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05-10党好张任飞潘淑马瑜珊张婧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革兰葡萄球菌耐药性

党好,张任飞,潘淑,马瑜珊,张婧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 绵 阳 6 21000)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是由各种病原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引起的,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20%~50%[1]。近年来,由于呼吸机应用、血液透析、内镜检查等侵入性检查、创伤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免疫缺陷人群的出现及抗菌药物的滥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3],监测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谱和耐药现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各科2724例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324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标本相同的菌株)。

1.2 仪器与材料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与血培养瓶均为美国BD公司产品,VITEK-2 Compact

微生物分析系统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药敏纸片及M-H干粉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血平板、中国蓝及巧克力平板为广州迪景公司产品。

1.3 方法

1.3.1 标本的采集及培养 无菌操作采集具有血培养指征的静脉血,采集量一般为成人8~10ml注入需氧和厌氧瓶各1份,儿童1~3ml注入儿童瓶,在患者发热初期或有感染症状时抽取立刻送微生物室。置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仪器报警提示有阳性时立即转种相应培养基,同时进行初步革兰染色并电话报告危急值,分离培养18~24h后进行细菌鉴定,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若5d仪器未报警,涂片革兰染色未见细菌则报告阴性。

1.3.2 药敏试验 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体外药敏试验,按CLSI 2014年版标准[4]判读结果。标准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阴沟肠杆菌ATCC70023、粪肠球菌ATCC29221、白念珠菌ATCC10231,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1.5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 2724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24株,检出阳性率为11.9%。病原菌分布见表1。

2.2 血培养科室分布情况 2724例患者血培养,共分布于36个病房,主要送检科室有儿科(400份)、呼吸内科(379份)、消化内科(334份)、肾病科(165份)、神经内科(158份)等。菌株分出率居前的科室呼吸内科(40 株,12.35%),肾病科(32 株,9.88%),儿科(30 株,9.26%),消化内科(29 株,8.95%)。

2.3 细菌耐药情况

2.3.1 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见表2。

表1 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表2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3.2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肠杆菌科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大多数,见表3。

3 讨论

从病原菌分布情况来看,我院2014年血培养阳性率为11.9%,与近年报道血培养阳性率>10.0%相似[5,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1株(52.78%),革兰阳性球菌147株(45.37%),与文献报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于革兰阳性球菌一致[7,8,9]。表1可见,大肠埃希菌是我院血流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与国内报道一致[10,11]。分离的革兰阳性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大多数。CNS是分布于人体皮肤与黏膜的正常菌群,由于采血不规范、单瓶或单套阳性、患者无临床感染症状等,可怀疑为污染,但近年来随着各种侵入性诊疗的不断增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CNS也可成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有学者发现血培养中CNS有27%引起BSI,37%可能引起感染,36%为污染菌[12]。应综合报警时间、多套血培养结果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来对致病CNS和污染CNS作进一步的判断,同时也要规范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严格无菌操作降低污染率,减少对污染CNS抗菌药物的使用。

表3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由血培养阳性科室分布情况可见,检出病原菌居前列的是呼吸内科和肾病科,原因可能是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检查和创伤性治疗手段多,住院时间较长及广谱抗生素使用增多。而神经内科、老年精神科、ICU和血液科等科室送检标本多,但检出病原菌较少,原因可能是采血不及时或未能准确判断血培养指征,导致阳性率较低。Skvarc M等[13,14]研究显示仅有30%~40%的血流感染者可以通过培养的方式发现致病菌,而血培养具有能准确、直观检出病原菌的优点,因此应重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本文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对血培养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仍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临床应结合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国内已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15],目前本院尚未发现此类病原菌,作为革兰阴性杆菌的最后防线,临床应谨慎使用此类抗生素并监测耐药性。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代头孢的耐药性均较高,对第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喏酮类的耐药性则较低,与王洁等[16]的报道一致,这主要是阴沟肠杆菌为产诱导型头孢菌素酶的细菌,部分菌株产生质粒型β-内酰胺酶,给治疗带来困难。我院血培养未发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应与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耐药细菌监测活动等有关。提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可作为葡萄球菌引起血液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应注意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产生,严格掌握万古霉素的使用适应症。

综上所述,本院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性较强。临床应按照血培养指征及时送检血液标本,快速、规范化的血培养可准确地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向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依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59-561.

[2]Almirante B,Rodriguez D,Park BJ,et al.Epidemiology and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cases of 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results from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Barcelona,Spain,from 2002 to 2003[J].JClin Microbiol,2005,43(4):1829-1835.

[3]关幼华,周金凤,区云枝.血培养菌株分布与阳性报警时间的意义[J].检验医学,2013,28(4):263-266.

[4]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enty-Four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CLSI document M100-S24.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4.

[5]赵英妹,张珏,乔昀.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84-885.

[6]崔惠景,张芳,常军霞.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74-875.

[7]肖新利,雷金娥,何弦.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88-1890.

[8]芮勇宇,蔡贞.1602株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495-1497.

[9]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38-163.

[10]林晓晖,梁卫芳,严智敏,等.275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12):943-947.

[11]强雪芹,张爽,辛力华.2011-2012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6-38.

[12]Healy CM,Baker CJ,Palazzi DL,et al.Distinguishing tru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infections from contaminant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JPerinatolm,2013,33(1):52-58.

[13]Skvarc M,Stubljar D,Rogina P,et al.Non-culturebased methods to diagnose bloodstream infection:does it work[J].Eur JMicrobiol Immunol(Bp),2013,3(2):97-104.

[14]Afshari A,Schrenzel J,Ieven M,et al.Bench-to-bedside review:rapid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 bloodstream infection-a new frontier[J].Crit Care,2012,16(3):222.

[15]刘烨华,穆红,张坚磊.血培养菌谱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807-2809.

[16]王洁,刘方久,熊武芳.3164份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4):3385-3387.

猜你喜欢

革兰葡萄球菌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