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时期的玉文化

2015-05-09张丽恒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诗经

张丽恒

摘 要: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限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玉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从《诗经》中就可见一斑。《诗经》中描述的形形色色的玉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玉文化。从以玉做佩饰、礼器、馈赠、朝贡用及以玉为载体表达人们的情感与德行追求等方面,充分展示了玉文化渗透在宗教、礼仪、政治、文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春秋时期;《诗经》;玉文化

[中图分类号]:K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1

春秋时期的玉文化是中华玉文化史上的一大高峰,这些在许多这一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如《诗经》、《左传》、《礼记》、《国语》,其中尤为重要的则是《诗经》。据统计,《诗经》中单是“玉”字就有17处之多,此外还有玉制器具或者各种各样的别名之玉,例如,珥、琛、玺等单字的出现,不胜枚举。人们崇玉意识和风尚以及玉文化的流传可见一斑。下面本文便深入《诗经》的篇章来剖析其中体现的玉文化。

《诗经》305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直接反映出玉文化信息的诗篇共有40首。在“十五国风”中有16首,“大雅”11首,“小雅”8首,“颂”5首。可以将这40首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实际用玉和象征用玉。

一、玉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1、装饰类

玉在《诗经》中最常见的用途即是用作装饰物随身佩带。人们开始将玉作为佩饰显示了当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要求后,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也即是审美追求。佩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类审美意识的自觉,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

《诗经》中玉饰物用于男女发饰、男人冠饰、带饰,女人耳饰、腕饰,物品饰玉和随身玉佩。描写女性将玉作为饰物,主要是为了衬托女子的淑仪娴婉和无限风情。《鄘风·君子偕老》中“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六珈”即发笄上所加的六件瑱玉装饰物,描写贵妇人佩戴着宝玉做的耳坠,象牙做的发针,体态婀娜,步履轻盈,愈显出雍容华贵,娴雅端庄。

而男子佩玉的内涵则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饰容又可表明身份,还可用来节步,从而显示出男子高贵雍容的风度。《齐风·著》中“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这首诗描写一个贵族女子想象夫君前来迎亲时的情形,“雪白的坠子挂在耳上,还有红玉挂在他胸前”,“琼”指赤色玉。此诗以浓重的笔墨铺陈其事,通过对佩玉的反复描述表达新娘对新郎的赞美。《卫风·淇奥》中“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描写一位文雅的男子,耳朵上的宝石坠子闪闪发光,朝冠上的美玉灿如明星,从男子的衣着服饰看,可确定他是贵族。

2、礼器类

由于古代开采技术有限,玉石的开采量是不大的,加上制作玉器需要复杂的工艺,更使得玉器成为稀有的物品。玉本身晶莹异彩,加上其珍贵稀有,最开始玉只是作为礼器被用于一些非常隆重的场合,例如祭祀、进贡、封赏、婚礼等。

第一,用于祭祀。《大雅·旱麓》中的“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此诗是描写周王出行陕南,举行郊祀祭祀神灵。花纹晶晶莹莹的玉勺,盛着黑黍郁金香酿的酒用来敬神,玉瓒即是一种以玉圭为柄的酒器,祭祀时贯酒用。

第二,用于赏赐和进贡。西周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常会表彰有功于国家的一些大臣,并对其予以策命和封赏,并会赐物以示特别恩宠,玉常被作为赐物之一。《大雅·崧高》中“锡尔介圭,以作尔宝”,赐给你大的玉圭,作为国宝保存,这是周宣王饯行申伯的场合。

玉之尊贵,至为贡品。《鲁颂·泮水》中“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是赞美周公之子伯禽平定淮夷,淮夷前来归降,用他的国宝当礼物,献上龟板和象牙,还有美玉和黄金。此诗表明人们把玉当做珍贵的物品,用于进贡。

第三,用于婚礼。《诗经》中,玉还被作为结婚礼服上的配饰,以衬托婚礼的庄严与隆重。来看《齐风·著》: 这是首描写亲迎的诗篇,全诗共三章,反复描写男主人公身上的玉佩玉饰,极力渲染出其衣着之华丽,气象之雍容,进而表现婚礼的隆重与喜悦。

第四,用于演奏。《周颂·执竞》中“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是描写祭祀时用乐,钟鼓声音洪亮和谐,玉磬、竹管一齐合奏,被用来馨享神灵,以乐敬神,表达先民们最真挚的诚意。《周颂·有瞽》所写“应田县鼓,鞉磬柷圉”句,有应鼓、田鼓、悬鼓、摇鼓、玉磬、柷和圉,表现乐师于宗庙合乐祭祖的场景,乐器及其所奏出的音乐,对于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

二、玉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1、以玉喻情。

《卫风·木瓜》中“投我木瓜,报之以琼琚”,这是一首情歌,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互相赠送礼物。“琼琚”泛指美丽的佩玉,用以表达礼尚往来、以更好回报人之意。《王风·大车》中“大车哼哼,毳衣如璊”,绣袍颜色鲜艳如红色的美玉,全诗是男子对女子表示坚贞的爱情,即使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此处对于男子衣着的描写更是衬托出对男子忠贞的赞美。

2、以玉分等。

《小雅·采芑》中“朱芾斯皇,有瑲葱珩”,描述方叔南征荆楚,身穿天子赐的帅服,朱黄色的蔽膝煌煌亮,青色的佩玉发出将将的响声,气势磅礴,形象高大神武。“葱珩”是爵位高者的佩饰,体现古代社会人们根据佩玉的色泽、材质来区分佩戴者的阶级地位、身份贵贱。

参考文献:

[1]陈翠颖.论《诗经》中的玉描写[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8).

[2]李婵,徐传武.《诗经》中的玉文化[J].东岳论丛,2011(3).

[3]穆朝娜.浅析《诗经》中的玉文化[J].文物春秋,2007(4).

[4]《诗经》[M].北京出版社,2006年.

[5]宋英慧.《诗经》中“玉”描写及文化内涵研究[D].2009(5).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诗经 凯风》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