616-617.

[22]黄燕,李春梅.260例电子阴道镜下图像特点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5):387-389.

[23]李琦,胡昌华,张婧.宫颈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18-1519.

[24]Fernandes MS,Caeneiro F,Oliveira C,et al.Colorectal cancer and RASSF family-A special emphasis on RASSF1A[J].Int J Cancer,2013,132(2):251-258.

[25]Paikos D,Stravoravdi P,Voyayzi S,et al.Detection of methylation in the CpG islands of the p16INK4A,RASSF1A and methylguanine methyltransferase gene promoters i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J].Ecancermedicalscience,2009,3(2):131-135.

[26]van der Weyden L,Adams DJ.The 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RASSF)members and their role in human tumourigenesis[J].Biochim Biophys Acta,2007,1776(1):58-85.

[27]Li L,Choi JY,Lee KM,et al.DNA methylation in peripheral blood: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cancer molecular epidemiology[J].J Epidemiol,2012,22(5):384-394.

猜你喜欢

年龄组细胞学鳞状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87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